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 吃饭就要趁热吃

从冒着热气的面条,到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再有滚烫火辣的火锅,几乎所有的饮食都离不开一个“热”字。这种饮食习惯和中国人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与欧洲、美洲人 相比,亚洲人的体质相对较弱,据说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可以御寒保暖,所以中国人比较喜欢吃温度较高的食物。欧美等地的人,平时的饮食含热量较髙,再加上他们本身的体格就比较强健,所以他们常常以冷饮、冷食为主。

在我小时的印象中,妈妈在催促我们吃饭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趁热吃”。

趁热吃,这可谓是中国人传统中招待客人的一句经典套话,无论是宴请宾朋,还是居家就餐时,总能听到“赶紧趁热吃”这样的话语。很多人都以为食物变凉了不仅降低口感、味感,还有损肠道和身体机能,易招来疾病。惟有趁热吃才有益健康。

辟谣 吃饭就要趁热吃

其实,趁热吃最不利于长寿,尽管吃烫食能够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帮助人们御寒保温。我们都知道,如果你不小心碰倒一杯刚烧开的水,或碰洒一碗刚煮好的粥,恰巧开水或热粥扑在了你的手背上,你的手背就会红肿并有痛感,甚至还会被烫出水泡!食物过烫在体内造成的影响就跟这种情况类似,不同的是食物烫伤的不是手背,而是食道壁。过热的食物不仅会损伤咽喉、消化道的黏膜,还会损伤牙齿的珐琅质。

无论从中医还是从西医的角度来说,食物的温度都不宜过高。中医认为,过热的食物会使气血过度活跃,胃肠道血管扩张,对肠胃产生刺激。所以,最有利于食物消化的温度是接近人体体温的温度。西医也认为,吃得过冷过热都会有损肠道和身体机能。台湾癌症临床研究发展基金会的一项报告指出,很多癌症的发生与过热食用存在关系。

这是由于人的消化道黏膜相当娇嫩,如果经常食用温度过高的食物,就会使消化道黏膜的旧伤未好,新伤又起,久而久之就会使食道出现肿瘤或癌变。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妈妈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都会用嘴吹一吹,用嘴触碰时,感觉微温才喂到孩子的口中,其实这样温度的食物,对我们成年人也适宜。也就是说最合适吃的食物就是不冷不热的温度,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吃那种用嘴唇接触,感觉温温的,但又不感觉烫口的食物。所以我建议大家,平时多吃和体温相近的食物,这样才可以延缓肠胃老化,从而延年益寿,

有一些怕冷的人,在冬天为了保持身体的温度,总是吃很热的食物,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如果实在怕冷,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生姜、羊肉等温热的食物,不仅补足人体的热量,而且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清风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黏膜   食道   消化道   肠道   西医   手背   机能   肠胃   热量   体质   损伤   温度   食物   身体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