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拥有的香气类型与数量,即便是82年的拉菲葡萄酒也甘拜下风

公元4世纪,埃塞俄比亚一位名叫“卡迪”的牧羊童在森林深处发现了具备提神作用的咖啡果实。不久,人们便将咖啡果实晒干泡水喝,主要用于远行战争以及祭祀祈祷提神。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经历一场大火,人们惊奇地发现:被大火烧过的咖啡豆格外的香,便将咖啡豆捣碎用水泡煮,结果得到了香气强烈、口感醇厚的咖啡。

咖啡拥有的香气类型与数量,即便是82年的拉菲葡萄酒也甘拜下风

茶、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品”。人们喜欢咖啡,令人愉悦的不仅仅是可以让人振奋的咖啡因,还有它丰富多变的香气。咖啡中的香味成分,已知大约有1000种;即便是高档葡萄酒,香气成分也仅为200种。


咖啡香气的来源

咖啡豆在烘焙前是没有香味的。咖啡豆在烘焙加热的过程中,咖啡豆内部的物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与化学反应,才有了最终丰富的香味。其中以梅拉德反应与焦糖化反应最为重要。

1.梅拉德反应

“梅拉德反应”是指咖啡中的单糖类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与蛋白质(氨基酸)进行一连串降解与聚合反应,颜色也会变深,1912年由法国科学家梅纳发现。

糖类中若分子构造内带有醛基或在溶液中会形成醛基者,则称为还原糖。此物质与氨基酸中胺具有亲和性,故彼此在一连串的反应后会生成各种味道、气味、色素分子。这个反应称为“梅拉德反应”。

咖啡拥有的香气类型与数量,即便是82年的拉菲葡萄酒也甘拜下风

例如:

梅拉德反应极为复杂,至今仍无法掌握其全貌。在100℃以下反应微弱,超过160℃后开始反应,在190℃下最为活跃,超过此温度会加深焦味。受质浓度过低或水分过多时,会减缓梅拉德反应。这也是为什么咖啡生豆一定要减少水分,因为这样香气才会完全表现出来。

2.焦糖化反应:

焦糖化反应是指在无氨基酸的情况下,经加热醣类并产生化学反应的现象。

通过此反应,会使原本无色无味的醣生成各种香气。醣加热后甜味减少、颜色变深、香气渐增,反应过剩则会加深苦味。咖啡中的葡萄糖、砂糖产生焦糖化反应的温度是在160℃,麦芽糖焦糖化反应温度是在180℃。

咖啡拥有的香气类型与数量,即便是82年的拉菲葡萄酒也甘拜下风

焦糖化反应会产生非常多的香气,其中以奶油香、牛奶香、水果香、花香、甜味、烘烤香具有代表性。反应过度时,甜味会消失,而酸味甚至是苦味以及焦味都会变重。


不同烘焙度,香气也不同

咖啡在烘焙时,“梅拉德反应“与”焦糖化反应”,两者缺一不可。烘焙后的咖啡熟豆中约有上千种化合物,大部分是具有挥发性的。

咖啡拥有的香气类型与数量,即便是82年的拉菲葡萄酒也甘拜下风


咖啡的香气类型

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所拥有的香气也是不同的。

咖啡拥有的香气类型与数量,即便是82年的拉菲葡萄酒也甘拜下风

水果/花香风味:常出现在浅度烘焙咖啡豆中

咖啡拥有的香气类型与数量,即便是82年的拉菲葡萄酒也甘拜下风

坚果/可可风味:常出现在中度烘焙咖啡豆中

咖啡拥有的香气类型与数量,即便是82年的拉菲葡萄酒也甘拜下风

香料/烘烤风味:常出现在深度烘焙咖啡豆中


咖啡香气如何品鉴

咖啡香气的品鉴=咖啡粉干香+咖啡液湿香+鼻腔香气+口腔香气

咖啡香气的品鉴,不仅仅只是用鼻子闻一闻,而是需要鼻子与口腔共同感官。

咖啡在制作时,散发香味的状态有两种:

咖啡拥有的香气类型与数量,即便是82年的拉菲葡萄酒也甘拜下风

无论是品鉴咖啡的干香还是湿香,都需要体验“鼻腔香气”与“口腔香气”。

咖啡香气的品鉴需要三步:

1.研磨成粉闻干香,热水接触闻湿香;

2.咖啡入口鼻呼气,感受鼻腔特殊香;

3.咖啡下肚深呼气,口腔感受余韵香;


咖啡的香气并非只有我们所熟悉的“烘烤的焦味”。不同产区、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呈现的香气也不同,这也正是咖啡的魅力所在!“咖啡的香气并不少,缺的只是品鉴的经验与方法”!

咖啡拥有的香气类型与数量,即便是82年的拉菲葡萄酒也甘拜下风

无论是咖啡香气的品鉴还是咖啡风味的品鉴,要想达到专业咖啡师的水准,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建议可以通过尝试不同咖啡产区、不同烘焙程度、以及不同处理方式的咖啡豆的对比,这样更能事半功倍。

无他,唯手熟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拉德   香气   咖啡   焦糖   鼻腔   坚果   咖啡豆   苦味   甜味   氨基酸   葡萄酒   花香   风味   香味   口腔   物质   数量   类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