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大夫讲中医/中医杂谈/肾虚怎么补?抓住要点是关键

有患者在网上问我,他有肾虚,应该如何调补?我回答他,这个问题无法回答。他觉得很奇怪,一个中医,连肾虚都不会补,那还如何看病呢?我告诉他,不是中医不知道怎么补肾,而是你这个问题提得方式不对。为什么这样说呢?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肾虚是一个综合性的大概念,根据《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这本书介绍,肾虚是由于禀赋不足,或幼年精气未充,或老年精气亏损,或房事不节,或他脏病久及肾等导致的阴、阳、精、气亏损。常见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等证。

从这段定义就可以看出,肾虚包括的范围很大,在我之前写的“为什么会虚不受补”一文中,我已经讲过,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不同,如果补法的分类选错,就不容易起效。对于肾虚也是如此,同样是肾虚,肾阴虚和肾阳虚用的药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单纯问肾虚如何调理是不符合中医的认识,自然是无法回答了。

讲得这么复杂,是不是普通人就无法自己调理自己的身体了呢,也不是,只要你能抓住要点,还是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的。

这个要点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确定自己是虚证!

关于这个问题,在我之前写的“为什么会虚不受补”一文中已经讲解的比较详细了,不再累述。

第二个层次:确定自己的虚证与肾有关!是肾的虚,而不是别的脏腑的虚。

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是分不太清楚的,他们会觉得阳虚怕冷是肾虚,其实脾阳虚也会怕冷,血虚寒凝证也会怕冷,要想知道自己的虚证是否与肾有关,就需要知道中医“肾”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关于“肾”的生理功能(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中医的肾的概念,跟西医的肾脏不是一个概念),比较系统的讲解首见《黄帝内经》,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记载:“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后人对肾的主要认识也是基于这段文字的,比如:肾主水,肾主骨,肾开窍于耳等。所以,一般水肿、骨质疏松、耳聋等以虚证为主的,多数与肾相关。

除了上述比较系统的介绍以外,在《黄帝内经》中还有一些关于肾的论述散在于其他篇章中,如:“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肾主精,生长发育的问题与肾的关系密切,肾的荣华显示在头发上,所以也有很多人认为头发的问题与肾有关,关于这个问题,以后有专篇讲述,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所以,大小便的问题很多跟肾有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有夜尿是肾虚的原因,但夜尿跟人体的水液代谢有关,有机会我也想写个专篇讨论一下。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所以,腰部的不适感很多也跟肾有关系,尤其是虚证的腰痛从肾调理者居多。

第三个层次就是确定肾虚的类型了,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在调理时必须知道的事情,而要想确定肾虚的类型,关键是要抓住要点。

肾阴虚

肾阴虚的主要表现有:腰膝酸软而痛,头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崩漏,失眠,健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肾阴虚的要点:“阴虚则热”,所以,肾阴虚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合并了虚热的情况,这种人一般体型偏瘦,面色偏红,性格比较急躁,容易发脾气,说话语速较快,怕热不怕凉,喜欢喝水。很多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都是这种体质。

肾阴虚证的调理:常用的处方是六味地黄丸,如果虚的比较厉害的可以考虑左归丸、大补阴丸,常用的药物有黄精、生地、枸杞子、桑葚、芝麻、龟板、鳖甲、女贞子、旱莲草等。

肾阳虚

肾阳虚的主要表现有:头晕目眩,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或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

肾阳虚的要点: “阳虚则寒”,所以,肾阳虚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合并了虚寒的情况,这种人一般体型适中或偏胖,面色不红,缺少光泽,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说话声音不大,慢条斯理,不太喜欢喝水,比较怕冷。很多老年人会有这种表现,年轻人典型症状的不多,如果年轻人有比较明显的肾阳虚的表现,多数是由于先天不足,或者喜吃寒凉之品,或者久居寒凉之地,寒气入里,耗损阳气所致。

肾阳虚的调理:常用的处方是金匮肾气丸(八味丸),如果虚的比较厉害的可以考虑右归丸、大补元煎,常用的药物有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肉苁蓉、锁阳、葫芦巴、韭菜子、核桃、熟附子、肉桂等。

肾气虚(肾气不固)

肾气虚的主要表现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量多,或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弱。

肾气虚的要点:肾气有固涩的作用,肾气虚的表现以不稳固为特点,小便、精液、经带等失禁或滑脱以及胎气不固等都跟肾气虚有关。

肾气虚(肾气不固)的调理:常用的处方是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缩泉丸等。常用的药物有:补骨脂、益智仁、沙苑子、桑螵蛸、金樱子、覆盆子等。

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的主要表现有: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智力低下,骨骼痿软,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欲减退;成人早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脱齿松,健忘恍惚,神情呆钝,两足痿软,动作迟缓,舌淡,脉弱。

肾精不足的要点:肾精与先天有关,所以,肾精不足主要影响人的生长发育,以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肾精不足的调理:常用的处方有五子衍宗丸、归鹿二仙膏等。常用的药物有:鹿茸、菟丝子、海狗肾、海马等。


关于这些补肾药物应该如何使用,要怎么煲汤,我会在后面的“微头条”中跟进发布,请大家关注。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像“腰膝酸软”这样的症状在肾虚的各个证型中都会出现,单凭这一个症状是无法确定肾虚的具体证型的,更不要说如何调理了。用中医的方法调理身体,一定要学习一些中医的知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千万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觉得贵的东西就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黄帝内经   要点   中医   血虚   寒凉   尿频   酸软   生长发育   迟缓   处方   大夫   症状   杂谈   药物   层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