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使病 入膏肓

不再使病 入膏肓

病入膏肓

作为一名医生,不太想见到的一幕,就是肝癌晚期的病人出现“打嗝”现象,因为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就基本意味着“病入膏肓”了。讲到这里,就会有朋友问道:“什么是病入膏肓?膏肓是什么位置呢?”

不再使病 入膏肓

病入膏肓有实质

膏肓一词,源于古代,如《左传》中云:“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故不可为”。医学中认为,心尖脂肪为膏,心脏和横膈膜之间的位置为肓;也有更具体的解释认为,膏为心脏之外包绕的“类脂肪”物质,可以称之为心包,肓为膈肌。从不同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膏肓涉及的部位有三,心脏部分、膈肌、心脏部分和膈肌之间的联系。病入膏肓,病情不可救治,主要是指呼吸功能的衰竭,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无力呼吸、气进少出多。所以病入膏肓的实质,是人体疾病恶化到一定程度,导致人体心脏之护卫系统出现问题,即心包神经系统出现问题,导致膈肌神经系统失调,不能够协调膈肌进行正确上下运动,从而出现呼吸肌的功能衰竭,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即使在现代医学中,在我们重症监护室,有呼吸机辅助呼吸,也难以逆转这种呼吸功能的衰竭。

不再使病 入膏肓

中医导引显奇功

病入膏肓,很难救治,我们能够做的,是如何使膏肓部位强大起来,使疾病不再那么容易进入膏肓部位。预防及治疗疾病,中医主要讲了六种方法,分别为针、灸、砭、食、导引和按跷。这里面的中医导引术,被认为是中医治疗及预防疾病的核心手段,所以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讲“导引术”为“中央之人”所使用。中医导引术,是一种运动锻炼之法,其锻炼膏肓,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的。

不再使病 入膏肓

双手托天理三焦

第一,从结构上讲,膏肓位于人体的中盘,也就是人体的中间位置,高度大概等同于心窝部“巨阙穴”及胸中“膻中穴”之间的位置。中医认为,巨阙穴是心脏经气汇聚的位置,膻中穴是心包经气汇聚的位置,非常的重要。所以在练习各种功法时,我们往往会听到一句话,叫做“提气至膻中穴”,这时手的位置,多数是在巨阙穴,而不是在膻中穴,就是为了起到锻炼膏肓的目的。功法中的“调息”之术,主要就是针对人体中盘的膏肓而言。

第二,从脏腑的角度讲,膏肓涉及到了人体之心包,并涉及到胃,因为中医讲“心包通于胃”。所以锻炼膏肓,我们要从锻炼心包及脾胃入手。锻炼心包,主要是锻炼人体上中下的畅通性,如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而锻炼脾胃,主要是以锻炼脊背部为主,因为中医讲“脾之俞在脊”。而脊背部,恰恰是人体“膏肓穴”的位置,如易筋经的最后一式“掉尾式”,就是锻炼脊背部。

第三,从功能的角度讲,膏肓是人体呼吸功能的核心,所以锻炼膏肓,我们需要锻炼人体的呼吸系统。锻炼呼吸系统,主要就是锻炼胸腔、腹腔及横隔,其核心动作就是腹式呼吸,进一步讲,是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的实质,是以腹内压力来锻炼刺激呼吸肌系统,从而达到呼吸肌功能的不断协调及强大。

不再使病 入膏肓

易筋经之掉尾式

病入膏肓很可怕,而中医导引术,则可以让我们的膏肓强大,使病不再入膏肓。

不再使病 入膏肓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将及时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膏肓   心包   中盘   病入膏肓   脾胃   脊背   实质   部位   心脏   呼吸   中医   人体   疾病   位置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