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吃肉:造就了人类的进化

为什么人类进化出了智慧,而与人基因相似度极高的猩猩却没有?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这方面,热量来源的食物主要由植物为主转变为动物为主起到了关键作用


几百万年之前,人类与猩猩应该是同一个祖先,共同居住于树上。在这一大类猿类之中,有些猿类爬树本领非常强,四肢发达,属于强者,但也有一些弱者,它们在树上只能颤颤巍巍行走。不过,强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换的。突然某一天,树没了,原本的强者失去了用武之地。

大量吃肉:造就了人类的进化

头条号-医者李枫

这是环境对于猿类的第一次打击!摆在猿类面前的选择非常明确:要么学会直立行走,淘汰掉强大的爬树基因,要么被大自然淘汰。因为此时,只有学会直立行走的猿类才可以看到更远的距离,这种能力可以更好地发现食物和风险(如及时发现掠食动物)。


再来看看第二次打击,猿类原本是食草动物,以树上的水果和叶子为生,只是偶然抓点虫子当做零食。当树没了,猿类来到了陆地,只能挖挖树根,但这远远满足不了它们能量的需要,此时野兽抓不住,猛兽打不过,能量从哪里来?只能捡一些其它野兽吃剩的腐肉!这样的打击留给猿类的选择只能是要么食腐肉,要么死亡。简单说就是从食草向食腐过度是人类进化的开始


正是这两次打击,点亮了人类祖先的某些天赋。肉类食物的引入提供了大脑发育的天赋。肉食中更为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为人类大脑发育提供了能量来源,这也使得脑容量得到极大提升。研究发现,人类祖先脑容量从食草为主到食肉为主脑容量大幅上升,从平均500ml上升到1500ml。时间长河从直立行走开始到农业耕种出现前。


一句话,猿类在两次大自然打击的情况下脑容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它们对食物有了更多的需求以维持更大的脑容量的进展。这一切促进了人类的进化。脑容量的增加使得人类祖先学会了沟通,学会了语言,有了团队意识。团队可以使得他们获得更多食物。


或许是偶然,团队有一次抢来的肉食没有吃够,更聪明的猿类打起骨头里骨髓的主意,他们拿起石头砸开骨头获得骨髓,这可以使得它们获得了更多的脂肪,获得了更多的能量。也许有1次,石头尖锐的部位划伤自己的手指,这也给猿类提示:尖锐的石头就像是野兽锋利的爪子武装自己,从此进入石器时代。


或许是偶然,闪电击中大树上打盹的野兽燃起了大火,火灭之后,猿类发现了这些烤熟的野兽,自然这些肉食与生肉相比鲜美无比。烤熟的食物更加容易消化,这使得大脑进一步提升。


反观猩猩,至今的脑容量大约也就350-500ml左右,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栖息地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树居动物,仍然以树叶、水果为生。此时,更大的脑容量对于猩猩来说反而是个累赘,不利于生存,因为这需要更多能量,这仅仅靠素食无法满足,这意味着生存难度的加大!除此之外,猿类想要进化出更大的大脑,下颚需要变弱,这会减弱咬合力,而咬合力的减弱也会降低其生存能力。


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记录了人类起源来自东非大峡谷。在大峡谷的两侧,原来是合并在一起大森林,由于板块的运动,出现了裂谷,裂谷的两岸地势升高导致了东非气候改变,一些森林逐渐变成了细树草原。那些失去了栖息地的猿类来到了地面,学会了直立,学会了吃肉,这应该造就了人类的最初的进化。当然,那些仍然居住在树上的猿类,仍然以水果和树叶为生,它们与它们的祖先一样保留着强大的爬树基因。自然,无法进化。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医者李枫,也欢迎关注我的西瓜视频。希望交流者可以加入李医生桥本讨论圈子进行交流(不限桥本)。

大量吃肉:造就了人类的进化

头条号-医者李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东非   人类   裂谷   医者   肉食   猩猩   祖先   野兽   树上   能量   大脑   容量   食物   动物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