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数字化发展,不能给老年人添堵,老人们该如何逾越数字鸿沟?

两会已经顺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尤其在民生福祉方面,提出一系列加强民生保障的措施,让老百姓感到政府真是太贴心了。

社会数字化发展,不能给老年人添堵,老人们该如何逾越数字鸿沟?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针对老年人的数字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贴心更周全的服务。

当前是数字化转型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数字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对于年轻人来说,适应和跟上这个每天都在变化的时代,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有一个群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掉了。这个群体就是老年人群体。

已经退休在家的老人们,面对家中随处可见的智能化产品,以及社会上各种数字化的智能应用,有一些茫然无措。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当老人们拿着现金去缴纳各种生活费用的时候,却被服务人员告知只能电子支付。而一些超市的数字化活动也自然地把老人们拒之门外。

这是老人们的尴尬,同时也是时代的尴尬。习惯了传统生活方式的老人们,从心理上对数字化时代形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

社会数字化发展,不能给老年人添堵,老人们该如何逾越数字鸿沟?

当然,老人们也有自己的顾虑,她们怕自己学不会新东西,更怕给社会带来其他的麻烦,这是很多老人对数字社会的心理独白。

然而政府并没有忘记这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老人,而是对老年人所遭遇的数字化困境挂念于心。

相信有了总理的关切,一些生活当中发生的荒唐案例,诸如94岁老人被抬到银行做人脸验证,以便激活社保卡的事情,应该不会再发生了。

采用人脸验证激活社保卡是生物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当事银行应该能够考虑到会给那些瘫痪在床的老人们带来不便,从而给予他们更加贴心的服务。

在数字化服务推进的过程中,不要搞一刀切,即便99%的人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那剩下的1%也不能抛弃。要为他们保留传统的人工服务方式或者上门服务。至少也要完善智能产品的功能输出,让当前技术的进步也能惠及老年人们。互联网的浪潮不能落下每一个人,包括老年人。

说到那个94岁的老人,其实相关方面有很多种服务方式,来化解和缓和这种矛盾,做起来也并不困难,但是他们就是不去做。说到底还是本位思想在作祟,从心理上就没有把服务至上放在首位。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老人们有数字鸿沟,调查发现,还是有好多老人们主动拥抱当前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学习,克服了种种障碍,跟上了时代,从而逾越了数字鸿沟。

社会数字化发展,不能给老年人添堵,老人们该如何逾越数字鸿沟?

时代发展的车轮可能是冰冷的、无情的,但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一个有温度的政府,还有一群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有温度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鸿沟   老年人   数字   社会   人工智能   生活方式   贴心   老年   群体   老人   智能   政府   时代   体育   产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