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中学的果酱包——《话说西单》(十七)


想起了中学的果酱包——《话说西单》(十七)

图 / 文 马占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上初中那阵子,早晨在上课之前,能拿个果酱包吃就感到很是心满意足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个年代大家的生活都不太富裕,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家里是不会让孩子到外边去随意买着吃的。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做好了,吃饱了才去上班、去上学。

那么我说的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时我刚从父亲所在的“五七干校”的农村,返回北京转到31中时。因父母不在北京,所以我的吃饭就只能在学校了,一天三顿都是如此。

早晨我会早早的来到学校。先到位于旧教学楼北侧,那个冒着热气平房的食堂中,掏出早已换好的,学校食堂内部用的二两饭票(饭票里一两粮票已经给了二分钱),再另外加上二分钱,买一个果酱包来填充肚子。还别说学校师傅们起早蒸出来的,二两一个的果酱包个头还真不小,软软的,白白的(当时可没有现在的面这样白),冒着热气,放在我经常带的一个铝制的饭盒里。

走出食堂,一边吃一边顺着旧教学楼北边的那个门洞,踏上咚咚响的木制楼梯,来到楼上二层的教室。进了教室,手里的这个细嚼慢咽的果酱包好像就下去一半多了。当同学们来的差不多时,一个果酱包就快下肚了,肚子就算是基本上被填饱了吧。

那时一上午的课,就靠着这个果酱包来支撑着。

有时候,早晨在做完教室的值日,磨蹭的时间长了,到食堂稍微晚了些,果酱包就卖完了。只能买一个二两的馒头,叫师傅在馒头中间夹上半块酱豆腐!那会儿这酱豆腐是3.5分钱一块,买一块太咸了,肯定吃不完,再说这五厘钱怎么找啊,只能买半块了。这个夹着酱豆腐的馒头也是跟果酱包一样的价钱,要说起来就没有果酱包好吃了。

不知道在《话说西单》中,回忆着一些生活中的小事,突然想起了上中学时吃的果酱包。在那个年代,早餐一个果酱包,拿在手里、吃在嘴里、饱在肚里,是让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虽然比不上一道美餐、也不是一盘佳肴,可这是我成长中的加油站啊!。

就跟有的朋友说的似的,看到在西绒线胡同里的那个小铺里,“那会儿四毛钱一斤的酱腔骨特别香,没有钱很想吃,等现在有钱了,又不是那个味了”一样。是啊,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和中学时代,我们有多少记忆啊!

为吃一碗酱油面,我曾经有过深深地感慨。

那年代,记得到离“五七干校”还有十多里地的镇里去上学,由于道远,就是住校。所以一天的几顿饭全是在学校的食堂里买,学校食堂的饭量给的实在不足,让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们肚子里老是感到瘪瘪的。

那个春天的傍晚,我们北京来的孩子们一起到附近镇里的街上溜圈,走到一条不宽的、地上镶着青石板的小街上时,一股香气突然从不远的前方飘到我的鼻子跟前,这香气诱着我走进这个小饭馆,一看原来是老板把青椒和酱油炒得很香!一问才知道,炒青椒煮挂面是一毛六分钱一碗,可是人家就是得要一两粮票啊,因为没有粮票人家也买不了挂面。我们当时去干校的人都是转粮食关系,手里根本没有流转的粮票,所以那晚只能闻着香味,饿着肚子悻悻而回。每每回想起那次没有吃上的面条就感觉那么香。可现在北京什么面条都有卖的,感觉就是没有那个味道!

所以,回忆回忆在北京学校吃果酱包的那段日子,知足和幸福还是满满的!

2020年6月30日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果酱   酱豆腐   干校   饭票   挂面   粮票   青椒   北京   馒头   食堂   手里   早晨   肚子   教室   中学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