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庄取督脉穴、五脏俞、募穴、四关温阳调营卫治疗中风后遗症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于书庄(1924~),男,河北省安次县人。18岁赴京跟随冯济卿、赵锡武、张文祥学医10年,1951年在京开业行医,1953年在北京中医学校任针灸教员。曾任北京中医院主任医师,针灸经络研究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针灸针麻专题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会理事等职,现任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主任医师等职。在临证中善于运用“气至病所”,徐疾补泻、刺血、火针、艾灸等方法,治疗中风病、面瘫、面肌痉、痹证、鼻渊等病。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90余篇。获卫生部甲级、乙级及北京市科委科研成果奖6项。

于书庄取督脉穴、五脏俞、募穴、四关温阳调营卫治疗中风后遗症

【医案】

中风(脑血栓)

肖××,男,57岁,干部。

1989年7月25日初诊。

主诉:

左侧半身不遂,左上肢疼痛4月。

病史:

患高血压9年。4月前因劳累过度而发生左侧半身不遂。经某市某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曾用针灸治疗,但左侧半身不遂未见好转。

现症:

左半身不遂,左上肢疼痛明显,日夜不能入眠,其痛与天气变化无关,手背浮肿。

检查:

神志清楚,面色少华,无口眼喝斜,血压:173/12kPa(130/90 mmhg),左上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lll级,右侧上下肢肌力正常。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无力。

头部CT:诊断为脑血栓。

诊断:

中风(脑血栓),气虚阻络型。

治疗:

益气通络,活血止痛。

取穴:

大椎、腰阳关、合谷、太冲,“五脏俞”加膈俞。操作:

首取大椎、腰阳关,施以刺热手法,配以火针点刺患侧阳经,继用五脏俞加膈俞针刺治疗,但疼痛未减,遂改用助阳开痹法,取大椎、合谷、太冲,有较强酸胀针感。针刺2次后上肢可以内收,疼痛明显减轻,但外展时仍觉疼痛。用腧穴按压查其募穴,在膻中、中脘、天枢、关元、中极处有明显压痛遂针之、取柔和酸胀针感,针后疼痛大减,一夜安然入眠,精神较佳。继用此法针治1次,疼痛基本消失。以后取五脏俞、膈俞、环跳、曲池等穴,治疗其半身不遂,1个月后,生活能自理,在此期间,左上肢疼痛再未明显发作。

于书庄取督脉穴、五脏俞、募穴、四关温阳调营卫治疗中风后遗症

【按语】

疼痛是半身不遂常伴发的症状,同时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该患者疼痛与气候变化无关,可见此痛绝非外风所致。而其本质是因阳气不足,阻滞经脉的表现。故在治疗时,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治疗。取大椎以助阳气,大椎乃诸阳经之会穴。取四关以开痹通络而止痛。东垣针法云:“若元气愈不足,治在腹上诸腑之募穴”。根据此文、今取胸腹之募穴针刺之,能使之气得充而解。各穴合用,而使阳气得复,痹阻之经脉得以疏通而诸症缓解在疼痛得到控制后,再用五脏俞配以膈俞、曲池、环跳等穴以补益气血,使经脉功能恢复,而使半身不送之机体恢复正常,其实主要重在调和气血。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如需了解医学基础知识可关注@梅小护科普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中国中医研究院   阳关   曲池   督脉   太冲   半身不遂   脑血栓   上肢   阳气   下肢   经脉   主任医师   针刺   针灸   北京   疼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