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很多显而易见的道理,你确定都对?

最近我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说某地的荔枝丰收,但是农民们都笑不出来,产量高固然高兴,但是卖不出去,荔枝只能烂在树上,这是多么让人心疼的事情啊。然而,我看完这一则新闻,心里面只留下三个字“知道了”。

第二天,我看到某个公众号的新闻,说某地的一个农民,名称我忘了,姑且叫他老张吧。老张的家里有一大块果园,他们家今年桃子非常的高产,他们一家大小都指望着卖个好价钱。但是,由于今年经济条件不好,虽然高产,但他们家的桃子没有销路,桃子熟了掉在地上,加上雨水的冲击,损失惨重。这篇文章号召我们,有钱出钱,帮助贫困农民,所以特价多少钱10斤这样子。看完这个链接,我毫不犹豫下单购买了……

问题来了,前面一则新闻,我知道农民很困难,为什么就不能采取行动,而后一则新闻,我立刻就行动呢?其实,能够跟电商对接的人,再怎么样不会有那些与世隔绝的人困难吧,但为什么就是这些“不这么困难”的农民,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呢?虽然我知道是个套路,但还是乐在其中,关键点在哪里?

《万万没想到》:很多显而易见的道理,你确定都对?

这个简单的问题,很明显就是跟我们的常识相背离的啊!我读了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开篇就说到,当我们需要做决定的时候,考虑的是具体的事、具体的人和他们具体的表情。案例一虽然更加困难,但我们并不知道具体需要帮助谁;而案例二很明确,就是要帮助老张。

万维钢老师是何许人也,经常听得到的朋友都应该不会陌生了,他在上面的精英日课,已经更新到第四年,反正我就是万维钢的忠实听众,哪怕没有一集不落,至少在茶余饭后,听听他的日课,也让自己脑袋锻炼锻炼。

《万万没想到》是万维钢的经典之作,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们用理工科的思维去理解世界,所以书上很多的观点都颠覆了我们的认知。然而,当我们认真去看他的描述时,就会感觉到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书的内容很多,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有这三个观点。

1 健康真的是无价的吗?

有一个流行的公式说到,你的健康就是“1”,后边所有的一切,都只是“0”的堆砌,也就是说,哪怕你拥有9个零,也就是1个亿,当前面这个“1”阵亡时,一切都归零!如果问你,身体健康重要,还是赚钱重要?我相信有不少人都异口同声说道:“当然是健康重要啊!身体毁了,哪里还能工作啊?”然而,这一切只是说说而已,哪怕知道这个道理,人们还是不辞劳苦地继续996的节奏。

《万万没想到》:很多显而易见的道理,你确定都对?


难道人人都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状态,都是“要钱不要命”了吗?难道全世界都集体犯傻了吗?到底高强度工作,对身体健康有多大的影响,对于这一点,我们总是拿王均瑶、乔布斯这些特例作为论据。我们能否从数学上量化出,高强度的工作,对于健康有多大的影响呢?就比如说,要是能够拿出一个证据说明,每加班1小时,一定能够折寿5分钟,这样就恐怕不会有这么多人加班了,除非是那些不介意自己折寿的人。

但是,工作时间和健康并非一个确定的关系,没有证据表明,工作时间越长,健康程度就越低,甚至连相关性都说不上。有不少百岁老人,一生劳累奔波,却依然活的这么久;相反,有很多工作特别轻松的、没有压力的人,却早早地领了盒饭。当然,我也不是为了抬杠,让你不顾健康加班加点,我只是说明高强度工作对于健康的影响,只是一个概率事件,并非百分百的。

很多人都说,健康是无价的,真的健康无价吗?那为什么越成功的人,越要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用身体来换钱?在美国有一份统计说明,如果你的手下有一两个人,就会有9%的概率错过一次体检的机会;如果手下有三四个人,这个概率就变成30%;如果你有10个人以上,这个概率就变成41%。这意味着什么呢?越有钱的人,担负的责任就越大,为人们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的健康价值。

我再举个具体的数值,假如一个企业家因为高强度工作而病,总体治疗费用是100万,按照他这样的工作强度,得病的概率是1%,也就是说,因病带来的成本也就是1万元。比起这个成本来,他肩负着公司的一切,每个月都掌管着30万的营业额。他当然可以悠着点,但这样的结果,可能这30万营业额就泡汤了,你觉得应该怎么选择?1万和30万的区别!

这就好比说,我们停车费是5元,如果违章停车就被交警罚200元,你会怎么选择呢?很多人都说,当然是花5元停车保险一点吧。但是,这也不一定,我们要算概率!如果在闹市中心,被贴罚单的几率非常高,那还是老老实实地交停车费吧;但是,如果在一个三不管地带,你随便停车都可以,那还需要老实巴交地付停车费,不就是跟钱包过不去吗?

2 一万小时可以成就天才吗?

如何成为某一个领域的高手?有一个答案,已经达成共识了:练习一万小时!但是,有一个更扎心的消息告诉你: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把自己变成一个顶尖高手,光知道一个“一万小时”的口号,一点营养都没有!

《万万没想到》:很多显而易见的道理,你确定都对?


成为顶尖高手,训练多长时间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在很多的领域要求训练时间远远超过1万小时,比如对音乐家而言,要15到25年,才能达到世界级的水平;然而,在某些领域,如果一个人很有天赋,而且训练得当,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能成为顶尖高手。如何成为顶尖高手,这需要一套练习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第一点,只在“学习区”学习。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区域,最内的一层是“舒适区”,就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的一层就是“恐慌区”,这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两者中间的一层,就是“学习区”。

我们常说的:“不要以战术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说的就是很多人都在舒适区里边做事,做得不亦乐乎。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进步却并不大,几十年如一日。相反,如果好高骛远,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总想火中取栗,盯着“恐慌区”,这也不太实际。所以,正确的姿势,在“学习区”练习。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

第二点,把一件大事分成若干小块,重复练习。我还记得在我小时候学习编程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一个最关键的步骤:画流程图。一个大的项目,就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分成一个个小的模块,然后再把每一个小模块单独编程,然后运行。当一个模块运行成功了,我们才去做下一个模块。

你还记得当年体育老师教你做广播体操吗?体育老师有没有把整套广播体操一次过教你,让你自己练习就好?当然不会!都是一个个动作去过关,最后才连贯成为一整套的广播体操。所以,要练就一个技能,就要分成一个个小的模块,把每一个小模块都练到极致。

第三点,就是一定要随时反馈。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上的内容看得很明白,就以为掌握了,一旦考试,却发现其实很多东西还没有理解。其实,把一本书看很多遍,充其量只能算是“理解”而已,而熟悉≠理解。真正想要理解,唯一的办法就是测验考试,没有测验,一切知识都只是浮云。我们为什么要拜师学艺?一方面,师父能够教导我们技能,另一方面,我们一旦走偏了,师父就会及时给我们纠正,这个就是对我们的反馈。

最后一点是最扎心的,刻意练习是苦力活,不好玩的!我们租一个篮球场打篮球,这是在锻炼身体,是为了下班以后,给自己减压而已。但是,姚明、易建联打篮球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他们把篮球作为一种职业,他们的训练可是非人性的、地狱式的训练,这个强度可想而知,我们一般人可没这个能耐。

刻意练习一点都不好玩,它要求练习者调动大量的身体和精神资源,全力以赴地投入。如果你觉得自己还在享受着练习的过程,那不好意思,你离真正的刻意练习还差得远呢。你可以找一本畅销书,到了足疗店一边泡脚一边看,或者喝着下午茶跟一个名师大咖愉快地请教商业上的问题,但很抱歉告诉你,这都不属于刻意练习。

其实,这个所谓“一万小时”是一个误导人的概念,我们练习时间的长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练习的效率能达到多少,如果是很轻松愉快地练习,这样的效率比绝对低于50%,想要真正刻意练习,指的就是全力以赴只做一件事的练习时间,哪怕不是百分百投入,至少95%以上的精力投进去,这才可以累积到你的刻意练习时间内。如果你是1万小时,练习的效率只有10%,又或者练习5000小时,但效率是95%,请问哪个收获大呢?

3 相关就等于因果吗?

在微商中流行一句话:“因为在朋友圈发广告,你就会屏蔽我,反感我,这说得好像我不发广告,就很多人喜欢我那样子。”这句话看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也很难挑出毛病来。但是,我们细想一下,真正喜欢或者反感一个人,就只是看他朋友圈有没有发广告吗?又或者说,我们喜欢一个人,真的只取决于他是否有群发广告吗?

《万万没想到》:很多显而易见的道理,你确定都对?

这个行为,只能算是个人的行为、素养问题,俗话说:“我们不是人民币,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喜欢”,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哪怕你天天刷广告,也有可能有人会喜欢;哪怕你每天不发一条广告,也会有人讨厌,这都很正常。

相关性,我们可以随便说说,任何事情都可能有相关性,只是这个相关程度有多少而已;但是因果就不一样了,你如果证明A会导致B发生的概率是100%,才可以确定A和B互为因果关系。想要发现事物的因果性,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需要经过大量的数据作为统计分析,把大多数因素都考虑进去,这样的结果才更具有参考价值。

结语 什么都可以欺骗你,唯独数学不会

看完《万万没想到》这本书,我更感受到了数学之美。世界万物的底层逻辑都是数学,有很多看似合理的观点,经过数学的推算,却发现其实并不正确。到底是数学有问题,还是这个观点本身有问题呢?遇到这种情况,我只相信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广播体操   相关性   无价   桃子   显而易见   概率   模块   没想到   道理   技能   农民   小时   数学   高手   喜欢   广告   体育   健康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