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那些事

1983年人类才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当时大家都不知道它的害处是什么。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1985年,一位名叫马歇尔的澳大利亚医生狠了狠心,一仰头喝下了一份幽门螺杆菌培养液。于是,他的胃部便感染了这种细菌。之后,他便出现了各种胃炎的症状--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不适,证实幽门螺杆菌可以诱发胃炎。

后续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会100%引起慢性胃炎,它是大多数胃溃疡的元凶,而且还有1~2%的概率发展成胃癌、胃淋巴瘤等可怕的疾病。而这位马歇尔医生,也因他勇敢的壮举而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奖。

我国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及感染后的危害?

我国是Hp高感染区,新近荟萃分析显示我国Hp感染率高达55.82%,感染人口接近8亿。Hp感染者中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但所有Hp感染者几乎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chronic active gastritis),亦即Hp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那些事

仅约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Hp相关消化不良。约1-2%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正因为Hp感染者中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所以人们不知道也不重视。正因为不重视,我国的胃癌发生率占世界首位。

而在我们邻国日本,同样是胃癌高发地带,早在2013年日本已将慢性胃炎患者根除Hp治疗纳入医保范畴。通过实施"搜寻与筛查"及高风险者随访、监控策略,预计至2020年日本的胃癌患者病死率可下降约40%。

早在1994年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就将Hp定为胃癌的I类致癌原。

大量研究证据显示,肠型胃癌(占胃癌大多数)的发生是Hp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估计,约90%非贲门部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相关;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总体作用次于Hp感染;遗传因素仅仅在约l%~3%的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发生中起决定作用。

因此Hp感染是目前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Hp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那些事

怎么知道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哪些人需要做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呢?因为Hp感染者中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所以无症状的又关心自己健康的人都可以做,当然,有消化道症状的人更应该做了。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第五次全国共识中指出"治疗所有HP阳性者,如无意治疗就不要检测, 即已经检测为HP阳性者,如无抗衡因素,就应给予HP根除治疗"。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想治疗,就不要去检查,只要检查了,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就应该治疗。

检查方式有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两种方法,侵入性检查是指做胃镜的同时取组织活检。非侵入性检查是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其中最主要的是尿素呼气试验(大家不要怕,和尿没有关系哈)。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是用核素标记的尿素做呼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幽门螺杆菌有活性很高的尿素酶这一特点,受试者口服13C(碳13)或14C(碳14)标记的尿素后可被其分解,产生的CO2经呼气排出,通过测定其呼出气体中标记CO2变化情况即可判断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那些事

幽门螺旋杆菌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无创,敏感性高达95%,特异性高达95%~100%,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评估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金标准,在临床应用广泛。13C是稳定核素,在自然界天然存在,无放射性,对人体、环境均无害,临床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均可使用。14C价格便宜,14C剂量小,对人体无害,但不适用于孕妇及儿童。所以呼气试验是临床最常应用的非侵入性试验,具有Hp检测准确性相对较高、操作方便和不受Hp在胃内灶性分布影响等优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检测值接近临界值时,结果不可靠,可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或用其他方法检测。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怎么办?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需要认识两点:

第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对我们的危害即遥遥无期又近在咫尺。它可以引起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部恶性肿瘤。这一切,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发生。

第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种传染性疾病,通过唾液传染,所以,一旦家人中有感染,需要分餐制,禁止亲吻,尤其是对小朋友。因此,有必要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根治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那些事

目前,全国HP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PPI+铋剂+两种抗生素)为初次及补救治疗的主要HP根除方案, PPI+铋剂一般来说有固定的搭配,因此,不同的治疗方案就是不同的抗生素组合。

这些方案的根除率均可达到85%~94%,绝大多数研究采用了14 天疗程。多数患者根除治疗后不需要复查胃镜,可采用非侵入性方法检测Hp,尿素呼气试验是其中的最佳选择。评估应在根除治疗结束后4~8周进行,因为此期间服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中药或PPI均会影响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尽管患病率高,危害大,但可防、可控、可治疗。


作者:全科张航医生(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一键关注,获取更多知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幽门   杆菌   螺旋   核素   尿素   胃炎   胃癌   螺杆   日本   并发症   症状   因素   作用   医生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