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与很多慢性病有关,肥胖是重要因素之一

导语: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老年人的平均寿命相应有所延长,其在种族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也呈升高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数量将达到至少20亿。随着全球进入老年化,关于老年人群的一些公共健康问题已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肥胖和肌少症就是其中比较普遍的健康问题。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与很多慢性病有关,肥胖是重要因素之一

一、肥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影响骨骼肌的质量,会导致肌少症

目前肥胖已在全球呈现出蔓延的态势,不但给老年人生活上带来许多不便如易摔倒及骨折等,而且也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大量研究已证明,肥胖能明显增加机体患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且这些疾病目前是全球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随着机体衰老进程的逐步演变,骨骼肌由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生长因子的钝化等因素出现质量丢失和功能下降,即肌少症。肥胖影响骨骼肌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肌肉生长抑制素及激素水平改变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调控骨骼肌质量水平。据统计,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肌少症患病率为3-24%。

学者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推出的诊断标准研究发现,中国上海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社区老年人中肌少症的患病率为14.29%,男性肌少症发病率为14.9%,女性肌少症发病率为14%。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与很多慢性病有关,肥胖是重要因素之一

肌少症作为一种增龄性疾病,不但与一些慢性疾病有关,如冠心病、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肝硬化等;而且增加老人的骨折、致残风险,甚至诱发死亡。除此之外,肌少症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保障系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二、肥胖导致骨骼肌减少的机制,以下这7点相关因素,患者需深入了解

1、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不仅涉及骨骼肌细胞的能量供应,也涉及到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分解、凋亡坏死、蛋白酶体与溶酶体吞噬消除等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抑制。胰岛素可通过激活骨骼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增加蛋白质合成,而肥胖则从多个方面诱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肥胖者体内堆积的过量脂肪组织分泌大量炎症因子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

肿瘤坏死因子通过影响骨骼肌表面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致使胰岛素不能与胰岛素受体正常结合,导致胰岛素抵抗。其次,肥胖者体内游离的脂肪酸不但使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酪氨酸磷酸化、PI3K活性、AKT磷酸化及活性下降;而且能促使IRS-1的Ser/Thr磷酸化,引起IRS-1活性减弱,最终促使胰岛素抵抗发生。

脂肪异位沉积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游离脂肪酸沉积在骨骼肌细胞中,降低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沉积在细胞间的脂质可通过分泌炎症因子,激活炎症信号通路,两者均导致胰岛素抵抗;脂肪酸,特别是棕榈酸沉积在胰腺中,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功能减弱及胰岛β细胞凋亡。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与很多慢性病有关,肥胖是重要因素之一

因老人肥胖主要以腹型肥胖为主,而腹型肥胖者内脏脂肪组织代谢更旺盛,其分泌更多有活性的激素和炎症因子,具有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骨骼肌出现萎缩表征。

2、白介素-6

白介素-6是非运动状态下由机体脂肪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分泌的一种促炎症因子。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其脂肪组织分泌白介素-6更加旺盛。白介素-6能抑制IRS-1酪氨酸磷酸化,进而抑制下游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蛋白质合成。

另外,它还可以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信号通路负向调节肌肉的生长。除此之外,白介素-6还可通过减少骨骼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介导的蛋白质合成降低。

增加骨骼肌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分子3mRNA表达。SOCS3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是胰岛素抵抗形成的机制之一。白介素-6可以通过以上机制使骨骼肌蛋白质合成障碍,进而使老年人骨骼肌质量下降。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与很多慢性病有关,肥胖是重要因素之一

3、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可通过削弱骨骼肌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致使胰岛素与受体结合障碍,形成胰岛素抵抗。另外,它也可阻碍IRS-1/2酪氨酸磷酸化,促进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进而抑制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PI3K/Akt信号通路受阻,导致胰岛素抵抗。

肿瘤坏死因子还可通过激活核因子κb和蛋白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诱导肌环指蛋白1表达,最后通过泛素蛋白酶系统通路进行肌肉分解。此外,肿瘤坏死因子还能抑制IRS/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进而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导致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与很多慢性病有关,肥胖是重要因素之一

4、肌肉生长抑制素

肌肉生长抑制素又被称为生长分化因子8,是TGF-β超级家族的一员,是由骨骼肌产生的一种负性调节肌肉生长的因子。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骨骼肌肌肉生长抑制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骨骼肌随之出现萎缩。研究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与肌少症具有相关性。

男性血液中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每增高1ng/ml,肌少症的患病率增加11%。而肥胖者肌肉组织及循环中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升高,骨骼肌质量降低,其肌少症发病率也可能升高。在机体内,肌肉生长抑制素与其受体ActRIIB结合,继而与I型受体结合。

激活Smad2/3依赖信号通路,抑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使蛋白质合成减少,激活叉头框蛋白及萎缩蛋白Fbox-1MuRF-1信号通路促使肌肉萎缩。研究已证明,抑制肌肉生长抑制素可以使肌肉质量及肌纤维体积增加。

肌肉生长抑制素除了上述的作用机制外,其与鸢尾素共同调节骨骼肌质量的内部联系也得到一定的阐述。研究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能减少鸢尾素水平,进而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介导的肌肉蛋白质合成。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与很多慢性病有关,肥胖是重要因素之一

5、鸢尾素

鸢尾素最早被认为是运动时由骨骼肌分泌的一种多肽因子。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脂肪组织也能合成及分泌鸢尾素。并且随着脂肪水平升高,鸢尾素分泌增加,脂肪组织解偶联蛋白-1表达水平也相应增高。最终白色脂肪棕色化,能量消耗增加、身体脂肪量减少。

但随着脂肪水平进一步升高,鸢尾素分泌则逐渐减少,这表明脂肪组织表达分泌鸢尾素具有某种自我调节机制。资料显示,肥胖者循环内鸢尾素水平显著下降。同样,相较于正常者,肌少症者的鸢尾素水平也是降低的。近年来,低水平的鸢尾素已被认为是发生肌少症的一个危险因素。

鸢尾素调节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初步认为,一方面,鸢尾素使胰岛素生长因子表达增强,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介导的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增加。另一方面,鸢尾素能拮抗肌肉生长抑制素的作用,进而抑制骨骼肌萎缩。

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随着老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下降,瘦体重相应下降,肌少症患病率增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通过PI3K进而激活磷酸肌醇依附性蛋白激酶1,诱导蛋白激酶B活性增加,激活mTOR,进而激活核糖体蛋白S6激酶b,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

进而抑制FOXO/Atrogin-1/MuRF-1信号通路,来抑制肌肉萎缩。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依赖于生长激素的分泌,而肥胖者生长激素水平下降,故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减少。有资料显示,机体在30岁时生长激素分泌开始减少,70岁左右达到高峰。

生长激素主要是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介导正向调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途径,从而激活mTOR,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研究发现,垂体功能下降导致生长激素缺乏的成年患者,经过18个月的生长激素补充,不但可以减少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而且增加瘦体重。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与很多慢性病有关,肥胖是重要因素之一

说明生长激素还可通过下调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进而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然而,针对健康男子补充1个月的生长激素,并未出现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下降及瘦体重增加。可能是针对的人群及治疗的疗程不同导致结果不同。

7、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通过与细胞膜和细胞核上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发挥效应。研究表现,维生素D水平低下可增加肥胖的风险。与此对应地,肥胖人群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人群。

维生素D可能具有抗炎作用,典型证据是维生素D可通过影响单核细胞的炎症应激,削弱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此外,维生素D与骨骼肌上维生素D受体结合可上调胰岛素受体在靶组织上表达,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这表明维生素D也可通过间接机制扰动骨骼肌合成/分解内稳态,诱导肌萎缩。进一步研究显示,维生素D可促进肌细胞增殖及分化,当其缺乏时肌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减弱。在人体实验中。

对肌少症前期的老年人群进行6个月的维生素D补充,发现补充维生素D后老人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较以前有所增加,但也有些学者认为补充维生素D并不能显著增加骨骼肌质量。这些结论的差异性可能与给予的维生素D剂型、剂量、持续时间有关。

三、肥胖、肌少症与运动的关系,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减少机体脂肪含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肥胖患病率也明显增高。运动作为预防及治疗肥胖的一种有效干预手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量研究已表明,肥胖能诱导老年人群肌肉质量及力量的下降;有氧运动能有效预防及治疗肥胖。由此,我们推测有氧运动可能会通过干预肥胖进而阻碍肌肉质量及力量的衰减。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与很多慢性病有关,肥胖是重要因素之一

脂肪组织作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如IL-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可通过激活炎症信号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减少骨骼肌蛋白质合成。骨骼肌质量作为诊断肌少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当其严重减少时可导致肌少症。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减少机体脂肪含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体内炎症反应。有氧运动可能是通过减少脂肪含量,进而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另外,研究还发现,有氧运动同样降低了血循环中白介素-6水平。

白介素-6的水平的高低可能与运动时间、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有关。一项针对少肌性肥胖的65-75岁老人经过8周的多种类型运动,结果发现有氧运动并没有减重,但是相比未运动者则减少了脂肪含量,增加了肌肉质量及肌肉力量。

结语:肥胖能诱导肌少症发生,故有效预防肥胖进而减少肌少症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肥胖相关指标众多,寻找与肌少症相关的肥胖指标显得至关重要。运动作为预防及治疗肥胖的一种有效干预手段,逐渐被推崇。大量研究已表明,肥胖能诱导老年人群肌少症发生,故运动亦能通过减少肥胖进而减少肌少症发病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肥胖   白介素   骨骼肌   激酶   受体   鸢尾   胰岛素   慢性病   炎症   因子   蛋白质   性疾病   脂肪   肌肉   抑制   生长   因素   水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