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识」浅谈精品咖啡文化

“精品咖啡"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努森女士在1974年提出。咖啡豆作为经济作物,也有它自己的等级制度。咖啡豆可以商业流通的有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两种。罗布斯塔品质较低,主要用于速溶咖啡;阿拉比卡品质较高,常用于咖啡馆。

「咖啡知识」浅谈精品咖啡文化

阿拉比卡也可以分为“商业级别”与“精品级别”。精品级别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拥有更复杂的风味,更好的酸度与更高的甜度,咖啡因含量更低,但同时价格更高一些。在了解精品咖啡之前,先来看下精品咖啡的三个发展阶段。


精品咖啡第一阶段特点:新鲜、深烘焙

代表人物:毕特先生

「咖啡知识」浅谈精品咖啡文化

毕特先生出生于荷兰,父亲是一位咖啡烘焙师。毕特在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咖啡,时常陪父亲烘焙咖啡、品鉴咖啡。成年后在一家荷兰咖啡进口商工作。

1955年,毕特先生移民美国旧金山,在一家当地大型咖啡进口商工作。他发现:咖啡烘焙厂采购很多的中南美的劣质咖啡豆与罗布斯塔咖啡豆(当时美国为了稳定与拉美国家的政治关系,拉美地区是美国进口咖啡豆最多的地区)。他与老板进行了争吵:为何作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却在喝低劣品质的咖啡豆,为此他丢掉了工作。

「咖啡知识」浅谈精品咖啡文化

1966年,毕特先生在旧金山创办了“毕特咖啡与茶”店(如今为Peet’s Coffee),以售卖新鲜咖啡豆与部分茶为主。毕特先生非常不屑罗布斯塔咖啡豆,使用高海拔的阿拉变卡咖啡豆,采用深度烘焙的方式,咖啡以“醇厚甘甜”为特点。不久,毕业先生收了三位徒弟,这三位徒弟日后成为了星巴克的三位创始人。

「咖啡知识」浅谈精品咖啡文化

这三位徒弟在西雅图创办第一家星巴克,沿用毕特先生的理念:采用深度烘焙的高品质阿拉比卡咖啡豆,以售卖新鲜咖啡豆与茶为主。

不久,以毕特先生咖啡馆为主的一些咖啡馆引领了“美国精品咖啡”的第一波浪潮:新鲜现磨咖啡,采用深度烘焙,使用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精品咖啡第二阶段特点:用杯测区分“精品”与“商业”咖啡

代表人物:努森女士

「咖啡知识」浅谈精品咖啡文化

努森女士与毕特先生为同时代的人。1968年,40出头的努森女士在旧金山的一家咖啡进口公司担任秘书一职,开始接触咖啡。

努森女士所在的咖啡进口公司与毕特先生之前所在的咖啡进口公司略有不同:努森女士的公司仍以进口大量罗布斯塔咖啡豆为主,但仍旧会进口少部分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主要客户是一些居住在旧金山的欧洲移民。

「咖啡知识」浅谈精品咖啡文化

努森女士的主要工作就是向客户介绍高品质咖啡豆的优势与风味。不久后她发现:即便是同一个咖啡产国,不同区域生产的咖啡豆风味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好咖啡会因栽种气候等条件而呈现不同的风味。此后,努森女士就将咖啡豆的各种信息(产区、处理法、风味特点)以信件的方式寄送给客户。

1974年,努森女士在接受《咖啡与茶》杂志中,第一次解释了“精品咖啡”这个词:精品咖啡强调咖啡因海拔、水土、气候、处理法以及咖啡农照顾程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地域之味”。

努森女士对于精品咖啡的贡献在于:以科学的方式(杯测)对优质咖啡与商业咖啡的区分,不容易浑水摸鱼。(当时美国市场仍旧充斥着大量高价格、低品质的“冒牌”咖啡豆)


精品咖啡第三阶段特点:COE赛事系统、浅度烘焙

代表人物:乔治·豪威尔先生

「咖啡知识」浅谈精品咖啡文化

豪威尔先生也是一位重度的咖啡爱好者,年龄要比毕特小。受毕特咖啡馆的影响,1974年在美国东岸的波士顿开设了“咖啡关系”咖啡馆,销售“新鲜的浅度烘焙咖啡豆”。

豪威尔先生认为:深度烘焙的咖啡豆会让咖啡“充斥着焦炭味”,只有浅度烘焙的咖啡豆,才能真正释放咖啡中“令人兴奋的水果花香”风味。

但当时的美国仍旧以深度烘焙为主。大约在1994年时,最终被星巴克收购(星巴克出名的“星冰乐”就源于豪威尔先生之手)。然后远赴中南美洲学习,在巴西帮助咖啡农改善咖啡品质,与协助巴西建立商业豆与精品豆的分级制度。

「咖啡知识」浅谈精品咖啡文化

1999年,豪威尔先生在联合国的资助下,成立了著名的“超凡杯”(COE)的组织。每年在特定的产国举办咖啡豆杯测比赛,优质咖啡豆将会网络竞拍。

豪威尔先生对于精品咖啡的贡献在于:创办了COE组织,开创了高品质咖啡豆“网络竞拍”的方式,对于精品咖啡的传播贡献巨大。让优质的咖啡豆可以出售更高的价格,从而改善咖啡农的生活水平。咖啡农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动力种植更好的咖啡豆。


我国的精品咖啡文化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精品咖啡在我国确实是有一些“畸形”,这种畸形的制造者并非是消费者,而是国内咖啡的从业者。我国至今咖啡是什么?是速溶咖啡市场。就像西方的三次工业革命一样,速溶咖啡市场过后是意式咖啡市场,然后才是精品咖啡市场。以美国咖啡发展的潮流来看,精品咖啡是进化。商业咖啡豆向高品质现磨咖啡豆的进化。

「咖啡知识」浅谈精品咖啡文化

2013年我进入咖啡行业的时候,国内精品咖啡是这样的:拼豆子、拼设备、拼器具、拼证书、拼技术等。我认为这恰恰也是国内咖啡馆大量倒闭的重要原因,而且至今没有变。行业内的一个精品咖啡馆的潜在的且符合绝大多数人评价标准大概是(单看意式咖啡设备):咖啡机不得低于辣妈或者黑鹰这样的层次(11万左右),磨豆机在EK、Ditting、黑鹰这个层级(1.6万左右)。

某次去上海参加一个杯测活动,确实有很多大佬。大佬在开场的第一句就是:在场的有Q(咖啡品鉴师资格证)的吗?是的话举个手。全场20个人,有一半是。但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Q好像就不要发言讲话了,免得不专业。

第一轮14款咖啡豆测试完毕,全部盲测没有咖啡豆信息。大佬说:大家分享下结果吧,看看大家测的准确率。开始发言的几位都是Q,但准确率实在不敢恭维。倒是后面几个非Q的小伙伴准确率蛮高的。当然,这只是咖啡行业最底层的一个“精品咖啡文化”场景。

精品咖啡无论何时,对我来说:让顾客喝到自己喜欢的咖啡,就是精品咖啡。我国74%左右的咖啡市场都是速溶咖啡,人均每年喝咖啡的杯量在5杯,其中还不包含速溶咖啡。精品咖啡的本质就如同努森女士所讲:品尝咖啡豆因为不同种植环境、处理方法、烘焙度、冲煮方法而产生的不同风味。

「咖啡知识」浅谈精品咖啡文化

作为从业者“传道授业解惑”才是重点。将“精品咖啡”所代表的的理念告诉顾客,让顾客也能意识到购买以及饮用好咖啡豆的好处在哪里(精品咖啡是一个系统产业链,更多的是对咖啡农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

近几年来,媒体笔下的国内咖啡大概可以有这些特点:出口量增加、产品增加、引进了新的咖啡品种,未来可期、云南瑰夏获得某大佬86分的高分评价、国内咖啡已经进入精品行业等等。

云南的咖啡豆目前大买家有三类:雀巢、星巴克、国外一些速溶咖啡厂商(尤其是德国)。云南咖啡豆在国外是很少有精品咖啡馆进行售卖的,和巴西商业咖啡豆的地位几乎差不多。云南的咖啡豆不说与埃塞俄比亚相比,即便是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相比,仍旧逊色不少。

「咖啡知识」浅谈精品咖啡文化

精品咖啡文化不仅仅是设备、器具、烘焙这些咖啡产业链下方的东西,更是一个系统。云南至今没有一个精品咖啡的系统,包括种植、售卖、分级制度等等,在加上咖啡农对于种植“精品咖啡”的意愿不是特别高。我国缺少的不是精品咖啡所需要的设备器具以及技术,而是整个精品咖啡产业链的建立、修改与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黑鹰   旧金山   大佬   阿拉   咖啡   精品   巴西   咖啡豆   云南   美国   咖啡馆   风味   深度   女士   知识   商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