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回去的屎都去哪了?

总有一些便意来的不那么恰如人意。

比如爬山爬到半山腰

上班快迟到了

被堵在了大马路上

……

人生在世,总有让你不得不憋屎的理由。

等一阵忙完,便意可能憋着憋着就憋没了。

可谓是「来时汹涌,去也无踪」。


「便意」是怎样产生的?


当结肠内的粪便聚集到一定量时,或者再次进餐后食物又进入小肠时,结肠就会发生强有力的蠕动把粪便推进直肠。

粪便进入直肠后对直肠产生一种压力,而直肠对压力是非常敏感的。

当粪便对直肠造成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刺激和兴奋直肠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有效的神经冲动。

冲动信号传递到大脑后,出现要排便的感觉。


憋回去的屎都去哪了?


拉还是不拉?

全靠总司令大脑审时度势:

憋回去的屎都去哪了?

憋回去的屎都去哪了?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没有顺利出来的便便还是回到了你的肠道里。


如何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粪便的四分之一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盐、脂肪和未消化的食物纤维等。

如果用意志将便意憋回去,从直肠返回到结肠处的粪便,水分也会被身体重新吸收。

此时的粪便,只会变得更加的干燥。如果一直没机会排空,进一步脱水的粪便除了越积越多以外,还会……越来越硬。

憋回去的屎都去哪了?

图片来源:网络

之后再想排便,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另外,经常性地去抑制排便,可能会使便意的门槛变高,肠道蠕动的反馈机制受损。长此以往,直肠需要积累更多的粪便才会有便意的产生。

久而久之,便秘、痔疮都来了。

总之,「有屎就拉」并非一句空话。

不想要便意来得那么突如其来,通常可以培养排便的生物钟。


▌早起或早餐后最佳

早上最容易出现结肠运动,起床后就上厕所,或者早餐后20分钟排便是最佳时间。

憋回去的屎都去哪了?

从时间上说,一天24小时对人体而言是一个时间节律周期,养成每天定时的排便习惯,排便成为身体一种周期性、节律性的机能。

排便就能按时按点地完成,减少半路「刹不住车」的痛苦。


▌每周3次或一天3次?

健康人的排便频次有着非常大的变化,在排便正常的情况下,人类每天1至3次到每周2至3次的排便量都是正常的。

真正的便秘应该是排大便频率少于每三天1次,同时还要有不适的排大便过程。包括排便困难、疼痛、费力、排便不尽感等。


▌安心排便3-5分钟

上厕所也讲究「一心一意」。

憋回去的屎都去哪了?

看报看手机等,一心二用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对肛门肌肉的控制,排便时间就会加长。

而且蹲厕时间过长会让括约肌充血,逐渐形成静脉血管曲张,容易形成痔疮。

最佳的排便时间为3-5分钟。10分钟还排不出来,就等下次再酝酿酝酿吧!

憋回去的屎都去哪了?

更多健康知识,见【智云健康】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乙状结肠   感受器   括约肌   结肠   节律   直肠   肛门   粪便   肠道   大便   痔疮   水分   冲动   压力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