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与人类文化 (二)史前文明与原始气功 是个什么情况呢

史前文明与原始气功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中华民族在这片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中华气功和气功学也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里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从“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2万年),到“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龙山文化”(父系氏族公社)等等,中华文明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孕育过程。对于史前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实证价值的史料为数不多,更谈不上系统。因此,史前文明和上古气功的关系的考察必须多途径地进行,主要有四:①考古文物资料;②见诸于可靠的古籍上的关于古代的传说,并对这些传说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再认识;③对现存的原始部落的文化、习俗进行深入的考察;④应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证的考察。这里,气功效应的现代科学实验的实证和当代人们气功实践的经验,是我们考察气功与人类古代文明关系的立足点。以此为基础,结合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和对古代传说的再认识,这是我们考察气功和人类古代文明关系的基本方法。

一 、气功与人类文化的源起

对于气功的源起,笔者在《气功探邃》(1981年著)中曾作过如下阐述:  
  
“气功是在什么时代,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能根据文献作一些推测。
  
《吕氏春秋·古乐篇》说:‘昔陶唐氏之始……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看来,古人在与大自然斗争的长期实践中,逐渐体会到:一定的动作、呼吸和发音的声调,可以调节人体的某些机能。例如伸张肢体可散热,蜷缩肢体可御寒;‘哈’声能散热,‘嘿’声能降力发力,‘嘘’声可以止痛……怎样才能使动作更为有效?大自然是人类第一个也是最好的老师,古老的‘熊经、鸟伸’,就是从此脱胎而形成的。
另一方面,现代人体特异功能实验证明,人类确有超感觉的潜在功能,这种功能在少数人身上可以显现,而且一般人也可通过气功锻炼使之得以激发、强化。超感觉功能既然是人所固有的,那么古人一定也会有这种功能。而且,由于古代人生活、思想简朴,七情干扰比今日少,故这种功能应比现代更为普遍。具有超感觉能力的人,在自身的健身(气功的雏形)活动中,体察到‘神’、‘气’的存在,体察到经络、脏腑的存在,体察到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逐渐形成了对自身生命运动的正确认识,进而又推动了气功的发展,使之逐渐由初级进入高级。”
笔者在该书中,尽管提到了气功的起源与上古之原始舞有关,与古人之特异功能有关,但未能详尽地阐明它们之间如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转化,因而容易使人理解为气功起源于原始舞(巫舞)。如果要进一步追问,巫舞作为原始文化的一部分,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人们却难以回答了。这不仅关系到气功的源起问题,而且也关系到人类文化的源起问题。
智能气功通过对超常智能的研究与开发应用,从实际体会中认识到,超常智能与常态智能一样都是人类固有的功能。人类自从脱离动物界时起,就具有了语言、意识与自觉劳动的功能,而这些功能是意元体常态功能的外在表现。诚然,开始时这些功能还是非常简单、幼稚的,因而人的主观世界也是非常单纯的。这种状态是现在人们所称谓的“蒙昧”时期。那时的原始人还谈不上什么知识,对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还处在无知的浑浑噩噩的状态。随着人类劳动的复杂化,不仅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化,运动器官的功能以及语言、思维功能也有了大幅度的进化,于是人类的主观世界被真正地“独立”出来。人的主观世界的意识活动开始主宰人的生命活动——尽管还是非常初级的。这个阶段的意元体所呈现的功能相当于人类个体发生史中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混元整体理论告诉我们,这个时期是超常智能被启动时期。鉴于超常智能不能像常态智能那样,可以借助人体已有各种器官来自然展现,因而在绝大多数人那里,超常智能未被启用就被潜抑了,只是在极个别的非常敏感的人身上得到了呈现,他们更聪明些,能力更大些,“发明创造”的可能性更多些,恐怕这就是传说中远古(或上古)的圣人。我们知道,远古人的精神状态近于气功所说的浑浑噩噩(尽管它还是大脑未充分发育的结果),所以容易进入被气功科学所称谓的“气功态”,只是由于那时的人类对自身与客观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因而缺乏意识导向的指令,所以难以使这种气功态向高层次发展,除去可能自然呈现的有限的超常智能外,只能使气功态和已经习惯了的形体活动相结合,呈现出形体活动的气功态,这就是现代气功界所称谓的自发动功。我们知道,在这种状态下,又可以进一步强化某些超常智能,如外气治病能力、意识感知能力等。对于这种自发出现(在极个别人身上呈现)的特殊现象,古人是不可能解释清楚的,其结果必然导致超人格化的神的出现。这种有超常智能的人也逐渐成了后世所称述的“圣人”和“巫”。另外,自发动功这种气功态,不仅可以强化自身各种功能,而且还可以形成一定的气场。从现在的组场带功报告可以非常容易地引动自发动的现象可知,在古人那里由个别人自发动的气功态引起群体性的自发动的“场”现象,是更加容易的。因为古人思维单纯,容易形成意识同步。此即后世所谓的“巫舞”。由此可知,巫和舞的形成,都与人类超常智能所形成的自发动功有关。从这里可以看出,原始气功本来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内容,只不过是一种关系到促进人类智能开发的特殊的生活内容而已,而且这种生活指导着人类的其他生活。恐怕这就是史学家要探究的人类文化与气功的源头吧!  
随着时代的推移,人类进化到原始公社时代,图腾崇拜、鬼神祭祀、巫祝治病等,成了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活动都需要具有特异功能的人。而这种人才的培养(自觉或不自觉地)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为气功的诞生创造了客观条件。这一点在今天东南亚、南美洲、大洋洲等地的一些原始部落里还可以找到例证。比如,萨蛮教是流行于东南亚许多原始部落的原始宗教。按他们的规定,老萨蛮要选择徒弟,教授三年,然后在全体部族面前表演诸如上刀山、下火海之类的超常功能。通过这番考试和一定的仪式以后,这些徒弟就成为新的萨蛮。显然,萨蛮教的这种师徒相授的获得超常功能的方法,除了它的宗教内容之外,实质上就是气功。这是一个现世的例子。征诸古籍,那记载就更多了。譬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其知道者”指的是具有超常智能而能体察“道”的人;而“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与神俱”,则是知“道”者修身的方法——气功的实践和方法。在同一篇文章里,还有一段记载说: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恬憺虚无”、“精神内守”正是练气功的妙谛,而上古之圣人正是以此教下。可见:①原始公社的领袖(圣人)们是精于气功的;②教自己的部族练气功是原始部落首领们的职责,其目的在于健身祛病。这说明,远在上古时代,气功就相当流行。
  至此,出现了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是古人既然都曾有过巫舞这种原始气功,那么为什么仅在中国形成系统的古典气功学,并建立了震撼世界的农业文明,其他地区除印度形成了婆罗门的瑜伽和佛教外,仍停留在类似萨蛮教的原始气功状态?这可能与广袤的黄河流域的天然环境具备着整体全息信息有关,如五岳有五行的五方性质,而五方气候又有气候的全息变化性质等等。生活在这种具备着全息整体特性的环境中的原始人,必将受其影响而具备更多的全息性,这不仅将使人的肤色等身体特征多样化,而且将使人的思维从一开始就避免朝某一极端发展,因而有可能建立起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的整体理论——如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经络、精气神等理论来。这些理论进一步指导气功实践,从而使原始气功逐步演进到古典气功学。至春秋战国时期,古典气功学的雏形已见端倪。(未完,待续)

————《气功与人类文化》庞明 著 诚明子 辑录

欢迎读者关注诚明子老师 头条号 更多精彩继续

气功与人类文化 (二)史前文明与原始气功 是个什么情况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史前   气功   原始公社   原始   人类   特异功能   全息   上古   圣人   古人   意识   情况   功能   智能   方法   文化   世界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