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蔡菊农先用导滞下法,后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痢疾医案研读

#真相来了#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浙江桐乡市名医。具体不详。

浙江桐乡蔡菊农先用导滞下法,后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痢疾医案研读

【医案】

蔡菊农先用导滞下法,后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痢疾案

病者:

祝某,忘其名,年三十二岁,海宁米商。

原因:

素体阳虚湿多,兼挟食积,化热,气失运行,热迫营分而为痢。

证候:

滞下红色,日夜五六十度,腹痛胀甚,里急后重,纳废,脉弦带数,舌色老黄。

诊断:

湿热积滞,留于肠胃,治须荡热去积。

疗法:

以东垣枳实导滞法,荡涤湿热积滞,更佐木香、槟榔等行气逐秽。

处方:

制锦纹,炒黄芩,川连(酒炒),枳实,茯苓,土炒白术,福泽泻,金银花,彩云曲,煨广木香,小槟榔杵,制香附。

二诊:

三剂,利下爽快,痛胀皆减,日夜二三十度,脉仍弦数。改用仲圣白头翁汤加味。

方:

白头翁,北秦皮,川雅连(酒炒),炒黄芩,煨木香,金银花,山楂炭,橘皮,奎白芍,川黄柏(盐水炒),福泽泻。

三诊:

四日之后,痛胀俱微,痢亦较缓,脾胃困乏,杳不思纳,仍以前法略参开胃之品。

三方:

白头翁,北秦皮钱,川雅连(姜汁炒),酒子芩,炒扁豆,缩砂仁,白蔻壳,橘皮,干佩兰,炒粟壳,建兰叶。

四诊:

稍进饮食,痛胀皆止,痢变为泻,当以固涩。

四方:

炒吉梅,炒粟壳,煨诃子,地榆炭,半夏曲,炒谷芽,砂壳,炒米仁,鲜莲子。

效果:

连服三剂,渐次告痊。

本案引自(《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续编》)。

【评析】

本案提示:治痢之法,贵在标本兼顾,分清缓急,依此论治。治法纵有多种,但总不得忽略病因病机。古语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其言甚是。

【痢疾简介】

痢疾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牌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为实证,久痢多为虚证。实证以湿热痢多见,亦见于寒湿痢。而疫毒痢,因病势凶险,应及早救治。虚证又有阴虚剌痢和虚寒痢不同。若下痢不能进食,或入口即吐,又称噤口痢。对于口久迁延不愈的休息痢,因病情缠绵,往往形成虚实夹杂之势,宜采取综合措施,内外同治。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虛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同时可配合外治灌肠之法,提高疗效。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播。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如需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可关注@梅小护科普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汤加   白头翁   痢疾   佩兰   黄柏   桐乡市   桐乡   枳实   下法   脓血   黄芩   木香   脾胃   湿热   实证   名医   浙江   标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