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名医张乃修用二陈汤加养阴健脾清热药治疗痢疾后反胃医案研读

#真相来了#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张聿青,清末名医,名乃修,字聿青,又字莲葆,其父兄均以医为业,从小随其父学习医药,曾为太平军治病,在上海游医十余年,声名远播,由其门人吴玉纯整理有《张聿青医案》,按外感,内伤,杂病分类20余卷,载案1100例。是中医学子必读医案。

清末名医张乃修用二陈汤加养阴健脾清热药治疗痢疾后反胃医案研读

【医案】

张乃修用二陈汤加养阴健脾清热药治疗痢疾后反胃案

席左,疏补兼实,百次以外之痢,渐减至二十余行,脐下按痛,已得全化,不可不谓起色,无如气怯懒言,频频哕恶,不能饮食,脉细无神,大有雀啄之意。良以食滞通行,而暑湿热充斥三焦,致胃气遏服不宣,脾气因而涩滞。较昨虽有起色,正虚病实,犹于大局无裨。

台参条,炒川连,广陈皮,水炒竹茹,广木香,生姜汁,茯苓,藕汁(隔汤炖热冲),白梗米一撮(煎汤代水)

呕恶甚,先用石连、川连以止呕。

二诊:

病稍起色,用生姜泻心汤。

三诊:

痢渐减疏,肛门涩滞亦已爽利,里急亦松,恶心亦定,脉亦起。

川雅连,半夏,砂仁,鲜竹茹,赤白苓,甜广皮,淡芩,滑石,鲜生姜,香稻根,藕(煎汤代水)。

本案引自(《张聿青医案》)。

【评析】

痢疾的治疗甚为细致,变化多,兼症繁。辨证须当仔细。张氏接手所治之本案痢疾患者症情虽然复杂,然而张氏辨证准确无误,治疗起来得心应手,故而每治每效,逐渐痊愈。

【痢疾简介】

痢疾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牌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为实证,久痢多为虚证。实证以湿热痢多见,亦见于寒湿痢。而疫毒痢,因病势凶险,应及早救治。虚证又有阴虚剌痢和虚寒痢不同。若下痢不能进食,或入口即吐,又称噤口痢。对于口久迁延不愈的休息痢,因病情缠绵,往往形成虚实夹杂之势,宜采取综合措施,内外同治。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虛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同时可配合外治灌肠之法,提高疗效。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播。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如需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可关注 @梅小护科普 ,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汤加   痢疾   太平军   名医   泻心汤   竹茹   病势   脓血   外感   湿热   内伤   反胃   清末   生姜   实证   起色   名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