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像心理学》后记之一:初尝爱情


杨森林


梁增祝(1919——2004)是解放初期最早一批支宁(夏)知识分子之一。1949年,梁增祝大学毕业被组织选拔到银川师范当教员。1956年,一个偶然机会,他看到了德国学者撰写的《后像学》理论,萌发了研究后像学念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2004年去世,研究了将近半个世纪,一门心思将研究实验结果撰写成书籍,中间两易其稿,但直到去世,也没有看到书稿出版。

梁增祝1919年出生于河北保定。他天资聪明,学业优秀,解放前考入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化学生物专业出类拔萃。1949年6月大学毕业前夕,经过共产党组织层层严格选拔,梁增祝作为党组织培养接班人的干部苗子,被招进西北大学“西北青干校”受训。与他一起受训的学友们大都是初师中师和初高中生,像他这样的正牌大学生为数不多。他们被组织上派到刚刚成立的宁夏省委报到,绝大多数分配到了行政管理部门,后来大都成长为1949年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高级老干部。梁增祝当年考虑再三,觉得自己要是走上行政岗位会耽误自己学习了多年并且十分喜爱的业务,一再要求去银川师范当一名专门教授化学生物的教员。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银川师范还遗存着尊师爱教的传统遗风,教师宿舍每天早晨有教工专人为其扫地、提开水、倒好洗脸水。晚饭前,教工还要把教师的房间打扫一遍。工资也比行政人员高出许多。意气风发的梁增祝上完课回到房间,专心致志研究起了《后像学》:一门专门研究眼光看到物体闭住以后,大脑里还留有物体影子的学问。这是一门当年在德国等发达国家掀起的学问,意在以此研究人的神经系统直至人为什么得精神疾病。

梁增祝研究后像学的条件从开始到结束都用的是太阳、灯泡、马灯等发光体与纸张,说透了就是眼睛对着发光体看一会儿,然后闭住眼睛将发光体遗留在大脑的光影再复述在纸上从而发掘前像后像规律。这样极其简陋的研究条件是中世纪科学家们最原本的条件,而梁增祝将这一条件一直延续到2004年他去世为止——期间他别无他求,只求能够有个安静环境没有杂事和他人干扰就谢天谢地谢自己了——

1956年春季的一个夜晚,银川师范一位活泼可爱能歌善舞的“校花”李友梅同学,作为课代表走进他寝室,一边上交同学们作业请教生物方面难题。他让她对着房屋的电灯看一会儿马上闭住眼睛,然后问她:“眼睛里有什么?”

对方不假思索回答:“电灯亮光呀!”

他又让对方睁开眼睛盯着灯泡看:“注意注意——眼睛不要闭——”他一把拉断电灯开关屋内一片漆黑,他问她:“眼睛里有什么?”

对方还是不假思索回答:“电灯亮光呀!”

他满怀期待地再次询问:“真的?”

对方咯咯咯地笑了:“这有啥真的假的哪——本来就是嘛!不信你自己睁眼闭眼试试不就相信了呗。”

梁增祝又让对方看看灯泡然后在一张白纸上看看都有什么颜色,对方竟然说出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多种颜色!

“太漂亮啦——!”梁增祝高兴地真想将对方抱起来在地上转圈——他异常兴奋地告知对方:这就是后像学,是他正在研究的一门学问,他自己已经多次试验过了人眼睛离开光体以后遗留下来的形象,就是缺第三者来复述检验。今天这位“校花”的验证可谓他后像学研究的知音。

“校花”觉得这梁老师一肚子的学问,简直就是学术方面的“大神”,对梁增祝老师佩服地五体投地——她太愿意配合梁老师做试验了。

一来二去,银川师范当年最艳丽的“校花”李友梅就这样成为了银川师范当年最有学问的梁增祝老师的爱人,这不仅传为银川师范当年的一段佳话,更加大了梁增祝后像学研究的突飞猛进: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配有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头并头肩靠肩在一起研究光体留下的学问,男女搭配,研究有味——谁说中国人不懂爱情、不够潇洒、不知道浪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银川   发光体   教工   教员   不假思索   电灯   党组织   美文   灯泡   校花   后记   学问   心理学   师范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