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要不得的父母交换性思维

有些孩子为什么不想回家?为什么觉得跟家长在一起心累?有些孩子为什么跟父母少了很多本应有的亲情,反而增加了许多彼此间的厌弃?这可能与家长在陪伴孩子漫长的成长之路上,在对孩子教育、培育的过程中过多地使用交换性思维有关。

交换性思维就像我给你一个苹果就希望你能给我一根香蕉一样,是一种自己付出了就需要得到回报的思维方式。


家庭教育中,要不得的父母交换性思维

这样的交换性思维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培育过程中是常常存在的。比如有的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在给孩子买玩具、食物、衣服的时候,往往希望能从孩子那里换来点什么。但是,当家长要求孩子做些什么,而孩子又不愿意时,一些家长就会把曾经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一一数落一遍,有时候还会加一些贬低,比如,“养你还不如养条狗,养狗还会摇摇尾巴,养你只会让人生气”等等。家长的做法无非就是让孩子觉得对不起自己或者亏欠自己,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听话。但是,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孩子最初有可能会因为自己让家长不高兴了而产生一些愧疚,但是,随着事态发展或这样的事情频繁出现,在孩子看来可能就是家长对他(她)的厌弃了,从而影响亲子情感和亲子沟通。

家庭教育中,要不得的父母交换性思维

其实,家长之所以在教育、培育的过程中存在交换性思维,就是因为家长在家长看来,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是自己的一个产品或是一个物件,自然,也应该为自己所用了。但是,孩子并没有把自己当作物件,而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在一些想法或做法上就不一定会听从家长的安排或摆布。这样就导致了亲子情感在彼此不满中逐步耗竭。因为孩子在成长阶段是不能自给的,需要得到来自家长的物质给予,家长的交换性思维就使得一些孩子不得不看着父母的眼色形式。当这种方式成为习惯性时,就会让他们(她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习惯于看着别人的眼色办事,缺乏主见,同时还倍感委屈。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在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漫漫旅途中,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交换性思维。

家庭教育中,要不得的父母交换性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家庭教育   思维   父母   可能会   要不得   眼色   事态   事与愿违   物件   主见   亲子   做法   想法   家长   孩子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