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鱼面起源于1986年 , 村民用长寿湖鱼肉加工成面条

说起面来,在中国的历史了可追溯到石器时代了,那时就有石磨将麦子加工成粉状做食物了,经过岁月的沉淀,只有最好的才能传承到今天,长寿鱼面起源于1986年,当时的狮子滩部分村民尝试用长寿湖鱼肉加工成面条,从此,第一代手工鱼面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长寿湖全鱼席中的一道特色食品,长寿湖鱼面。

区域内水域面积广阔

长寿拥有三山两河十三溪,区域内水域面积广阔,自然环境优美,特别是国家AAAA级景区长寿湖,水质良好,鱼类资源极其丰富,是重庆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也为鱼面的产生奠定了自然基础,1954年,为修建狮子滩水电站,近万名水电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民工来到长寿,一时餐饮业蓬勃发展,一天,一位擅长红白两案的朱厨师在和面时,不小心碰翻了准备氽鱼丸子的鱼肉泥,他灵机一动,顺手把鱼肉泥和到面里,擀成面条煮熟上桌,客商吃了赞不绝口,从此便有了这道长寿鱼面。

长寿鱼面起源于1986年 , 村民用长寿湖鱼肉加工成面条



长寿鱼面吃鱼不见鱼

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夫妻肺片没有夫妻,但是咱长寿鱼面吃鱼不见鱼,却是真真切切的有鱼,要做出美味筋道的鱼肉面,需要一个特殊的工具,别看这个像“裱花袋”一样的小袋子,它可是长寿鱼面的灵魂,长寿鱼面制作最早可溯源到清朝末年,当时龙溪河沿岸的渔民几乎家家制作鱼面,所以在长寿湖众多鱼类菜肴中,最有名气的当数鱼面。

长寿鱼面起源于1986年 , 村民用长寿湖鱼肉加工成面条



长寿湖游玩的人们必尝的美食

这道用长寿湖里的鱼制作而成的鱼面,至今走过了60多年的岁月,它不仅是前往长寿湖游玩的人们必尝的美食,还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了周恩来总理60岁寿辰上的寿面,1958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以及李富春、李先念同志来长寿湖视察,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一位工作人员无意泄露了天机――当天是周总理的六十寿诞,由此,长寿湖的鱼肉面被传承下来并成为周边地区人们竞相品尝的知名特色面点,也成为当地老百姓生辰贺寿必点的“寿面”。

长寿鱼面起源于1986年 , 村民用长寿湖鱼肉加工成面条



长寿鱼面口感爽滑柔韧

长寿湖的草鱼、白鲢、青鱼,将脊背部分的净肉,用刀背捶细、去筋,加入蛋青、白油、豆粉、面粉、胡椒粉、食盐等原料,搅拌混合均匀后,装入这个小袋子中,用力挤压,一根根苗条粗细的鱼面就轻快地“游”进锅里,长寿鱼面口感爽滑柔韧、鲜香细嫩、无鱼腥味,既能当主菜,又能勾芡做成鱼羹当汤和,还可以当做主食吃。

长寿鱼面起源于1986年 , 村民用长寿湖鱼肉加工成面条





长寿鱼面可谓百搭,无论是搭配西红柿做成酸甜口味,还是用高汤浇灌,甚至就配上点长寿老咸菜,都别具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长寿   李先念   鱼肉   面条   白鲢   寿面   寿诞   柔韧   鱼类   水域   口感   区域内   袋子   村民   广阔   狮子   加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