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悠悠就瘸了,要当心

还记得多年前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春晚演的小品《卖拐》里面的经典台词:没病、没病走两步,哎哎,走、走、快走,别停……我媳妇儿都看出来了,说你忽忽悠悠就瘸了。

忽忽悠悠就瘸了,要当心

当然上面只是一个搞笑段子而已。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走着走着就瘸了、无法继续行走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中老年人,走一会就因下肢酸麻胀痛或乏力无法继续行走,休息几分钟后症状可以减轻或逐渐缓解又可继续行走。什么原因呢?记得前几年老家的一位亲属曾打电话咨询,说家里一位老人,下床后走不了几米就走不动了,需要歇一会又能走几米,但是老人可以骑自行车,能骑很远距离,这种情况考虑什么病呢?

忽忽悠悠就瘸了,要当心

这种走—痛—停—走的情况,临床中称作为间歇性跛行。对于间歇性跛行,可分为细分以下三种: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

忽忽悠悠就瘸了,要当心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一个特征性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出现酸、麻、胀、痛、乏力等症状,导致出现跛行,被迫停止行走,坐下、下蹲或弯腰等休息片刻后,症状可缓解,又可继续行走,如此反复。其原因是腰部直立或后伸时,椎管内黄韧带褶皱加重椎管及椎间孔的狭窄,导致临床症状加重,弯腰时黄韧带被拉紧,减轻神经压迫,故症状可减轻。所以这种病人行走距离受限,但可以长时间骑车,原因便是如此。需注意这种间歇性跛行常常伴有下肢麻木(麻木区域多为受损神经根支配区域)等其他神经症状

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主要多见于肢体血供不足(如下肢动脉狭窄、动脉闭塞等)。表现为步行中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区域的乏力、发凉、疼痛、肢体远端麻木感等。通常起于足或小腿,随着病程延长可向臀部进展,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一般只要停止行走、站立不动,疼痛就可缓解,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需要转换体位如弯腰、坐下等增加腰部前屈,症状才能得以缓解,且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通常无神经反射及感觉平面出现,利于两者鉴别。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病人行走一段距离后主要表现为双下肢乏力、沉重感,如同腿部“灌铅了”一样,也可伴有下肢麻木,但这种麻木通常是某一平面一下,而不是按神经根分布,同时常常伴有胸腹部或下肢捆绑束带感,下肢腱反射多表现为活跃或亢进,这种现象往往多见于颈、胸脊髓受压等情况。我前一段时间接诊的一名患者,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几年前曾手术治疗,近半年出现行走时下肢麻木、乏力导致间歇性跛行,曾于多次行腰部检查,未见明显压迫,经查体发现患者双下肢腱反射亢进,结合四肢查体变化情况,进一步查胸椎核磁后,最终确诊病人为胸椎管狭窄症。

所以对于出现间歇性跛行,需要及时就诊,请医生帮你确定导致跛行的确切病人,并寻找合理、积极的治疗方案,尽可能改善生活质量。

忽忽悠悠就瘸了,要当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胸椎   椎管   间歇性   脊髓   韧带   下肢   乏力   腰部   反射   血管   症状   麻木   神经   距离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