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缘何叫好不叫座?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缘何叫好不叫座?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传承发展中华文明,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是新世纪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目前各个省市,都已经启动和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仪式,并且在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方法和途径。然而目前来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存在着叫好不叫座,难以突破的尴尬局面。今天,小编就来谈一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是是非非!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缘何叫好不叫座?

中医药复杂的体系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一项正确的国家策略,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一件事情,然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必然要打破现有的校园课程体系,面对困难是在所难免。梳理目前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情况,主要面对着三大难题。

华佗教育,传承中医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中医药体系进校园的内容如何遴选。中医药体系,包括了传统哲学和传统医学两大内涵,从哲学的层面讲,主要是气一元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等;从医学的角度讲,主要是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与人体生理病理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医药体系哲学和医学交织的复杂性,导致中医药理论体系非常难以理解,即使是对于专业的中医医生,也要耗时多年,才会有一些正确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教师和学生理解,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很多专家提出,筛选出最简单的中医药文化元素进校园即可,但是这种最简单的中医药文化元素进校园,起到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远远达不到教学目的,也达不到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目的,更不要说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了。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缘何叫好不叫座?

你忍心加课程吗?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第二个难题,是中医药文化如何与课堂相结合。目前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基本上停留在一次讲课、一次培训的阶段,这种没有与课堂相结合的推动模式,是非常苍白无力的。中医药文化进入课堂,基本的定调是“帮忙不添乱、减负不加负”,所以中医药文化最好的推广模式,不是再占用课堂时间,而是如何与现有的课程相结合。部分专家提出了“中医+”的推广模式,中医+“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体育、生理与卫生、健康课程”等,确实是一种好的方法。所以探索中医究竟+谁?怎么+?成为了一项新的课题。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缘何叫好不叫座?

导引术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第三个难题,是以什么为突破口进行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升级。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不能只考虑大局,还要考虑到实用性。假如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生辛辛苦苦的学,到最后对于自身没有非常直接的益处,学来无用,谁又会真心进行学习并深入开展呢?所以中医药文化的推广,离不开实体技术,离不开中医的六大技术,即针、灸、砭、食、导引和按跷。只有以实体技术为突破口,让大家学有所用,学有益处,中医药文化才可能真正的融入校园。在中医的六大技术中,针灸和药物要求具有执业医师的资质,并不适宜推广;砭石和灸法,可以推广,但是和课程不容易结合;只有导引术和推拿之术,尤其是其中的中医导引术,适合推广,并且可以很密切的与体育等课程相结合。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缘何叫好不叫座?

唯一的突破口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叫好不叫座,原因在于三大困难的阻碍。而要突破这三大困难,必须做到中医理论具体化、中医推广课堂化、中医实践技术化,要做到这三大要点,舍去了中医导引术,还真的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载动中医药文化这座大山了。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缘何叫好不叫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将及时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中医药   目的   文化   突破口   益处   难题   课堂   中医   哲学   困难   体系   课程   模式   方法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