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儒家经典」,四书里《论语》的共读。


上一篇里,我们讲到了君子的修身之道。


自古以来,世间的道理,其实都很简单,论人伦,无外乎是夫妇、父子、朋友、长幼;论德行,无外乎是仁、义、礼、智、信;论事,无外乎礼、乐、刑、政。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然而,道理虽然简单,偏偏有人不服气,想要自创新的学说,违背了天道,结果,轻则害了自己,重则害了周围的人。


因此,倒不如踏踏实实的,想要别人如何对自己,便如何对对待别人,少问别人凭什么,多问自己为什么,在反思中持续精进。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更多内容,请戳: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接下来,灵遥想借重阳佳节,和大家聊聊儒家文化里的「孝道」。


希望你喜欢~



01.

问孝第一:

不要陷父母于不忠不义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约: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


这是《论语》里关于「孝」四问的第一条。


孟懿子问孝。孟懿子,鲁国大夫,三家之一,孟孙氏的宗主。他父亲在临死以前,要他拜孔子为老师。他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


无违,就是「不要忤逆」的意思。


这时,有人可能会问了,我事事都听我父母的,都让我父母替我拿主意,不成妈宝和愚孝了吗?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其实不然。


这句话还有后半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是孔子对他的车夫樊迟说的,这里的「礼」不单单指「礼貌、礼仪」,还指「规范」「制度」「标准」。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如何理解呢?


「生,事之以礼」,父母在世的时候,恭恭敬敬地去侍奉父母,为父母提供力所能及的关心、照顾与帮助;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去世以后,葬礼和祭祀的标准都要符合父母身前的身份,既不过度简略,又不铺张浪费,以免陷父母于不忠不义。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孔子的这句话,正是针对孟懿子说的。


因为当时鲁国三家在举行葬礼、祭祀礼的时候,经常僭越,有时用鲁公的礼仪,有时甚至用天子之礼,鲁国之乱也由此而起。



02.

问孝第二:

别让父母事事替你操心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


第二条,孟武伯问孝。孟武伯,就是上一条孟懿子的儿子。


孔子回答道,就是让父母只需要为你的身体操心。


放到今天来说,就是你读书时不要父母为你拼爹,工作不要父母为你拉下脸面去求人,找对象不要父母替你张罗,结婚不要让父母替你买房子、给彩礼(父母愿意支持除外),生完孩子以后不要把带孩子、教育孩子的负担扔给你父母,你就是孝顺了。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因为,你在18岁以后,便是一个成年人了。


咱们作为成年人,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自己承担起照顾自己的责任来。


你的父母哪怕在你小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照顾好你,没有给你一个完美的原生家庭。你在成年以后,他们的义务也已经完成了,不管现在的你过的怎么样,都应该感谢父母以前对你的照顾,然后走好你接下来的路。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那么,你该怎样做呢?


很简单,就两个字「独立」。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儿,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要想着说,「我爸妈认识XX,他们一定能XX」「我有个姐妹儿,情商很高的,我给她打个电话问问怎么办吧?」等等,要试着自己去解决。


虽然一开始,你可能真的不会,可能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要打电话去求助,但慢慢的,你处理问题(或是防范于未然,不让问题出现)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从一个经常向别人索取的人,变成一个能够提供价值的人了。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03.

问孝第三:

能养,能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是「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曾经称赞他说,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正是因为有了子游,孔子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今天的孝子,说能够衣食住行供养父母,就是孝。但犬马不一样能够养老哺幼吗?如果没有敬,只是养,人和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何止是子游生活的那个年代,现在这个社会,寄钱给父母,对许多在外打拼的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了。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但是,只是给父母寄钱是不够的。


若是心中没有对父母、对长辈的恭敬,在他们身体和思维日渐老化后,便轻视他们,那和马、犬又有什么区别呢?


因此,孝敬、孝敬,关键还是在于心存敬心、敬意、敬礼。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04.

问孝第四:

最难的是始终保持和颜悦色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an,4声),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


问孝第四里,孔子讲出了「孝」最难做到的一点,始终保持和颜悦色。


有事的时候,年轻人抢着干,不让老人操劳,有美酒佳肴的时候,先让长辈吃,难道这就算是孝顺了吗?


这还不算。


最难的是始终保持和颜悦色的容易,没有一丝一毫的厌烦和「礼敬疲劳」。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


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德行往往还不够厚重,遇到观念的不一致时,往往都很容易冲动,很容易把喜怒哀乐等情绪都挂在脸上。


而,真正的孝,应该是无论父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能够发自心底的对他们表示一如既往的恭敬~


孔子谈孝:言行恭敬,少添麻烦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我们将继续《论语》里「为政·第二」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孔子   恭敬   车夫   犬马   论语   和颜悦色   无外乎   添麻烦   德行   祭祀   学说   葬礼   言行   长辈   操心   事事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