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与人类文化(12)“德”——“道”的本性的体现是什么?

“德”——“道”的本性的体现

“德”是老子提出的另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说明,“德”对于万物的运动有极大的影响,也说明,“德”必存在于“道”所化生的万物之中。那么,何谓“德”呢?《道德经》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又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可见,“道”和“德”是二而一的,可以说“道”是“德”之体,“德”为“道”之用,故“德”本身就是“道”的显现。也就是说,“道”在化生万物的过程中,“德”内化于万物,成为物的属性。换言之,“德”是“道”的本性在物的体现,也可以说是物的天性或本性。对人来说,这就是气功学中常常提到的性。
  

气功与人类文化(12)“德”——“道”的本性的体现是什么?


“道”的本性是什么呢?首先,“道”是自然无为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就是“道”以其内在的规律而运动。他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所谓“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干,而是“不争”,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而“无不为”,就是自然而为。
  
其次,老子认为“道”性虚、静。他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冲”描述道是虚的,而虚的道是万有之源。
  
第三,老子认为道性柔弱。他说:“弱者道之用。”并经常用水来喻“德”。比如,他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而水性至柔,所谓“天下莫柔弱于水”,但“天下之至柔”能“驰骋天下之至坚”,若能做到柔弱而“绵绵若存”,那就“用之不勤”了。
  
“德”,既然是道性或“道心”的体现,人就能通过内求而体察它、认识它、得到它。所以,从生之道来看,德生于道,唯道是从;从修道来看,就要循德而求道,就是要通过人的内心的洗炼,不断地涤除非自然的、有为的东西,而返归于自然,“各复归其根”,这是一个逆过程。对于人来说,最要紧的就是这个逆过程。人之所以要认识“道”生万物之理,认识“道”的本性——“德”,目的就在于要通过修德而求道,以达自由的王国。我想,这或许是马王堆帛书以《德经》为首的一个原因吧。

————《气功与人类文化》庞明 著 诚明子 辑录

欢迎读者关注诚明子老师。 头条号 更多精彩继续 ;看完后请分享到你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们来认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造福更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贵德   气功   化生   道德经   本性   孔德   帛书   道法   中华   柔弱   传统文化   万物   老子   人类   自然   文化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