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不同寻常但可以实现的“权衡之术”

《孙子兵法》不是阴谋诡计,而是通过计算来寻求胜算

《孙子兵法》并没有那么多讲诡计、奇招的,兵法里面的“计”其实是“计算的计”,其核心是“五事七计”。“五事”是从政治、天时、地利、将领才能、军队法治等五个方面来比较;“七计”指的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熟明?就像我们现在常用到的“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一样,主要用来计算分析。是把战争中需要计算的东西罗列出来,先计算是否有胜算,再确定这仗能不能打赢,不能打赢就继续加强自己,提高自己“五事七计”的质量分。而以下七条诡计也是如此,有胜算就打,没有胜算就休养生息,等待敌人犯错或者松懈再寻求机会,一战定胜负。

原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诡计一: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原义】“有能力”要让敌人看成“无能”,实际上要攻打却让敌人看作不攻打;

《孙子兵法》:不同寻常但可以实现的“权衡之术”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典故】东汉末年,朝廷大将朱隽把黄巾起义军围困在宛城(今河南南阳)。朱隽在城外垒起一座小土山来观察城内的情况,同时让自己的军队擂动战鼓,假装向城西南角进攻。朱隽在小土山上看到城内的黄巾军全部都奔向城西南角,于是亲自率五千精兵,乘东北角空虚而一举攻进城去

【延伸】古代兵家的思想,不是打过来打过去,而是积蓄自己的力量,等待胜利的机会,一战而定。“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类似于《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讲求避敌锋芒,从而用最小的代价出奇制胜。“声东击西”的重点在于准备和等待,准备自己的“道、天、地、将、法”,积蓄自己的经济以及军事力量;等待,就是等待敌人大意而犯错,等待能“一战而定胜负”的机会出现。结合职场中的事情,我们要想超越某人或者升职,一定要从价值以及工作能力上提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做到“才美不外漏”,等待好的机遇。


诡计二: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原义】本来要攻打近处的敌人,却故意摆出要攻打远方的架式;本来要攻打远处的敌人,却故意摆出要攻打近方的架式。

《孙子兵法》:不同寻常但可以实现的“权衡之术”

楚汉之争: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约定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延伸】此计的目的在于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行动的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从而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乘虚而入,出奇制胜。这条计也警示我们一定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才是事物真正的发展规律,而现象通过各种手段都可以从视觉或者听觉上迷惑我们。


诡计三: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原义】敌人贪利,就诱之以利而消灭敌人;敌人混乱,就抓紧时机立刻消灭他;

《孙子兵法》:不同寻常但可以实现的“权衡之术”

楚汉之争:陈平献计用黄金离间范增

【典故】刘邦对丞相陈平说:“如今天下纷扰混乱,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陈平说:“项羽身边有刚直不阿的臣子,如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这些人,也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您如果能拿出数万斤黄金,施用反间计,离间项羽他们群臣关系,使他们互生疑心;而项羽的为人原本就猜忌多疑,易听信谗言,这样一来,他们内部必然会自相残杀。我们即可乘机发兵去攻打他们,一定能够击败楚军。”汉王说:“好!”便令人取出黄金四万斤交给陈平,任凭他自由支配,不过问他使用的情况。后来,陈平用许多黄金雇请间谍到楚军中去进行离间活动,扬言说:“各位将领如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卓著,却终究不能分得一块土地而称王,因此他们想与汉军联合起来,借此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称王。”项羽果然有所猜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

【延伸】刘邦用黄金4万斤贿赂楚将,使数十万楚军变成了一盘散沙。项羽兵败,与其说是自己用刀割下来的,倒不如说是刘邦用钱买下来的。钱在这里成了战胜项羽的致命武器。可见,使用计谋,用利造乱,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法宝。世间的祸事,大多都是由于“贪”字造成。因为有利的方面往往在明处,很容易就被人看到而吸引;而不利的方面,往往在暗处,让人心存侥幸。尤其是在工作时,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有“一颗敬畏心”,做一件事情时尤其是在容易出错的地方一定要考虑周全,在考虑事情成功的同时一定要想想什么原因会造成失败,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欲望来影响自己的判断。


诡计四: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原义】敌人实力雄厚,就要时刻戒备它;敌人精锐强大,就要注意避开它的锋芒。

《孙子兵法》:不同寻常但可以实现的“权衡之术”

战国时期:赵国李牧养精蓄锐大败匈奴

【典故】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驻守雁门郡防备匈奴。每次匈奴来犯,李牧都命士兵退入营垒固守。敌人都以为李牧胆小怯战,其间李牧还被赵王撤换过。如此十年下来,李牧见时机已到,组织精兵训练作战。最后诱匈奴单于率全部人马入侵,李牧出奇兵左右包抄敌军,大败匈奴。

【延伸】孙子关于军事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通过对比来计算胜算。探视地方,就知道自己胜算如何?没有胜算,就不要贸然出击。所以当敌人实而强时,我们一要防备避战(提升自我实力);二要耐心等待(等待敌人犯错松懈,看准时机,一战而定);三要外交协调(离间同盟);


诡计五: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原义】对性格刚烈的敌将,激怒他,使他失去理智;对于轻视我方的敌人,应设法使其更加骄傲自大。

《孙子兵法》:不同寻常但可以实现的“权衡之术”

诸葛亮6出祁山,大业未成身先死

【典故】关羽因为自大而丢了荆州,蜀汉只能从北线汉中的崇山峻岭出发去伐曹魏,他的问题是粮食运不上去,为什么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每次都半途而废,核心原因是没粮。每次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过了一个月还没打赢,就得撤兵,否则回去路上吃的粮食都不够。曹魏也知道了规律,熬你一个月,就把你饿回去了,我不战则必胜,战则不一定,所以不出战,已成为曹魏君臣上下高度一致的策略。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双方在五丈原对峙,司马懿照例高挂免战牌。诸葛亮百般挑战不得,也施了“怒而挠之”之计,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服侮辱他。司马懿根本不上当,还是不出战。结果诸葛亮心力交瘁,病逝军中,蜀汉的北伐事业就结束了。

【延伸】“别在喜悦时许诺,别在忧伤时回答,别在愤怒时做决定”,一旦愤怒了,为解一时之恨,我们往往就会忘了自己的“本意”或者“根本目的”是什么,本来要做的事情以及比较重要的事情就会抛到脑后。案例中三国的“最大收益者”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种种挑衅,不忘自己的目标、魏国的战略。我们在生活中,任何的干扰都会令我们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初心”,而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追求路边的花花草草,却忘了前进。拒绝冲动,尤其是“不要在愤怒的时候做任何决定”。


诡计六: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原义】对于经过充分休整的敌人,要设法使之疲劳;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则离间他们关系。

《孙子兵法》:不同寻常但可以实现的“权衡之术”

三国时期:周瑜反间计宴请蒋干

【典故】蒋干来会周瑜本就是有所图的,可奈周瑜口风紧得很,俨然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任你千方用计,还是不能从他那严封的嘴中撬出一些可靠的情报来。当晚,蒋干便睡在了周瑜的大帐中,心安理得的睡了下来,但睡不踏实,因为他的任务在身,总不能白跑一趟,总得带东西回去,他瞄上的是周瑜摆在书桌上的一封书信,一封有关军事机密的信,那是曹操阵营中的蔡瑁、张允两位老兄写来的。得了这封信后,蒋干兄连夜就跑路了,随后蔡瑁、张允的人头也就搬家了。

【延伸】“佚而劳之”最成功的案列当属我们的红军,红军当时的战略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可谓将此计用的出神入化;“亲而离之”也说明了怀疑是信任最大的敌人,很多的堡垒都是从内部开始发酵然后攻破的,要想不中离间计,还是靠领导者的人格和胸怀。


诡计七: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原义】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出击。

《孙子兵法》:不同寻常但可以实现的“权衡之术”

三国时期:孙静献策智取固陵

【典故】孙策派水军攻打钱塘江南岸的固陵,屡攻不下。他的部下孙静向他献计:王朗在固陵防守很坚固,不宜正面死攻。离这里几十里的查渎有条路,可以迂回包抄固陵。你给我一支兵队,我从查渎那边围攻,给他来个“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肯定能取胜!孙策一听有理,就派兵给他,依计而行。同时,下令军队弄来数百个大缸,盛满水,给人以准备长期作战的感觉。到了夜晚,还命令军队多点灯让敌方以为孙策的主力还在原地。当孙静的部队突然出现在固陵附近的高迁屯时,王朗大吃一惊,赶忙派周昕率队迎战。然而周昕不是孙策的对手,很快战败。周昕一死,不久,固陵也就陷落,会稽一带便被孙策占领了。

【延伸】“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重视的是先机的掌握和运用:在敌我双方未形成对峙,敌人还没有做好准备时,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损失最小,胜算最大。要做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一、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二、要准确的掌握敌方是不是真的没有防备或者防备较差;三、要隐藏好自己的意图,不要敌人发现,否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甚至自取灭亡;四、要有足够的力量能够一举击败敌人,不至于反过来自己被打败。


结语

《孙子兵法》:不同寻常但可以实现的“权衡之术”

《孙子兵法》是通过对比来计算胜利的可能性。先用“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君主谁有道?将领谁更有才能?天时地利谁得?法令哪边执行更严格?哪方的兵众更加强盛?士兵哪方更训练有素?赏赐和惩罚哪边更及时和明确?通过对比“五事七计”,胜算多,那就打;胜算少,那就多准备准备,准备什么?还是准备“五事七计”,把自己不足的方面给提上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孙子兵法   土山   蜀汉   汉王   项羽   攻其无备   攻其不备   刘邦   出其不意   匈奴   诡计   胜算   权衡   典故   不同寻常   敌人   黄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