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咽鼓管,保护中耳全靠它

咽鼓管自咽口向后、外、上延伸至鼓口,包括前内2/3软骨和后外1/3骨性部分。全长31-38mm,骨部11-12mm,纤维软骨部24-25mm,婴儿时骨部较长。骨与软骨部交界处为峡部,此处最窄。管的方向,成人倾斜度与水平位为30度-40度,咽口约低于鼓口15mm,儿童较水平,骨与软骨交角为160度。

正常咽鼓管的功能包括:

①中耳通气功能;②中耳清除、引流功能;③保护中耳,避免鼻咽部细菌上行;④保护中耳,避免鼻咽腔突然压力变化或过大声音的逆行传播。

第一、二功能说明咽鼓管通畅程度,第三、四功能说明咽鼓管关闭功能,如咽鼓管发生持续开放或关闭,就会发生功能障碍.

咽鼓管开放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机制:在吞咽和打呵欠时,肌肉无意识收缩,使咽鼓管暂时开放.而咽鼓管的关闭则是由于软骨的弹性和周围组织压力,使管壁被动复位。被动开放是由于咽鼓管两端的压力大于咽鼓管周围的压力,就能克服咽鼓管腔内粘膜的表面张力和软骨的弹力,从而使咽鼓管开放。咽鼓咽鼓管咽端压力提高引起咽鼓管开放,见于捏鼻鼓气和皮球吹气检查时。

通气的咽鼓管可平衡鼓膜两侧压力。正常时,中耳的氧被吸收,使中耳保持低度负压,有利于管道的开放。咽鼓管的引流作用主要借助于咽鼓管主动开放、被覆粘膜纤毛的推动和重力的协同作用,咽鼓管主动开放,让空气进入中耳,如果咽鼓管、中耳没有相应的足量空气充满,那么中耳内的存留物无法清除:粘液毯和纤毛运动的方向是朝鼻咽部,有利于清除功能,纤活动使中耳内的物质沿咽鼓管传递,进而阻止上行性的细菌侵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中耳   交角   纤毛   被覆   鼻咽   倾斜度   表面张力   鼓膜   软骨   粘膜   细菌   主动   空气   压力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