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乐在相知心

刘 悦

朋友对于每个人都不可缺少,朋友都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每一个人,有的朋友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南宋大儒朱熹说:“朋友,以义相合者”。孟郊诗云:“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天地万物都从自身的特点出发,而依从与自身特点相同的种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杜甫交的朋友正直诚信、善良多才,还提升自身的修养、境界和品质。他这辈子就是靠友人救济他,正所谓“三观不合,不相为友。”以诗会友,产生共鸣;人格气质相近,就会互相吸引。大诗人,被誉为“诗圣”。这一辈子写诗1500多首,照现在的话说专业作家了,不愁吃不愁穿有人供,有人养。可是“秋风为茅屋所破歌”,穷到连修补房顶的草都买不起了。

他感叹啊!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年轻的杜甫,出身于京兆杜家,母亲出身唐朝望族清河崔氏,这份天然的贵气让杜甫不肯面对残酷的现实,不得志的文学愤青,比起“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名人李白,杜甫纯粹是个新人小白。

长安没有天子垂青,没有繁华传奇,有的只是辛酸和孤苦,可悲和无助。当朝宰相李林甫,杖杀了对自己青睐有加的李邕,谋划了一场虚无缥缈的科举骗局,本想一展才华的杜甫遇见了自己的克星。杜甫一生不得志,虽然自身处境堪忧,却胸怀天下,常怀悲天悯人的情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但却无他的容身之地,大半生在靠朋友接济。他甚至连自己孩子的性命都无法保全,幼子被活活饿死。《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这便是诗人的现实写照,自感愧为人父。

南宋是一个人文荟萃的时代,有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 还有一位风流词人,他一生惊才绝艳,但是却流离辗转、困顿一生,靠朋友接济度日,他就是那个江左才子—姜夔。

姜夔出生在一个落魄的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是知县,后来病死在任上。父亲死后,姜夔一直依靠着自己的姐姐生活,一直到姜夔成年。后来,姜夔参加了科举考试,从他二十岁到三十岁的这十年间,他参加的四次科举考试,但考试的结果均不尽人意,姜夔一生的仕途也很不顺畅。他的才华并没有让他的生活变得富裕,甚至他的才华也没有让他的爱情变得简单。白天的姜夔就像流浪汉一样在街上乞讨,到了晚上就以卖唱为生。姜夔的词大多写的是自己在合肥的那一段初恋,好友范成大看了以后,对姜夔的词赞不绝口,建议姜夔可以谱写成新的曲子,并且还让家中最擅长唱歌的侍妾小红来为姜夔和唱。姜夔和小红两个人的配合十分默契,范成大听了以后也很是舒坦。于是范成大当场就把小红赠给了姜夔。

人生最宝贵的是朋友。人生需要朋友,就像雨季来临,需要雨伞遮风挡雨;人生需要朋友,就像严冬骤至,需要暖炉温暖身体。现实生活中有的走着走着,人生的方向不同了,性格不合了,财富和地位差距大了,三观也不一样,彼此就分道扬镳了。

魏晋隐士郭遐叔说:“君子交有义,不必常相从。”水会流向低湿的地方,火会升向高燥的地方,原本来自天的趋向上方,原本来自地的趋向下方,人生乐在相知心。那些各自忙乱,彼此牵挂的老友,其实也无非“知心”二字而。失去的风景,走散的人,等不来的渴望,全都住在缘分的尽头。何必太执着,该来的自然来,会走的留不住。放开执念,随缘是最好的生活。不会因为彼此看透而疏远,就好像昨天还在浓浓的酒香中,异口同声的“干”。

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京兆   米芾   大儒   黄庭坚   人生   幼子   茅草   科举   南宋   杜甫   天子   相知   才华   现实   朋友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