《后像心理学》后记之四:奇遇良缘


杨森林/文


2004年,梁增祝去世后,李友梅将梁增祝花费了一辈子心血的《后像心理学》书稿视为至宝,用木盒子锁起来,几次搬家,都放在最安全地方。

然而,十多年时间过去了,无人问津。

2018年初春,笔者在微信公众号《杨森林文集》推出了《梁增祝与他的后像心理学》一文,朋友与家人将文章转发给李友梅老师,她看到后与我电话联系——原来她与我同住一个小区!

我去拜访她时,她将装有《后像心理学》的小木盒打开,一阵哭一阵笑地对我诉说:“太巧了呀——真是太巧了呀!我原计划清明节给梁老师(李友梅一辈子称呼梁增祝为‘梁老师’)扫墓时,把他的书稿全部交给他去的哪,没想到冒出了个杨森林专门写起梁老师的后像学来了啊——难道真有天意吗——啊?”

我问她:“您打算怎么交给他?”

“烧在梁老师的墓碑前呀——反正我保存了这么多年了,我人也八十多了啊……烧给他了,待我到阴间那个世界与梁老师再相见也算对他有个交代了啊……没想到你们鸣沙中学的学生们对老师这么上心——这么多年了,你们并没有忘记梁老师还写过《后像心理学》这部书稿啊……我看了你写梁老师的文章,哭了好多次啊……”

我安慰她说:“我是1974年1月9号从鸣沙中学毕业的第二届高中生,我在校的时候同学们都知道梁老师在专心专一地研究写作他的《后像学》,前几届鸣沙中学的同学们也都知道。”

翻阅李友梅老师保留了十几年的《后像心理学》原稿,我的心情自然是五味杂陈,而最为困难的是——几乎无法看懂梁增祝老师用手写在当年流行的极薄易碎稿纸上的文字与手绘的插图:梁增祝老师写一手行体中略带草体的钢笔字,稿纸中的许多专业用语外人不知所云,加之时间太久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仅看手稿难以辨认。但无论如何《后像学》在我国此乃天书——经查询,我国到2018年还没有一本有关后像学方面的研究书籍。我想将它推出来看看社会反映。

李友梅老师拿出3200元自己积攒的现金,请专人将梁增祝遗留下来的密密麻麻的原稿输入成电子版,交予梁增祝弟弟梁增镇和大女儿梁晓霞等亲人反复修改——一部浸透了梁增祝老师一生心血和李友梅老师大半辈子心血的《后像心理学》电子版文稿,最终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2019年开始,我在微信公共平台《杨森林文集》中开始连载,引起了方方面面极大关注。鸣沙中学数以万计的校友们希望此书能够公开出版:一则为我国增添后像学研究方面内容,二则帮助梁增祝老师和李友梅老师了却一生愿望。书稿到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陶莲手中后,她竭力推荐申报国家扶持基金。当鸣沙中学校友们得知扶持基金因疫情没能到位的最终消息,纷纷表示通过校友资助方式,促成《后像心理学》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心理学   草体   天书   稿纸   书稿   原稿   良缘   奇遇   美文   心血   后记   电子版   校友   没想到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