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7 | 发散思维,是不是类似“茴香豆”的四种写法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今天我们继续来死磕《万万没想到》这本书,在昨天我们聊了超强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误区,那咱们继续接着聊一下“发散性思维”。何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当你看到一件物品或者事情,就会由此想到其他相关的东西。


万万没想到7 | 发散思维,是不是类似“茴香豆”的四种写法


我们都读过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你还记得小说里面的一个细节吗:孔乙己酒过三巡后,跟当伙计的“我”聊天,问我:“你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哪四种写法吗?”然后,他真的拿起一支笔,给我写出四个各不相同的“茴”字。现在问题来了,像孔乙己这种写出四种茴香豆的茴字,算不善“发散性思维”?答案是——不算!因为,孔乙己只是把他所知道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表达出来而已,他自己并没有任何创新,哪怕他知道“茴”字有第五种、第六种,都不算发散性思维,因为他本身就知道,只是用来抛知识而已。


那么,如果我问你,能否说出一块砖头有50种用法吗?首先你想到的,房子就是一砖一瓦建起来的;我们再想想,有一些比较轻的物体,是不是可以用砖头压住就不会被风吹跑;当然还有就是被骗子利用,把砖头装到包裹,冒充贵重物品……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动一下脑筋,砖头的用法可能远远不止50种,但都要经过我们无穷的想象力,这就是需要用到发散性思维。很多的用法,并不是常识告知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经过思考,而整理出来的,这就是发散性思维。


1 “教科书式”与“不按套路出牌”


在解析发散思维之前,我有必要跟你解释一下,什么是集中思维。用现代的网络用语来表达,就是“教科书式”。我们看一本书,或者学什么知识,就要把书上的内容理解透,然后用自己的话给整理出来,然后写出读书笔记,用书上的内容和干货,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就属于“教科书式”的学习,就是集中思维。当我们用集中思维的时候,思想都会非常地聚焦,跟“教科书上”无关的东西,都会直接地忽略,真正的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万万没想到7 | 发散思维,是不是类似“茴香豆”的四种写法


就比如说,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只要用到毕达哥拉斯定理,用两条直角边的平方求和,再开方,就是斜边的长度了;我们知道了圆的半径,直接2π乘以半径,就知道圆的周长,π乘以半径的平方,就得到圆的面积。我们只要是用集中思维学习一段时间,都可以很容易计算到结果。然而,事情的结果,都不是一切如我们所愿的,比如说,我们划定了一个地盘,这可以是正圆形,求它的面积当然简单。要是,在圆的里边挖了一大坑,而且这个大坑并不是我们规则的图案,在计算面积的时候,就要减掉这个大坑的面积。


这个大坑不是我们用的规则的三角形、矩形等,而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那该怎么着?我们就要用发散性思维了,把这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拆分成为我们熟悉的三角形,再把一个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叠加起来。怎么样,这个是教科书没有讲过的吧?所以,这正是“不按套路出牌”。俗话说“乱枪打死老师傅”,纵使你学会很多的武功,但实际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如果我们只是用教科书式散打,对手并没有练过武,他出招肯定不是按照我们常规的套路去走的。所以,我们教科书的训练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基本功比较稳固的时候,多训练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尽可能考虑更多“不按套路出牌”的情况,才能万无一失。


发散思维,并不是要我们漫无边际的去想,而是要立足于一个基本的底层逻辑,才可以发散,所以发散的前提,就是根基要基本上搭建好。“先完成,再完善”,如果把“完成”看作是集中思维的话,那么“完善”就是发散思维。就拿微信这款软件来说吧,最初搭建的只是一个普通的聊天工具,在开发这个工具的时候,用的就是集中思维,全心全意把这款软件做好;但是,投放给用户使用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逐步完善,多次不断叠加各种新功能,如果没有发散思维,这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要处理好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平衡,如果全部集中思维,就有可能是“闭门造车”,如果全部都是发散思维,有可能就是永远都只是萌生各种漫无边际的想法,从来没有实现过,因为想的比做得多。因此,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完成,再完善,把两种思维都结合运用。


2 怎么能让发散思维起作用?


有一个神童,跟一位象棋大师比赛,全程都在现场直播。这场比赛非常激烈,气氛也特别紧张,两者胜负难分。比赛到了一半,神童忽然离开座位,似乎想走两步散散心,这样持续了将近十分钟。诶,这是什么情况,难道神童要耍大牌吗,要装作淡定,跟大师玩心理战术吗?当然不是,原因很简单,因为神童才13岁,让他在座位上坐这么久,作为一个小孩子,好动都是天性,坐累了呗!所以,肯定起来缓解一下情绪。就这么站起来这 10分钟,他就可以置身于棋盘之外,立马可以启动发散思维了。因为,他可以跳出棋盘,认真复盘刚才的棋局怎么样,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的。


万万没想到7 | 发散思维,是不是类似“茴香豆”的四种写法


当他回到座位以后,仿佛有如神助,一步步压着大师的棋来打,最终的结果,两个人是打了平局,而且最终还是大师握手言和的。这说明了什么?大师的棋艺当然不可置疑,但大师犯的就是集中思维,他只关注着自己那盘棋,也许对神童的每一步,都是教科书式的应对。但是,神童走出了思维的定势,离开座位以后,他就不按套路出牌,给到大师一个“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从这个事情,我们能学到什么?当我们的思维陷入僵局的时候,我们不妨先停下来休息一会,换一下脑袋,想想其他有意思的问题。当我们的学识足够多的时候,说不定问题的答案,并不在问题本身。


当电脑运行太多的时候,就会卡顿,哪怕你怎么去砸,也不见得它的速度会加快,所以当电脑卡顿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放一边,等它慢慢运行,因为你急也没用。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看过的书,学过的知识,要转化成为我们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经过头脑的转化,把我们原有的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连接起来,这正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秒懂的。我们学习各种技能,可能会遇到一个“平台期”,在平台期,可能我们感觉学什么都学不进,没什么收获。然而,这正是我们的头脑在消化新的知识,虽然表面上看没有进步,但其实我们的头脑已经开始告诉运行,正在消化新知识。


现在心理学认为,人有两种记忆,短期的和长期的,在上一篇文章也讲过。短期记忆就相当于电脑的闪存,随时可以调取出来执行的文件;而长期记忆就相当于电脑的硬盘,是我们的知识储备。集中思维,就是我们学习新知识,接收信息,并且把信息分门别类的过程;而发散思维,就相当于把硬盘的某个文件拿出来,或者从外部下载文件,放到闪存执行,最后形成的结果,再保存到硬盘中。一旦保存到硬盘里边,就可以成为自己的本能,随时随地调用。所以,一方面我们学习任何知识,要特别地聚焦;另一方面,接收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我们都要尽可能发挥最大的想象力,异想天开是没毛病的。


OK,以上就是我对于本书“发散思维”这方面的拆解,仅仅是代表我个人的理解和思考,仅供各位参考。如果我有什么遗漏或者不对的地方,欢迎你留言指正。我是@狂人先生,非常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能对你有所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茴香豆   角形   思维   都会   多边形   大坑   神童   半径   套路   写法   砖头   教科书   没想到   类似   面积   事情   大师   知识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