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治疗血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前几天医院举办“青年中医论坛”,有幸成为点评专家;期间有同道提了一个问题:“《血证论》的作者唐容川在治疗血证中喜用小柴胡汤,认为该方能通达津液,请教各位专家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其实回答起来比较复杂,但总得来说,跟小柴胡汤能够调理三焦有关,由于与本次要谈的内容关系不大,就不再累述了,但我在回答完问题后,反问提问题的同道:“您使用过小柴胡汤治疗血症吗?为什么唐容川在治疗血证中喜用小柴胡汤呢?”,他回答没有用过。确实,在很多人的眼中,小柴胡汤是一个治疗感冒的处方,怎么会用来治疗血症呢?它又能够治疗什么样的血症呢?正好,这两天有个医案,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能否对前面的问题有个解释。

患者,男性,43岁,以“大便带血3年”为主诉就诊

患者从2018年开始出现大便带血,2018年7月肠镜显示:结直肠病变:溃疡性结肠炎?曾间断服用柳氮磺胺嘧啶及美沙拉嗪治疗,用药后症状可好转,但难以有效控制症状,仍时有便血,患者不想更改治疗方案,要求中医治疗,2020年3月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多发憩室。

前期诊治过程:初期给与参苓白术散加槐花、地榆等清热凉血之品,无果;中期给与本院自拟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方”(主要成分有黄芪、白术、仙鹤草、秦皮、紫草、地榆、槐花等),用药后便血量可略减少,但仍无法有效控制便血情况。

刻下症见:晨起大便时有鲜血,每天3-4次,有时有白色粘液,晨起时口干苦,胃纳可,睡眠差,小便可,舌淡红,有齿印,苔薄白水滑,脉偏细略沉。

拟方如下:柴胡5,黄芩15,法半夏10,炙甘草5,生姜10,大枣10,太子参10,桔梗10,仙鹤草30,赤芍10.

用药1个半月后,患者便血情况明显好转,大便偶有血丝,次数减少为2-3次。

辨证思路:

虚实辨证:新病多实,久病多虚,患者病程有3年之久,从理论上来讲,虚的可能性大一些;从临床症状来看,患者除了便血以外无其他腹胀、腹痛等不适,虚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虚证无所苦”,从脉象上来看,脉偏细略沉,也没有实像,所以,总体来说,这个病人以虚证为主。

寒热辨证:患者无明显畏寒,口苦为火之味,便血鲜红,也为热像,所以,这个病人以热证为主。

表里方面:无表证之象,当属里证。

从这个层次来推理,患者应该是一个里虚热证。

用药思路:

根据八纲辨证的分析,患者属于里虚热证,常见的里虚热证以阴虚证或者血虚证为主,患者便血日久,阴血不足也是存在的,但舌淡苔薄白,脉偏沉,似乎与单纯的阴血亏虚又不完全一样,考虑大便次数增多,偏烂,可能夹有气虚,所以,初期给与参苓白术散益气养阴,化湿运脾,加入凉血止血之品,也没有大错;但效果不佳。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疑难罕见疾病,其用药与常规用药有不同之处,根据文献报道以及本院诊治经验,本病的发生与脾气不足、湿热阻滞、浊毒内生有关,所以,第二个阶段给与我院经验方以健脾益气、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疗效还是有一些的,但难以控制便血的情况。

从标准的治疗方案设计来说,患者病程已经有3年,从症状方面来看,一直处在轻中度活动状态,说明目前的美沙拉嗪方案是无法有效控制病情的,应该给与尽快诱导缓解,可以升级治疗方案为生物制剂或者激素+免疫抑制剂,但被病人拒绝,而且,病人的关注点就在于大便带血,因此,尽快解决便血的症状就成了目前治疗的重点。

使用了3年的西药,便血症状都不能控制,前两个阶段前后也用了一个多月的中药,虽然说略有改善,但,如何才能达到病人的要求呢?那就只能从事物的本源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所以,《黄帝内经》才会说“治病必求于本”。

那么,出血的本源是什么呢?

出血的本源是,“血遇寒则凝,遇热则行”,只要是有出血,都有热的因素存在(请注意,这里讲的是有热的因素,不等于血证都是热证),即使是治疗阳虚便血的黄土汤中都会使用黄芩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出血的本源是热,而且病人便血鲜红,肯定是热迫血行所致,那为什么使用槐花、地榆等凉血止血的药物,疗效不显著呢?应该是病位方面存在着问题,槐花及地榆均归肝、大肠经,所以,遇到肠道出血引起的便血,最常想起的药物就是地榆散、槐角丸等药物,本患者也是便血,难道不是肠道出血,是胃出血?这可是以鲜血为主,不是黑便呀?

确实,患者便血鲜红,病变应该是在肠道,但病变在肠道,与病因在肠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肠道有热是对的,所以,用了前面的方子也会有些效果,但不能彻底好转的关键在于其热的根本不在肠道,而在于少阳!

那么,有什么证据证明患者热在少阳呢?

其一:“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口苦是少阳病提纲症之一,在《伤寒论》中,很多时候讲到口苦,都跟少阳有一定的关系。

其二:“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欲解时,是指此时经气最旺盛,能够出而抗邪,同时,此时的临床症状也最明显,从寅至辰上,是指从凌晨3点到早上9点这段时间;苦为心之味,在五行中属火,虽然前面说口苦很多时候跟少阳有关系,但这个不绝对,一般早上的口苦与少阳之火有关,而下午的口苦多与阳明之热有关,夜间的口苦属于阴证,与阴虚或者阴邪(湿、瘀等)有关,本病人口苦以晨起为主,所以以少阳郁火为主。

据此分析,应该是少阳郁火,迫血妄行,导致的出血,所以,以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个人感悟:

1. 小柴胡汤可以治疗血证吗?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在《血证论》一书中,多处提到用小柴胡汤治疗出血的条文,如“吐血”病篇的“若脉浮而数者.为伤风.风为阳邪.宜小柴胡汤.加荆芥防风当归白芍丹皮蒲黄知母石膏杏仁治之。”即是明证。

另外,唐容川对小柴胡汤的认识颇有见地,同时也讲清楚了小柴胡汤为什么可以治疗血证,附录如下,供参考:

“小柴胡汤

柴胡(八钱川产为真)、黄芩(三钱)、半夏(三钱)、大枣(三枚)、人参(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二钱)。

此方乃达表和里,升清降浊之活剂。人身之表,腠理实营卫之枢机,人身之里,三焦实脏腑之总管,惟少阳,内主三焦,外主腠理;论少阳之体,则为相火之气,根於胆腑,论少阳之用,则为清阳之气,寄在胃中。方取参枣甘草,以培养其胃,而用黄芩半夏,降其浊火,柴胡生姜,升其清阳,是以其气和畅,而腠理三焦,罔不调治。其有太阳之气,陷於胸前而不出者,亦用此方,以能清里和中,升达其气,则气不结而外解矣;有肺经郁火,大小便不利,亦用此者,以其宣通上焦,则津液不结,自能下行;肝经郁火,而亦用此,以能引肝气使之上达,则木不郁,且其中,兼有清降之品,故馀火自除矣;其治热入血室诸病,则尤有深义,人身之血,乃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即随阳明所属冲任两脉,以下藏於肝,此方非肝胆脏腑中之药,乃从胃中清达肝胆之气者也,胃为生血之主,治胃中,是治血海之上源,血为肝之所司,肝气既得清达,则血分之郁自解,是正治法,即是隔治法,其灵妙有如此者”。

2. 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哪一类的血证?

小柴胡汤治疗血证毕竟不属于《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规治法,所以,不要随手就用,应该思虑清楚后方可使用,使用之时,可抓住以下三个要点:

(1)柴胡证具:就是患者有明显的小柴胡汤证的表现,比如恶寒发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等。

(2)符合机理:关于小柴胡汤证的发病病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藏府相连,邪高痛下,……”,所以,小柴胡汤证的病因有正气不足的存在,其病机有木(肝胆)与土(脾胃)的关系问题,在这一点上,本病人是有一定的痕迹可以追溯的。

(3)抓住核心:小柴胡汤证的核心是水火的异常,与少阳与三焦相关,少阳与三焦有表里之分,虚实之辨,又有经络循行之不同,把这些内容搞清楚了,自然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疾病的核心。

3. 小柴胡汤治疗血证要注意什么问题?

虽然唐容川把小柴胡汤用得神乎其神,但总体来说,小柴胡汤为治疗气分之药,不能直接用于治疗血分之病,所以,唐容川治疗吐血,也加了芍药、丹皮等入血分之品,而本病人,加入赤芍也是此意,另外,加入桔梗、仙鹤草是仿“仙桔汤”之用,跟本次讨论关系不大,故不深解。

#健康2021# #非常病例#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仙鹤草   腠理   地榆   溃疡性   半夏   白术   黄芩   柴胡   槐花   本源   肠道   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   大便   症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