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宗翰:“干燥综合征”不是一般的干燥哦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傅宗翰:“干燥综合征”不是一般的干燥哦

导读:“干燥综合征”可不是简单的干燥,它有自己特定的“境界”,才配得上“综合征”这个头衔!如何对抗“干燥综合征”?今日小编为大家送上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傅宗翰先生的一篇非常“滋润”的文章,望对同道伙伴们的临床有一定的帮助。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它的病因病理尚无确切和系统的认识,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几年来,我在实践中探索,稍有弋获,爰作约略介绍。



一、关于病因病机的探索




1




从辨证求因看,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出燥证范围,其病因似可设想为如下数点:


其一,内在禀赋。


患者多为阴虚燥热体质,其临床特征多有形弱消瘦,口燥咽干,内热便秘,目涩而干,视昏,五心烦热,脉细弦数,舌红少苔或无苔,舌体薄瘦等表现。


临床实践表明,本征患者属阴虚体质,较多见,既病则又多从燥化热。


其二,燥症的产生,可能与“毒邪”的蕴袭密切相关。


盖此征之燥,既不似外燥(如秋燥)有严格的季节性,亦不具备一般内燥通常的形成因素,似另有蹊径。


毒者,邪之盛也,燥盛不已,蕴酿成毒,煎灼津液更益其燥,二者互为因果。然此征燥毒之成,又不似热毒、血毒之剧烈而至速,多为积渐所致。


以临床病史观察,一是阴虚燥盛之质,加之反复招罹外来温热感染,干扰了人体津液的生成转化和敷布,但往往又为燥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一是金石药毒所伤,或因职业影响,久触有害物质,或因久服某种药物,均可积热酿毒,灼津炼液,化燥阻络,此种邪毒亦系缓慢积累而来,故其症状常常无外感病或急性药物中毒之象,非单纯清泄解毒、峻剂补阴可以取效。




2




本征的病机,《内经》曾曰“燥胜则干”,刘完素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旨属于燥”。


燥何以致“干”,这就必然要涉及到津液的作用及其转输敷布(代谢)了。


津液主要起滋润濡养作用,干燥症状的出现,总在于津液的失敷失润,或由津液的亏损耗夺,或由津液敷布受阻,即津液代谢失调所致。


五脏都参与津液的生化代谢,而肝肾两脏却是燥证产生的根蒂所在,其临床所现诸症,亦莫不与此病相关,兹分别简述之。




3




本征的第一大证候表现在眼部。


目为肝窍,五脏精明皆上注于此,其不时眨动者,全赖津液以润之养之,而使目视清明。


盖肝者,体阴用阳,内寄相火,其性易动易升,在病理上易于热化燥化而熏灼上炎,是以本征目症丛生。


本征的第二组证候表现在口。


口为脾之外窍,内纳齿、舌。舌为心苗,其下又系金津、玉液,犹井泉滋灌之通道也。齿为骨余,因肾所生,赖肾阴以充养。


是以诸凡精血阴津耗乏,津少液涸不克奉潮,燥火上炎则口唇燥揭、咽干、舌体光瘦,齿脆松落如齑粉者并不鲜见。


本征的第三组证候常表现为结缔组织症候群,尤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


按此种关节肌肉疼痛症状,传统看法多纳入痹证范畴。但本征所现之痹症,少见寒象、湿象,且有一派干燥之征,其病程多长,体质羸瘦,似属尪痹。


盖其所成者多缘三气郁而化热,或素禀阳盛,或内蕴积热,或过服辛热香窜之剂,致使阴伤燥成。


而津液乃人体营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保持血液一定的浓度,有助于血液的流畅。营血浓浊,流行瘀滞,是以筋脉失荣失通,痹乃作矣。


其病机不出津亏血少、筋骨不荣,阴伤血滞、络脉失通或血燥生风,淫于肢节数端。


由此可见,本征所现诸种病症,当咎之于“虚、痹、瘀”。


虚者或责之于气,或责之于阴。盖气旺则动载津行,气虚则血液受阻,出现“供津不全”的类阴虚内燥之征。阴虚则津液枯涸,脏腑组织不荣,燥亦所由生也。因虚(气虚或阴虚)可致瘀,由瘀而成痹,均可致燥。


总之,本征为燥盛成毒,或为因毒而燥,或因燥久延续不已,发展演绎而成。



二、关于治疗原则及用药




1




《经》云:“燥者濡之”,前人治燥,立法设方多本此旨,或养肾,或治肝,或益肺,总不出“滋润”而已。


然本征之燥乃类属中之异者也,故常法每难合拍,基于“燥胜则干”之共性,本征之治总以流津增液为经纬。


盖津乃人身之要质,流则生利不已,滞则为害无穷。津液之凝滞,其因或为血虚,或为瘀阻,或为气病,或为络痹,是以立养血、化瘀、助气、宜痹诸法。


津之不流成燥,或缘阴液虚亏,或缘热炽蒸耗,故又另设养阴、清热之法,前者防治阴津之亏耗,后者鼓促阴津之流畅。


本此派生诸法,兹分而简述之。


1. 滋阴润燥


适用于阴液亏损、燥象丛生者,是治疗本征的基本治则。


其他治燥诸法多从此化裁而出,代表方剂如增液汤等,药有生熟地、天麦冬、玄参、石斛、龟板、女贞子、花粉、玉竹等。


2. 养血活血润燥


适用于燥结血少津道不行,营血为之瘀涩,气液为之凝滞者。


李梴谓:“润则血旺”,即润燥寓于养血活血之中,代表方如《医学正传》之生血润肤饮,药有生地、阿胶、赤白芍、当归、丹参、桃仁、小胡麻等。


3. 清营解毒润燥


适用于营分热炽并致津燥者。


代表方如三紫汤(紫草、紫竹根、紫丹参)、犀角地黄汤加减,犀角地黄汤药有犀牛角(或以广角、水牛角代)、丹皮、生地、芍药、大黑豆、玄参、土茯苓、升麻、贯众、生槐米、山慈菇、绿豆衣、生甘草等。


4. 益气润燥


适用于气虚无力推动津液敷布致燥者。代表方有七味白术散,药如太子参、黄芪、山药、白术、葛根、炙甘草等。


5. 通络润燥


适用于络滞血瘀燥象丛生者。代表方有大黄䗪虫丸,药有丹皮、赤芍、红花、地鳖虫、鼠妇、水蛭、虻虫、茺蔚子等。


6. 蠲痹润燥


适用于痹症而见津燥者。代表方如大秦艽汤,药有秦艽、防风、金刚刺、威灵仙、玉竹、木瓜、鹿衔草、土茯苓等。


7. 养目润燥


适用于以目疾为主而见燥象者。方如杞菊地黄丸,药用甘菊、枸杞子、地黄、首乌、沙苑子、木贼草、谷精珠、石斛等。


8. 化痰软坚润燥


适用于津凝不行、燥结为痰而成瘿、成核、成癥者。药用玄参、牡蛎、贝母、瓜蒌、蒲公英、黄药子、煅蛤壳等。




2




结合个人的临床心得,对本征病程中常现的几个症候处理略作介绍。


口、咽、唇、舌溃疡干痛突出者,可选甜柿霜、青盐玄参、青黛、挂金灯、乌梅、胖大海、生石膏、枫斗、洋参、银耳、白残花、白蜜、猪肤汤(或皮肚代之)。


腿足痿弱者,可选知母、黄柏、龟板、牛膝、菟丝子、二至丸、玉竹。


低热,可选银柴胡、鳖甲、青蒿、白薇、功劳叶。


便秘,可选火麻仁、瓜蒌仁、生地、无花果、生紫菀。


痰核瘿瘤,可选玄参、牡蛎、鳖甲、山慈菇、黄药子、青木香、蒲公英。


小关节肿痛,可选威灵仙、土茯苓、鹿衔草、木瓜、虎杖。


肢端苍白紫暗,可选当归尾、紫草、赤芍、桃仁、红花、生山楂肉、桑枝尖、水蛭、䗪虫等。


对于某些局部于燥灼痛的浅表溃疡症状,还可配合珍珠杏仁霜、玉红膏、蛋黄油、胡桃仁油等外用,以达内滋外润之效。



三、几点体会



1. 本征虽属燥征,但却不同于一般内燥,又非实火亢炽,治疗不易速效。且本征在其病程中虽多现阴虚之象,亦非滋阴补液所易复,又与一般阴虚证不同。


2. 燥毒害人,肝肾首当其冲。


阴虚液燥又是本征的主要病理基础。肾恶燥而肝苦急,肾得液养而源充,肝得水涵则潜静,故滋养肝肾,亦治此等征之要旨也。


3. 本征之因,既然因燥成毒(或因毒致燥),因此解毒—法,实是本征治疗中不容忽视的治则。


余在临床实践中,试用了土茯苓、蚤休、生甘草、绿豆、大黑豆、磁石、紫草、紫竹根等,掺于辨证治法的方药之中,尚有小效。


4. 燥之所成,系于津液之变动。


而津液之变动,既赖于气,又及于血。在血者,津质伤也,滋之、清之是属常法;在气者,津不流也,推之、散之可也。助气载血、通经运津,乃辟治燥之又一途径耳。


5. 本征患者多为女性,推究原因,从禀赋素质而论,阴虚液燥者女性常多于男性,且女子有经乳产育之特殊生理,尤易耗血损阴。


而女子以肝为先天,阴血既耗,肝木失涵,其用愈难自稳,其抑者不疏津道,其亢者下汲肾阴。


故本征之治除养肝药石外,还宜怡情养性,病者医工均当共识。


注:本文选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别(奇症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1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综合征   紫竹   山慈菇   痹症   干燥   威灵仙   土茯苓   玄参   紫草   津液   玉竹   生地   病程   地黄   代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