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龙的路——《话说西单》(二十二)


不见龙的路——《话说西单》(二十二)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占顺

不见龙,居然还叫二龙路,有点让人费解啊!

这二龙路位于西单的西边。南起太平桥大街,北至辟才胡同,还是一条熙熙攘攘的路。

据说早在元代,这一带曾是玉河分支出的两条弯弯曲曲的河汊。明代永乐年间,朱棣皇帝建都北京,以玉河作为都城的重要水系,叫大明壕。到了清朝时期,由于河流清淤,遂成两个弯弯曲曲的水坑,浸满在地上,于是就叫了“二龙坑”。民国初年人口的增多,这“二龙坑”被填平修路,改为“二龙路”了。

到现在我都搞不明白,这就是个俩个大水坑,怎就又叫出“龙”来呢?甚至成了“二龙路”呢?这“龙”可是天上的“骄子”啊,这臭水坑哪能容得下“龙体”呢?

当然我们看的许多电视剧中,经常把皇上比作“骄子”或者“龙体”。哈哈,皇上哪不舒服了,就出来“龙体欠安”的句子。

其实我想这“臭坑”变成“二龙”也不难理解。老百姓生活在那个年代,生活中虽然民不聊生,但人人心目中都盼望着美好的生活,都祈盼着像活龙一样能上天能下海的。不是有个电影了还说过吗?“活着就要像条龙,不能像条虫”。大家可能认为生活在“坑”里和生活在“龙”的世界里就是不一样的。还有任何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当然就会出现二龙路了。这是我个人的猜想。

二龙路对我简直是太熟了。

这里一直是西城区的政府所在地,又是西城公安分局的所在地。当然就是西城区的中心了。因为“腾飞”着两条龙嘛(我又把“铺平”路的变成“飞的”龙了)!

当年记得中学毕业后,穿上国防绿,戴着光荣花参军入伍就是在这“龙”的路上,蹬上大“解放”军用卡车,离开西城、离开北京的。

后来当兵回到北京,又是到这里的西城公安分局那不高的二楼报到,参加公安队伍的。那个年代自己还是风华正茂的,经常是夹着个破旧自行车,出溜出溜的、一趟一趟的来到这二龙路,不是在大礼堂上党课,就是开干警的大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记得“同打”的动员、“战役”的总结、整纪的杀风、“爱民月”的开展,常让我们走在二龙路里。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一起偷车贼的押解。

西城分局的拘留所早期也在二龙路。有时押送犯罪嫌疑人一晚上,就会几次来到这里。

记得那个夏日知了都“喊热”的晚上,我们几个年轻人,按照所里“压案子”的布置,到位于三里河的居民楼群里,也是我的责任区里“蹲坑”,几个钟头都快过去了,眼看快到午夜了,没有任何收获,我们几个感到又饿又乏,真想回去了。可就在这时,从燕京饭店方向的楼群里,忽闪着出现了四、五个半大小子的身影。老远就体女他们有说有笑的,隐隐的看到他们推着三辆自行车,从三区的楼群里冒出来了。我们远远一看,就知道这帮夜不归宿的年轻人准不是省油的灯。

我们就做好了守株待兔的准备。大家的饿劲乏劲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没有几分钟,这帮踉踉跄跄的小青年就过来的。我们一出现两个小子甩下手里的自行车就要跑。那怎么跑得了啊,我们蹲了几乎半个月了,就如老鹰好不容易抓到猎物了一样,岂能放之!大黄见状一个扫荡腿,这俩小子同时来了个“嘴啃泥”。带回所里,一套的程序做完了,东方的天气也出现了鱼肚白。不用说人和赃物俱在,这几个偷车贼肯定得进拘留所了!

那会儿,所里连一辆破车都没有,我们押送犯罪嫌疑人到拘留所,都是给出租公司打电话,请他们来车,该怎么结账就怎么结账。不知怎么的,这次电话打过去,人家值班的人说就一辆值班出租车刚刚出去了。一问说到门头沟送个什么人,估计回来得早上六点以后了。怎么办?等吧,这几个偷车贼得有人看着,人要是跑了这一晚上白干了不说,还要受到严厉的批评!我们哥几个一合计:走,我们徒步押送几个偷车贼。于是大家穿好白白的警服、戴上白色的大檐帽,用手铐把他们几个挨个拷起来,送往位于二龙路的拘留所。

要是现在这是绝不允许的。可是在那时,派出所的工作艰苦不说,就连像样的交通工具都没有啊!

2020年7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门头沟   西城区   西城   龙体   偷车贼   拘留所   楼群   水坑   骄子   犯罪嫌疑人   皇上   北京   自行车   小子   晚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