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吗:你的兴趣为啥是我的老师?我真是好奇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题为《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吗?错!在这件事上兴趣并没有那么重要》的文章,有些共鸣和思考,mark一下。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文中观点有不少可取之处。笔者从自身和孩子的经历出发,阐述了“给孩子选兴趣班,兴趣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这一观点,确实能击中不少家长的心,至少能让不少被兴趣班深深困扰又如无头苍蝇般无助的家长找到一线的出路。但我在读这篇文章时,总隐隐地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妥。鉴于兴趣班这一如此能牵动万千父母心的敏感话题,我反复研读了多遍文章,准备发挥一下理工男程序猿的特长,在文章观点的基础上,适当取舍,也试着讨论一下“兴趣班”这一让人爱恨交加的话题。

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吗:你的兴趣为啥是我的老师?我真是好奇

首先,我想先弄清楚两个概念:

一、兴趣,大家反复提到的兴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找到了下面两个定义:

百度汉语: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百度词条(心理学概念):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二、好奇心:

百度汉语:好奇心是动物处于对某事物全部或部分属性空白时,本能的想添加此事物的属性的内在心理。

百度词条(心理学概念):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

从上面兴趣和好奇心的定义可以看出,兴趣表达的是一种意愿、一种倾向,好奇心指的是人们对遇到的新事物本能地要去探究一番的心理。

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吗:你的兴趣为啥是我的老师?我真是好奇


按照文中的顺序,摘取几个观点,暂且先编个号吧:

A:“当孩子说没兴趣时,家长也就不去坚持了”,家长是该坚持?还是该放弃?

B:孩子的兴趣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很多时候,它不见得是最好的老师,却是最好的借口。

C:当孩子对目前所学表示没兴趣时,除了极少数是确实无感外,其余99%都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D: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他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然后绞尽脑汁让他学得会,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谁都好,兴趣自然就出现了。

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吗:你的兴趣为啥是我的老师?我真是好奇


我试着一一分析一下:

A问题先略过,最后再讨论。

B观点可以拆解成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孩子的兴趣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第二孩子的兴趣是不是会成为“逃避困难的借口”。先说说我的观点,我认为这里把兴趣和好奇心混淆了概念,也许这是当下培训机构最最恶毒的一点,就是故意暗示引导家长把好奇心和兴趣爱好混为一谈,而且事实上绝大多数家长都中招了。咱们来还原一下真实的场景,当孩子看到电视里跳舞很好看跟着旋律动起来的时候,家长心里有没有萌动一下“这孩子不会是有舞蹈天分吧”,当孩子晚上看到广场舞大妈跳舞又跟着扭动的时候,家长是不是暗自下了决定“要给孩子报个舞蹈班”?当孩子看到了一个叫钢琴的大怪物想要去摸一下的时候,家长有没有觉得孩子对音乐感兴趣?于是乎后面的舞蹈兴趣班、钢琴兴趣班就接踵而至了。我们看到有人吵架甚至打架的时候,是不是也忍不住要挤进去一看究竟?这时候莫非家长会想要给自己报个跆拳道兴趣班?说到这里,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所谓的“兴趣”(抱歉我现在还在用“兴趣”这个词),只是一种本能的好奇心而已,而恰恰是这一点点的好奇心带他们和他们的家长走向了无穷无尽的深渊,这一点点好奇心被家长和“兴趣班”解读成了兴趣!而当这些个好奇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三五个“兴趣班”就太常见不过了,又因为家长们意识到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阿弥陀佛,总算家长们还能认识到这一点),众多“兴趣班”的去留与选择,就提上了日程。抛开家长们因为“身边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等诸多原因,自己有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多方面都挺有天赋的,既然孩子“感兴趣”,为什么不都尝试尝试呢?万一哪个才华被埋没了呢?万一哪个才华出众了呢?这些理由这些心理,我理解都是合理的,但,一定区分清楚,什么是好奇心,什么是兴趣。再来看这个问题的第二方面,孩子的兴趣会成为“逃避困难的借口”,多问一句,孩子为什么需要这么一个理由这么一个借口?经过上面的分析,现在就很好回答这个问题了,如果家长能区分清楚好奇心和兴趣的差别,孩子怎么会为了自己的兴趣(这里说的就是兴趣,而非混淆了好奇心的“兴趣”)去找借口呢?文中提到的“逃避困难的借口”,也许不是逃避困难,而是逃避家长吧。当孩子真的把兴趣当借口的时候,家长要当心了,因为这个时候,你跟他已经不是一伙的了。

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吗:你的兴趣为啥是我的老师?我真是好奇

C观点,我不准备分析兴趣与困难挫折的关系,我想来挖掘一下困难和挫折具体指的是什么。我分析可能有三种:第一,真正遇到了困难和挫折;第二,不再好奇了;第三,兴趣转移了。第一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家长一定要积极响应,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却认为“孩子把兴趣当成了借口”,那孩子可能连这一点被家长当成兴趣的好奇心都没了,更,可能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感,这是另一个话题了,这里不展开说。第二,不再好奇了,这太正常不过了,不是放弃,只是不感觉这个东西有什么神秘的了,不再想关注了。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淡淡地略过就好。第三,兴趣转移了,真正的兴趣是不太可能被转移的,除非遇到了大的思想变动或变故,要么就是孩子成长了。家长只要了解清楚原因,愉快地跟孩子一起把兴趣雪藏吧,要坚信总有一天,尘封的记忆会被再次激活,这,也许就是兴趣的真正内涵吧。

D观点,赞同,但我想换一种表达。找到孩子在哪件事情上的好奇心持续得久一些,加以适当的引导、加强,使其强化成为兴趣。“要把最可能做好的使其真的做好,兴趣才会出现!”这也说明了,事情真的做好之前,不能称之为兴趣,称之为好奇心更恰当一些。笔者分析了千寻的情况,加强了乐高和舞蹈,使之成为兴趣,更印证了这一点。

再来看A问题,已解。我再赘笔一下,已解者,已瓦解也,A问题压根不存在。假使是好奇心,不存在坚持不坚持的问题,对待随性而来随性而去的好奇心,理应随性对待,不应牵扯坚持与否的问题。如果是兴趣,兴趣不是你让不让他坚持的问题,是他自己的兴趣,他没有理由不坚持的,“稳定性”是兴趣的题中之义。

最后,我再趸一句网友对兴趣的定义,“你愿意用你的业余时间,兴奋地、专业地投入其中,并享受乐趣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26

标签:兴趣   汉语   这一点   美文   文中   好奇心   本能   挫折   借口   好奇   事物   困难   家长   观点   概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