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燕昌先用理气导滞下积滞,后用四君补脾胃治疗痢疾医案研读

#健康乐享官#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王燕昌(1831-1895),清代医学家。字皋,河南周始人。王氏出身于中医世家,至王燕昌已历七世,9岁时便拜大儒蒋湘南为师,17岁转而学医,拜固始名医阎牧堂为师,于23岁时正式挂牌行医,并自设药号"长乐堂"。曾任幕僚,议论医药之事,常加记录,积久而成帙,集成《王氏医存》十七卷,所论有医学理论、诊断及药物,于杂病之诊治,亦颇有心得。

清代王燕昌先用理气导滞下积滞,后用四君补脾胃治疗痢疾医案研读

【医案】

王燕昌先用理气导滞下积滞,后用四君补脾胃治疗痢疾案

封翁,年七十余,痢两年不愈,能食而形未脱,乃以大黄三钱、槟榔二钱、厚朴二钱、条参三钱、白芍三钱、山楂炭三钱,勉服一剂泻止,二剂愈。次晨解下积滞,遂以四君、白芍数服补痊。两年不愈者,医者见其老且封翁,概用滋补,则积滞更固结也。能食而形未脱,是脾胃未败,宜亟下其宿物,然后补中。

本案引自(《王氏医存》)。

【评析】

本案所提示的治疗痢疾的思路是:病邪未去,勿急用温补之剂,以防残邪滯留。当先祛邪,而后以补中健运脾胃收效。

【痢疾简介】

痢疾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牌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为实证,久痢多为虚证。实证以湿热痢多见,亦见于寒湿痢。而疫毒痢,因病势凶险,应及早救治。虚证又有阴虚剌痢和虚寒痢不同。若下痢不能进食,或入口即吐,又称噤口痢。对于口久迁延不愈的休息痢,因病情缠绵,往往形成虚实夹杂之势,宜采取综合措施,内外同治。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虛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同时可配合外治灌肠之法,提高疗效。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播。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如需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可关注@梅小护科普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痢疾   脾胃   大儒   固始   长乐   病势   阿米巴   脓血   厚朴   白芍   湿热   实证   名医   清代   名家   中医   王燕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