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东北人都做这道主食,早上回锅一蒸,20多年也没吃够

本期导读:冬季,东北人都做这道主食,早上回锅一蒸,20多年也没吃够

前几天,东北老家的老父亲寄来了家乡的土特产,很多朋友在评论区留言问粘豆包是什么东东,东北的朋友对它比较熟悉,可能其它地方的人对这个粘豆包知之甚少,不明所以,今天就说说粘豆包是咋回事。其实东北到了冬季,家家都会做这个主食,简单一蒸,香飘满屋,20多年也没吃够,它就是粘豆包!
粘豆包应该用“黏豆包”才正确,是过去东北地区主要的主食之一,尤其到了冬季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一种越冬食物。过去的农村需要有力气干活,劳动量比较大,消耗的热量和卡路里也比较多,所以讲究每餐一定要吃饱才有力气去劳作。


冬季,东北人都做这道主食,早上回锅一蒸,20多年也没吃够

那会讲的是多吃主食才抗饿,主食中又多以粗粮为主,玉米饼子和黏米制品比较顶饿。在改革开放初期,糜子是我们那里种植面积比较广泛的农作物,去了皮的糜子就是大黄米,除了煮粘米饭,大多以黏食的制品为主,如黏糕、粘豆包等。粘米制品比较难消化,在那个时期叫扛饿,因此粘豆包在农家比较盛行。

冬季,东北人都做这道主食,早上回锅一蒸,20多年也没吃够


到了冬季,除了储存白菜腌渍酸菜,条件好的还会杀猪宰羊,都是利用东北冬季的寒冷天气来长时间存储食物,到了冬月就会大批量的准备越冬的主食,一种是饺子,一种是豆沙包,一种就是粘豆包,粘豆包是必须要准备的越冬食物,而且家家储备的比较多,都是轮缸来计算的。通常要找几个邻居帮忙包上一整天,蒸熟后放在室外自然冷冻,最后收入缸里。(也有包生的粘豆包储存)每天早上把粘豆包放入蒸屉里加热,无论是咸菜还是炖酸菜,粘豆包在整个冬天里差不多是天天都能看见。#哈尔滨头条#

冬季,东北人都做这道主食,早上回锅一蒸,20多年也没吃够


我们也会直接啃冻得如石头一般的冻豆包,在寒风中穿梭,一点一点蚕食它的味道,直到漏出豆馅来才算见着曙光的感觉,小时候的愿望很容易被一点甜丝丝的食物满足,譬如饿了的时候看见了粘豆包。
那个时期是大黄米加玉米,制作的粘豆包,玉米面不能放多了,否则会降低黏度,口感上也会有差异,粘豆包讲究够粘性也要够筋道,比例各有各的理解。也有黏玉米对笨玉米制作的,笨玉米就是普通的玉米。这样制作的粘豆包颜色金黄,口感软糯弹牙。

冬季,东北人都做这道主食,早上回锅一蒸,20多年也没吃够


现在的粘豆包(黑龙江地区)多用粘大米加玉米制作,因为旱田种糜子(大黄米)不高产,所以渐渐就减少了种植的面积。糯米(粘大米)和大米一样,而且口感并不比大黄米逊色,最主要的是水稻种植产区正好留一块地种糯稻子,渐渐地家家都这样做,后来粘豆包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子了。糯米制作的粘豆包有两种,一种是兑大米,最后出品是白色的粘豆包;还有一种就是糯米兑玉米,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黄色粘豆包了。

冬季,东北人都做这道主食,早上回锅一蒸,20多年也没吃够


不管是大黄米还是糯米都需要经过清水浸泡、晾干水分、磨粉、发酵、包入芸豆馅、蒸熟、冷冻等工序。粘豆包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需要提前制作馅料。豆馅是提前一到两天制好的,通常以红芸豆、花芸豆为主,烀至软烂,用木制的“橱子”捣成带有颗粒状的豆泥,再经过一双双小手,主要是我们孩子们的活计,攥成椭圆形的豆馅,摆好码放整齐。

下一步就是做黏米的工作了,需要将糯米和玉米碴淘洗干净,分别用温水浸泡一晚上,糯米的浸泡时间最少不能低于三个小时。制作白色粘豆包需用糯米和大米,比例为1:7左右,制作黄色粘豆包需要糯米和玉米的比例为1:6左右。泡好的糯米和玉米碴捞出控干水分,再拉到磨米坊用机器一起磨成粉。#吃在中国#


冬季,东北人都做这道主食,早上回锅一蒸,20多年也没吃够

糯米粉磨好后,需要准备两个大盆,最好是土陶的大盆,有气孔,易于糯米粉的发酵,食材不变味。再准备一锅开水,这种和面的事都是男人的主战场,撸胳膊挽袖子,一个人负责浇开水,一个人负责和面,面要和得不干不稀,没膀子力气还真不行,一顿揣揉按压,直至所有的糯米面粉变成面团。

冬季,东北人都做这道主食,早上回锅一蒸,20多年也没吃够

土陶的大盆盖上秸秆做的盖帘,再盖上两床大棉被,放在炕头上,将火炕烧得火热,这种热度要保持一晚上,半夜起来要倒腾两次,使黏米团充分发酵。通常到了后半夜,半缸的糯米团依然膨胀得顶起盖帘来,甚至于溢出来。这样的黏米团算是发酵好了,通常第二天要早点起来,匆忙吃一口,自己家人加上帮忙的邻居,就开始一天的包豆包工作了。

包粘豆包是要有分工的,烧火的、包馅的、捡豆包的、码锅的各有分工,也会互相配合,在这一天是屋子里最暖和的一天,差不多要穿单衣服操作,头天晚上的热炕,加上当天需要木柈子的加持火力才够旺,蒸粘豆包要求一直开锅,水一直沸腾着,这样蒸出来的豆包才有筋性,口感Q弹粘牙。刚蒸熟的豆包,需要特制的工具“扁尺子”蘸凉水,将粘豆包一对一对的分开,再捡到长帘子上,拿到室外,用天然的大冰箱迅速冷冻,一个小时左右,豆包就变得跟石头一样坚硬了,收到另外一个大缸里,直到捡满一米多高的大缸,粘豆包的工程就接近尾声了。

冬季,东北人都做这道主食,早上回锅一蒸,20多年也没吃够

吃粘豆包的时候再放入蒸屉里加热一下,就着咸菜条就可以饱餐一顿,如果能粘上白糖或糖稀(类似红糖水),那感觉就太幸福了,似乎天底下最好吃的食物莫过于此。在长达半年的漫长冬季里,粘豆包就是我们东北人主要的食粮之一。

今天,这种食物正以东北人的四处打拼而带到了四面八方,更多的朋友通过粘豆包而加深了对东北的印象,白雪皑皑的日子里,飘着热气的粘豆包,已然成为不同地区的人的向往,离乡在外的东北人,春节回到老家,还会迫不及待地整上几个粘豆包,来回味思乡之情!就是这样质朴的食物,孕育了黑土地上的勤劳勇敢的东北人,正因为这种传统的食物,造就了血气方刚的黑土人。

冬季,东北人都做这道主食,早上回锅一蒸,20多年也没吃够

千百年来,食物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演变和进化着,但是最本原本味的食物,以及最原始的烹饪方式,总是在心底深处呼唤着我们,寻求本源正是人类探索新知的一种方式,正是这样一种方式才让我们一路前行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身上的传统,忘掉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这种祖先古训永远激励着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

大家好,我是辉哥,感谢阅读!更感谢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厚爱!欢迎对东北粘豆包提出补充,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给更多的朋友,您的支持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码字不易,感谢支持!欢迎点赞!【原创内容 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东北人   主食   黏米   糜子   黄米   冬季   芸豆   豆包   糯米   口感   大米   玉米   早上   食物   多年   方式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