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有这么神奇?也许就是白糖水

谈到蜂蜜,相信人们都把它作为一种滋补品,促进睡眠、治疗便秘、抗衰老的光环都挂在了蜂蜜的头上。这对于那些既希望满足口舌之欲,又希望通过食疗养生的朋友来说真的是一个好的选择。事实真相是怎样呢?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蜂蜜的成分是怎样的。下表就是蜂蜜成分表。

蜂蜜有这么神奇?也许就是白糖水

蜂蜜营养构成

注意到没有:蜂蜜中含量最为多见的就是碳水化合物,达82%!进一步调查发现,蜂蜜中的糖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约占65%-80%,二者比例约为1:1。既往有人认为:正是蜂蜜里有更多的果糖,与一般的糖比较,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对健康影响自然小。这种理解真的偏差很大。


实际上,果糖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一般的糖危害更大!大家都知道饮酒对肝的危害,但果糖对肝脏的伤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与酒精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喝不醉的酒,它对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为什么这样说?理由如下3点:

蜂蜜有这么神奇?也许就是白糖水

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

1 果糖非常甜,甜度远远大于普通糖!这种甜度会刺激你的食欲,增加进食冲动。并且,果糖非常容易使人上瘾,饱腹感也非常的差,许多人吃下去很难满足自己的欲望,反而会刺激食欲,吃的更多。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喝了一大瓶果汁(果汁中含有大量果糖)后,绝对不可能象你吃一碗面那么爽,没有那么高的满足感,但这可是5个苹果的量啊!还要强调的是,许多人增加果糖的进食的量的时候,一点不会减少主食的进食量;


2 果糖只在肝脏中代谢。果糖与葡萄糖在人体代谢方式不同,当我们摄入葡萄糖时部分会进入肌肉细胞内给机体供能,部分会进入肝脏作为糖原储存,部分转变为脂肪储存,而我们摄入的果糖则不然,它是无法进入肌肉的,不能直接给身体供能,它只能去一个地方-肝脏。肝脏可以把果糖转化为葡萄糖,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把葡萄糖消耗掉之后,才能消耗果糖,消耗不掉怎么办?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果糖缺乏饱腹感,进食易于过量,果糖只能进入肝脏代谢,了解这些,下面的第3点就容易理解了。


3 无法转变为能量的多余的果糖只能转变为脂肪储存,脂肪肝的发生率自然升高。这种堆积的脂肪对肝脏可是一种伤害,有人将果糖称为喝不醉的酒一点也不过分!果糖的危害可不止这些,果糖储存脂肪过程中会产生尿酸,会产生乳酸,乳酸会阻碍尿酸的排泄,总后果就是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这可是痛风发生的原料。过量果糖摄取还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2型糖尿病病因从本质上说就是胰岛素抵抗。


写到这里,相信许多蜂蜜的粉丝一定会作出反驳:蜂蜜中除了糖之外,不是还有"类黄酮"、"多酚"等抗氧化物质,不是还有象钙、镁、铁等矿物质吗?不错,这些有益成分的确存在,但是含量是在太少了!以至于100克白菜与之相比,也比它高出2-3倍,更别提与抗氧化皇冠-蓝莓相比了。


此外,蜂蜜可以润肠通便也是民间的一个美丽传说。谁有便秘了,谁大便干燥了,立马有人给你出招:喝点蜂蜜水就好。喝蜂蜜水这么管用?非也,它只能对果糖不耐受体质的人有效!何为果糖不耐受?


做一点医学小科普。大家知道,果糖是一种单糖,可以直接被小肠吸收到血液之中,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需要一个运输工具-葡萄糖转运蛋白5(简写GLU5),有些人GLU5工作能力强,运输果糖自然多一点,有些人GLU5工作能力差,运输果糖自然少一点。了解GLU5之后,自然知道果糖为何对部分人对便秘有作用的道理了。


蜂蜜润肠通便的机理非常简单,那就是集中在GLU5能力低下者,果糖由于没有更多的运载工具→果糖滞留在大肠中→肠道水分增加→果糖成为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气体→肠蠕动增加→促进排便。我国传统医学之中,许多被中医称为寒凉的水果如西瓜、梨子、柑橘等均含丰富的果糖。


由于果糖解决便秘的问题必须是摄取到超过GLU5运载量才能发生,用蜂蜜解决便秘问题由于其高含糖量对健康的危害,真不如吃水果来的更好!


当然,由于蜂蜜每次摄入的量总的来说不会太高,对健康的影响也不会太大。但是把蜂蜜当做滋补品,当做抗衰老食品就有点过了,也许它就是一种更甜的白糖水。欢迎关注-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每天都有新知识。

蜂蜜有这么神奇?也许就是白糖水

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蜂蜜   滋补品   尿酸   果糖   肿瘤医院   江苏省   胰岛素   乳酸   葡萄糖   白糖   肝脏   脂肪   成分   神奇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