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就咳嗽不停?罪魁祸首是它

智云君特邀医生作者:韩国敬


每年一到冬天,办公室里总会响起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有的偶尔咳嗽几下就好了,但有的人会咳个不停、还卡痰,更严重的甚至痰中还带血。这种会让人不停咳嗽、浑身难受、不停喘气的病,到底是什么?

一到冬天就咳嗽不停?罪魁祸首是它

来源:soogif

其实,这是一种被称作“慢性支气管炎“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在作怪。

慢性支气管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且这种情况持续2年;身体会感觉到非常疲倦,伴有呼吸急促、胸部不适或胸闷的症状。严重时,甚至有喘息出现,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

那么,造成这番困扰的最直接“元凶”是什么呢?

最直接的诱发因素就是气道慢性炎症,在持续的炎症作用下,支气管上皮细胞会发生变性、坏死、脱落、鳞状细胞化生、纤毛变短、粘连甚至缺失等一系列变化。

若病情持续发展,炎症可向周围组织扩散,粘膜下平滑肌束可断裂萎缩,支气管壁反复进行的损伤-修复过程会引起支气管结构重塑、瘢痕形成,可进一步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


哪些原因导致慢支?

● 烟草

首当其冲的就是烟草带来的危害。

此处强调“烟草”而非“吸烟”!

已有大量临床试验与统计数据证明,“二手烟“具有和直接吸烟同等甚至更大的危害。

一到冬天就咳嗽不停?罪魁祸首是它

研究表明,长期直接或间接接触烟草者患病率要比不接触烟草的人高2-8倍。

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损伤效应,造成气道多途径损伤。


● 空气污染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气、职业粉尘、烟雾等物质的不断释放带来愈发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这些有害的理化因素均会损伤气道粘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粘液分泌增加。


● 感染

此外,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因素导致持续炎症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一切并不是悄无声息的,总有一些信号来“预警”。


慢性支气管炎如何诊断?


● 临床表现

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亦可长达≥2年。


● 听诊

当听诊可闻及背部或双肺底的干、湿啰音,或可听到广泛哮鸣音时,则提示疾病已在悄悄靠近或进展。


● X线检查

在听诊后进一步做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以双下肺为著。


● 其他检查

肺功能、痰液检查也可以提供重要的早期预警信息。


三管齐下,有效治疗


面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绝不是束手无策,但更不能期待在病程进展已久后轻易药到病除。

首先是缓解期的治疗:重中之重便是戒烟,包括远离二手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

一到冬天就咳嗽不停?罪魁祸首是它

同时,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秋冬流感高发季节接种疫苗或接受中医中药治疗来增强免疫力也起到重要作用。

但给患者带来重大困扰,同时给治疗带来挑战的,是疾病的急性加重期。此时的治疗要“三管齐下”:

1

控制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选择应根据经验与实际检出病原菌结合,必要时参考药敏结果来科学、合理地实现抗生素应用与配伍,实现及时消除感染的目的,而不是促成“耐药细菌”的产生。


2

镇咳祛痰

通过各种药物、物理手段和护理措施使痰液排除可从根本上促进疾病的好转。

镇咳类药物,如喷托维林、苯丙哌林、二氧丙嗪、右美沙酚,用于干咳患者。化痰类药物,如羧甲司坦、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溴己新,用于痰多咳嗽。

镇咳药物应注意合理应用问题,避免造成痰液潴留或药物成瘾问题。


3

平喘药物

剧烈的喘息给患者带来强烈的不适感,同时增加耗氧量,进一步诱发喘息,平喘药物的及时、合理应用不仅是治疗需要,更可以极大改善患者舒适度。

医生常选用支气管舒张剂,如特布他林、沙丁胺醇、沙美特罗、异丙托溴铵、氨茶碱。

此外,雾化治疗可以帮助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加强局部消炎及稀释痰液。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还是以预防为主,严格戒烟是关键,急性加重期时要联合从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入手。

患上慢性支气管炎不用怕,虽不可根治,但积极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远离咳嗽阵阵!


更多健康知识,见【智云健康】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纤毛   咳痰   二手   支气管炎   粘膜   支气管   罪魁祸首   抗生素   炎症   损伤   有害   烟草   药物   患者   冬天   因素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