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儿童教育与所知障

中国古代儿童教育很特别,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教孩子背诵《三字经》、《百家姓》,继而背诵“四书五经”。很多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意思,就是死记硬背,等到十几岁的时候,却可以逐渐理解,竟然豁然贯通,都知道什么意思了。那么古代的儿童教育是不是正好利用了孩子没有所知障的天性,让他们学得非常快速?

中国古代儿童教育与所知障

或许是吧。所知障是佛教用语,意思是知道的太多,知识太丰富,要对新鲜事物进行理性的判断,从而给接受新鲜事物带来很大的障碍。要是不加判断全盘接受就会很快接受,而不会造成接受障碍。当然也有一说是,所知障是因为无知造成了理解障碍,或者耽于身体五感的认知而造成了精神层面的理解障碍。如果按照第一种理解,就是小孩子并没有什么所知障,大多要全盘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而且要不加辨别地接受。从入门开始,小学生就要尊敬老师,把老师放在高位态,而自己处于低位态,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接受。尊重老师之后,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孩子会认为老师是天底下学问最为渊博的人,也是最伟大的人,就要把老师教的所有知识一字不落地记在脑海里。即便老师用了最为愚笨的教学方法,孩子也是照样认真学习。一般来说,老师会让学生跟着自己读书,背书,一句一句喂,一句一句背,温故而知新,最终会把整本书背过。要是换了成人,就觉得枯燥乏味了,并且怀疑这样学习的目的了。认为这样能学到何年何月呢?学会了又能怎样?能应付科举考试吗?毕竟成人具备所知障,会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产生怀疑和判断,也就不利于学习了。

孩子正处于成长时期,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思维也不健全,没有什么知识,也不可能带有什么个人化的偏见,也就是不会用身体的感触去判断知识,毕竟那些知识比较抽象,不是小孩子能理解的。于是,即便按照所知障的第二种或第三种解释,也完全能够解释得通。很多小孩子不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也不会对自己的身体损伤有什么太大的担心,甚至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有时候他们身体碰破了,没有立刻感觉疼痛就不会哭,也不会当回事;有时候拿身体的某些器官闹着玩,并不知道那些器官不能随便闹着玩,以免损伤,甚至有的小孩子以损伤自己为代价,换取和别人交朋友的权利。孩子其实并不知道身体的重要性,也不知道生命意味着身什么,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就不会有太多的所知障了。而无知只是相对于他们对身体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等,却不会影响他们对于学习的认知。而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会强调尊重老师的重要性,让孩子在老师面前俯首帖耳,惟命是从,也就有利于接受知识了。在知识层面,所知障对他们来说并不存在。先全盘接受,再慢慢理解,慢慢掌握。而他们成长过程就是大脑逐渐发育的过程,也是认知逐渐丰富的过程,当然,理解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古代儿童教育厉害就厉害在这里,会把孩子成长和学习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死板的过程。当孩子逐渐长大,学的知识也会逐渐增多,背诵的东西也会逐渐增多,自己掌握的东西也会逐渐增多,慢慢地就会融会贯通,一通百通了。古代的老先生相信,总有一天学生会自己悟到学习的真谛,把所有学过的知识都能理解透彻,也就会自学了。

中国古代儿童教育与所知障

很多书生都要自学,学成之后就能参加科举考试了。究其实,还是小时候跟着老师学习,有些学习功底。如此一来,古代的小学教育就很厉害,利用孩子没有什么所知障的时机,恰当地切入,让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增多的知识,并且注重温故而知新,让他们逐渐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直到完全掌握“四书五经”的内容,并且能够背诵如流。孩子小时候的大脑就好像一张白纸,没有什么太多的质疑和判断,老师写什么就是什么,写复杂的知识就是复杂的知识,写简单的知识就是简单的知识。而孩子接受起来是非常快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快速接受知识的技能还会保持下去。而成人就不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质疑,会判断,也就具备很大的所知障了,接受新知识总是不如小孩儿接受得快,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有时候竟然会忘掉很多知识,而不会保持清晰记忆了。其实,潜意识已经进行了有用性判断,并且不会让显意识知道。认为有用的知识就会记住,认为没用的知识就会忘记,而这种有用与没用的判断又带有很大的偏颇。当然,还有用进废退的方法,只是学新知识而不会复习旧知识,就会忘掉很多旧知识,或者不学新知识,也不复习旧知识,就会忘掉很多知识。要是每天都在用一些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就会保持对大脑的持久刺激,当然也就不会忘记了。古代儿童教育就是要温故而知新,每天都要复习旧知识,然后学一点新知识,时间长了就会记住并掌握很多知识,竟然达到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大人的大脑基本上成熟,不会像孩子一样还没有发育成熟。大人随着岁数的增长,会忘掉一些知识,而孩子随着岁数的增长,大脑逐渐发育完全,会记住很多的知识。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并不是说成人教育不如儿童教育,而是说儿童没有什么太多的所知障,接受新知识比较快,又随着大脑的逐渐发育而逐渐接受很多知识,等到一定的程度,量变达到质变,就会豁然贯通了。

中国古代儿童教育与所知障

古代儿童教育看似愚笨,但突破了所知障的限制,可以让孩子学到一生都忘不掉的知识,或许,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儿童教育   所知   豁然贯通   温故而知新   中国古代   认知   大脑   小孩子   障碍   有用   古代   身体   过程   老师   孩子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