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这是一个28岁的小伙,在跟我交谈时,他已经在监狱里度过了8年。事情的起因是一次偶然的购物。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小伙子闲暇无事,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闲逛。逛着逛着,顺势走入了一家商场,并且溜达到了精品服装区。售货员打量了一下小伙的穿着,没有去接待他,而是一直用眼睛瞟他。小伙子注意到了售货员的眼神,很不自在,但还是强忍着拎起了一件衣服。此时,售货员过来了,小伙问了一下价格,然后把衣服放回了原处。售货员不懈地看着他,当他拿起第3件衣服时,售货员说话了:“这里的衣服都很贵,不适合你,你去别处看看吧。”

  简单的一句话,打开了小伙内心深处的魔盒。在这个魔盒里,积压了他往日无数次的抗拒和怨恨。此时的爆发,使他一发不可收拾,酿成了这个不可挽回的后果。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贬低类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尤其在家庭教育和沟通中更加普遍。贬低式沟通是一种不当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可以激发出他人的被贬低意识,从而使其形成大量的委屈、伤感和自我怨恨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在日后不断累加的过程中,转化成抱怨、抗拒和怨恨。文中的小伙就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贬低式沟通,导致了他抗拒、怨恨等不良情绪长期蓄积。

  贬低式沟通不具有任何教育价值,但是一些家长却误认为它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或从反面激发出孩子的斗志。其实,适得其反。不仅不会起到教育作用,还会激发对方的不良情绪,并可能为未来的人生之路埋下祸根。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狱内访谈—魔盒

  如果没有情绪释解的方法,不良情绪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它们会像一团恶气被封存在大脑中的某个区域,这个区域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静静地等待着拿着钥匙的人靠近。当有一天,某人的话语再次触动了这个封存的区域,封存的魔盒就会瞬间打开,盒内积存已久的怨恨会伴随着这一次的不满同时爆发,引起一系列不能控制或惨痛的后果。所以,我们在与人交流,尤其在家庭教育中,应当避免贬低式沟通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潘多拉   无事   恶气   祸根   售货员   家庭教育   小伙   怨恨   小伙子   情绪   后果   衣服   区域   孩子   不良情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