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的病因——其十一微量元素与尿石症(未完待续)


尿石症的病因——其十一微量元素与尿石症(未完待续)

什么是微量元素

人体是由50多种元素所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钙、镁、钠、钾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尿石症的病因——其十一微量元素与尿石症(未完待续)

哪些微量元素可促进尿路结石的形成

氟、硅、镉、铝等微量元素可以促进尿路结石的形成。

氟如何促进尿路结石的形成

摄人过量的氟可增加胃肠道对钙的吸收,血中钙/磷比例增高而促进尿路结 石形成;过量的氟可促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増加,血钙进一步升高;尿中的氟易和钙结合形成难溶性氟化钙,从而促进尿路结石形成。


尿石症的病因——其十一微量元素与尿石症(未完待续)

人体对氟的需求量及含氟较多的食物有哪些

氟在小肠内吸收,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正常成分,它可预防龋齿、防止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人体对氟的需要量为:成人每天1.5-4.0mg,儿童0.5~2.5mg,婴儿0.1~1.0mg,含氟较多的食物有鱼、虾、海带、海蜇、茶和矿泉水等。

硅如何促使尿路结石的形成

硅能增强尿的矿化能力,且硅能影响结石成核部位钙的蓄积,从而促进尿路结石的形成。

镉和铅如何促使尿路结石的形成

镉和铅会损伤肾小管基底膜,促进钙盐沉着,导致尿路结石的形成。

哪些微量元素可以抑制尿路结石的形成

钼、锶、锌、铜、镁、铁、铝和锰等微量元素对草酸钙和碳酸钙结石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锌如何抑制尿路结石形成

锌能与草酸形成可溶性复合物而抑制草酸钙结石形成;锌能依附于晶体表面而使草酸钙晶体表面活性点生长受限;锌能通过影响嘌呤代谢中的酶系统从而影响尿酸的代谢,抑制尿酸结石形成。

人对锌的正常需求量及含锌较多的食物有哪些

食物中的锌与胰腺分泌的锌结合因子相结合才能被吸收。锌的需要量:成人每天15mg,儿童10-15mg,婴儿3~5mg。锌在食物中分布广泛,含锌丰富的食物包括海产品、瘦肉、牛奶、鸡蛋及粗制谷物食品等。

铁如何抑制尿路结石形成

三价铁离子与枸櫞酸协同调节磷酸钙和草酸钙的生长:枸橼酸/铁比值时,对磷酸钙结晶有抑制作用,而对草酸钙结晶无作用;枸櫞酸/铁比值, 对草酸钙结晶有抑制作用。

人体对铁的正常需求量及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哪些

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能力与对它的需要量有关,需要时吸收能力增强。 酸性食物及还原剂(如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而食物的络合剂过多、胃酸缺 乏、肠道感染和腹泻等均可妨碍铁的吸收。铁的需要量:成人男子每天10mg,成人女子每天18mg,孕妇和哺乳妇女每天30~60mg,儿童15-18mg,婴儿10-15mg。含铁较多的食物:动物肝脏、肉食、鸡蛋、核桃蔬菜及粗制谷物食品等。

铜如何抑制尿路结石形成

铜能抑制草酸钙结晶转化为较难溶的水合草酸钙结晶,从而抑制结石的形成。

人体对铜的需求量及含铜较多的食物有哪些

食物中的铜需要与铜结合蛋白质相结合才能被吸收,人体对铜的需要量为:成人2~3mg,儿童1-5mg,婴儿0.5~1.0mg。铜在食物中分布广泛,动物肝脏肉食、海产食品、核桃、蔬菜及粗制谷物食品等食物含铜较多。

铝如何抑制尿路结石形成

铝能减少胃肠道对草酸的吸收,降低外源性尿草酸排泄,抑制结石的形成。

含铝较多的食物有哪些

含铝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1.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 2.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 3.粉条、粉丝、粉皮、凉粉、凉皮等淀粉类制品; 4.蛋糕、威化饼干等面制食品。

镁如何抑制尿路结石形成

高浓度的镁能降低草酸钙的过饱和度,增加其溶解度,而抑制草酸钙结晶的生长和聚集。低浓度的镁则无此作用。

含镁较多的食物有哪些

含镁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 1.紫菜含镁量最高,每100g含镁460mg,居各种食物之冠,被喻为“镁元素的宝库”;2.谷类,如小米、玉米、莽麦面、高粱面、燕麦,通心粉和烤马铃薯;3.豆类,如黄豆、豌豆、豇豆、豆腐;4.蔬菜,如冬菜、苋菜、辣椒、蘑菇;5.水果,如杨桃、桂圆、核桃仁;6.其他,如虾米、花生、芝麻、海产品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微量元素   磷酸钙   需要量   草酸   谷物   结石   病因   需求量   结晶   未完   抑制   成人   元素   食物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