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到 一粥 一走 三穴位 让您霜降节气身体健

一年一度的霜降又到了,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的意思。在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一,“补冬不如补霜降”。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补冬”更当紧。因此,秋末时节,宜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食物,如梨、苹果、橄榄、洋葱、芥菜、萝卜等,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口干、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但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以防“上火”。不过,霜降虽然要补,但讲究因人而异。脾胃虚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在食补时,应尽量吃温热食物,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既营养滋补,又利于吸收。

第二,注意护胃。霜降时节,正值秋冬过渡之际,天气更加寒冷。受此刺激,人体自主神经功能极易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再加上人体代谢增强,食欲改善,食量增加,必然会加重胃肠功能负担。若是在深秋时外出,难免吞入一些冷空气,引起胃肠黏膜血管收缩,对胃部健康不利。因此,要特别注意日常起居中的保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供应;注意及时添衣防寒,尤其是注意腹部保暖;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防止情绪消极低落。另外要切忌暴食和醉酒。

秋天气候在逐渐变凉,人的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相对地趋向减弱,所以要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加强心肺功能,抗御寒冷。既宜动又宜静,是秋季运动养生的时令特点,而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采取反常态运动法,比如,倒着行走。

霜降到 一粥 一走 三穴位 让您霜降节气身体健

倒行

人走路都是向前行的,在特定的情况下,“倒行”与“倒立”“爬行”“赤脚”“饥饿”“长啸”“冷水浴”等活动一样,都属反常态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能起到一般的健身作用,同时对人体的不同器官或部位还能起到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

倒行与向前行方向相反,走动时动用的筋骨、肌肉群也不相同。向前行时,人体姿势、骨盆是向前倾的,颈椎、腰椎、腰肌、踩膝关节都处于较紧张状态,时间久了会产生习惯性慢性劳损。而倒行时,人体姿势、骨盆倾斜与向前行时恰巧相反,可使颈部、腰部的紧张状态得到相应的松弛和调适,从而有利于劳损部位的康复。

倒行应选择车少人少的宽阔地,在倒行中,脖子还可轻轻左右扭转,步履大小快慢适度,两手自然摆动,全身放松。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霜降肠胃不太好,三个穴位帮你忙

秋冬季节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时节。中医认为,秋冬两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胃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寒气不易外散,加上外界寒冷的气候,容易发生胃痛、胃胀、呃逆、不想吃饭等症状。

对于霜降时节高发的胃痛症状,温胃散寒是最有效的办法。此时选择一些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萝卜、甘蓝、红薯等,可以达到养胃暖胃的目的。

由于肠胃喜暖恶冷,入秋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避免腹部着凉。另外,我们还可通过穴位按摩缓解和治疗胃肠疾病。

(1)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穴位。具体的操作方法:仰卧,放松肌肉,一边缓缓吐气一边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霜降到 一粥 一走 三穴位 让您霜降节气身体健

中脘

(2)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霜降到 一粥 一走 三穴位 让您霜降节气身体健

天枢穴

(3)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霜降到 一粥 一走 三穴位 让您霜降节气身体健

足三里

小妙招:芡实养生粥,滋润过深秋

很多人不太清楚深秋如何进补,一说到进补,人们想到的,或者是大鱼大肉,或者是人参燕窝。结果造成体内湿热之气不化,导致各种疾病。因此,进补要讲科学。想要健康,就不能乱补。

进补,不见得要名贵中药、大鱼大肉,在此推荐一种“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芡实。芡实具有健脾补肾、养胃止泻的效果。刚好对上了深秋补脾胃而冬季补肾的养生理论。所以,深秋吃芡实是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霜降到 一粥 一走 三穴位 让您霜降节气身体健

宋代名人苏轼的养生妙法之中,就有食用芡实一法。有人曾问他:“唐宋八大家,苏家占了三位,究竟有何秘方?”苏轼笑曰:“家传益智强身之法,日嚼芡实一枚,后缓缓咽下。”用芡实煮粥,最是滋补。《本草纲目》记载:“糯米合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通五脏,好颜色。”

芡实粥的做法很简单:先将芡实煮熟,去壳,研粉,晒干备用。每次取芡实粉30~50克,粳米50~100克,同煮成稀粥。如果能够加入山药粉或莲子粉同煮,补益的效果就更加明显。

不过,吃芡实时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一次不能食用太多,以50克为宜。由于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

当然,除了食用芡实粥之外,此时节可以多食用一些温补不燥的食物,如核桃仁、黑豆、三七、鸡肉、黄芪、当归、生地、三七、葱白、生姜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霜降   节气   穴位   芡实   骨盆   大鱼大肉   胃痛   胃肠   深秋   时节   秋季   秋冬   食物   身体   人体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