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大江

明月升起来,照着奔腾的大江。

明月照大江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月光洒遍千里,遇高则高,遇低则低,照到的地方雪亮一片,照不到的地方一片漆黑,但月亮向来比较慷慨,不吝啬每一寸光波,也不会因为大江水流过快而不去关照。

李白喜欢月亮,在他的诗中多次描写月亮,就在大江中行船,也要写到月亮。在《渡荆门送别》中,李白写道:“山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雄奇阔大,把山和月都写成动态的,像是李白喝醉了酒之后的神来之笔。江水奔流,明月照耀,很容易让人想家,于是李白写道:“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是故乡明,却能够同时照耀漂泊的游子;江水四通八达,或许能通到游子的故乡。

明月不仅照耀大江,还会照耀大海,于是就有了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的明月具备一种天然的美感,而大江之上观看明月就没有那种静态的美,而是一种动态美,难怪李白要把月亮写成动态的。

月影倒映江中,月光在江上倾泻下来,要是有人夜里行船,在江上会看到李白眼中的明月和江水,但很少有人在大江中夜里行船。

或许江水夜间并不安静,比较浮躁,但也有温柔的江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道:“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写江水和月光,景色奇特,温柔多情。

江水并不像海水那样博大,而具有种桀骜难驯的风气。《三国演义》开篇就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没有写夜间行船的感受,也没有写明月照大江的壮阔与雄浑。

明月照大江

明月照耀大江,是一种光华与江水的相互映衬,相互挑逗,甚至是相互融洽。

月光明亮,映照涛涛江水,不知有多少沙子一样的英雄被淘汰,被掩盖。而岸边白沙却被月光照耀,不见一点白色。月光的明亮超过了白沙的白色,就像另一个太阳,但不至于像太阳那样明亮。

李白写“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要是明月出大江,又当如何呢?

月光柔和,大江雄壮,一阴一阳,一静一动,似乎在诉说美学的秘密。诗人眼里看到的是雄浑与思乡,是惊心动魄与缠绵缱绻。而一般人只会认为很正常,没有什么美学意义。要是政客们看了,就会激发无限的雄心壮志。

宋代的郑樵写诗《吊采石渡头将军》,有诗句:“千年江水留明月,一片将军报国心。”不管江水如何奔腾不息,即使过了千年,明月还是会留在江底,就好像将军报国之心一样,长留于世,世代流传。

月光的柔和始终如一,不能改变江水的去向,也不能改变人们的旅途,但月光的千年照耀似乎在说明一个道理。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而人类的历史相对于明月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就是相对于日夜奔流的大江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

人只能在历史中浮沉,就好比在江水中行船一样,时隐时现。

由此来看,明月照大江,照的不仅仅是大江,而是历史,是世态人心,是不竭的动力与追求。但又什么都不显露,仿佛自然而然,却分明有着历史的律动,任由人们纵横驰骋,而不变的还是月光与江水。

明月照大江

人啊,也就几十年的生命,不妨放下一切,欣赏明月照大江的奇景,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就算是得道成仙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大江   明月照   江流   雄浑   月亮   奔流   李白   江水   明月   故乡   将军   明亮   千年   月光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