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5 | 你认定什么是对的,它就是对的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今天为你拆解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这是最后一篇。在上一篇,我主要讲述了“一万小时定律”,在经过一万小时的训练以后,我们都会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刻意练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刻意练习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当你形成一套体系以后,很多观念就根深蒂固,比较难改变了。

万万没想到5 | 你认定什么是对的,它就是对的


我们都知道,牛顿是世界上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万有引力定律都是由他发明的。但是,牛顿在晚年却痴迷的相信上帝,认为世界都是上帝一手创造的。诶,什么情况,是牛顿晚年老糊涂了吗?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我们,看到“上帝创造世界”这样荒谬的思想,应该是第一时间给出反应“我信你个鬼”才对的啊,难道这个时候牛顿变成了“坏得很的糟老头子”吗?别急!其实我们认为牛顿“老糊涂”,是因为我们学习物理学的时候,对他伟大的发明早已根深蒂固了,先入为主地认为牛顿的思想都可以被认可的。但是,牛顿他本人可不是按照我们的思路来的,他也有自己的思维模式。那么,他为什么会相信上帝呢?

先说明一下,我们按照牛顿他本人的逻辑来推测,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供你参考。我们现在的世界怎么诞生的呢?这个我们都很难解释得通,现在传统认可的科学理论都是说“宇宙大爆炸”。那么问题又来了,在一个最恰当的时间,而且一切都像提前安排好的,在某年某月某日,一个“王炸”,宇宙就诞生了。接着再说,原来地球的陆地是连成一片的,后来有一种外力让陆地产生漂移,这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怎么发生的呢,看上去都好像是预先设计好的。谁有这股力量,在传统科学很难解释吧?但是,如果加上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借助上帝的外力,那看上去好像就解释得通了。

万万没想到5 | 你认定什么是对的,它就是对的


其实牛顿还是那个牛顿,我们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都是对的;同时,不论牛顿发明的万有引力定律,还是晚年痴迷于上帝,都是对的。一个人的观点,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跟他周围的所见所闻息息相关。接着我们就谈谈相关和因果的关系。

1 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世界上最好喝的心灵鸡汤,莫过于“好人有好报”;然而,一切都会事与愿违,很多时候好人也未必会有好报,反而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不是打脸了吗?这个时候,小Q(阿Q精神)有话说了:“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所以,我们坚信,坏人坏事一定会受到惩罚。

万万没想到5 | 你认定什么是对的,它就是对的

我不禁有一个疑问:世界上真的有“因果报应”这个说法吗?怎么界定“坏人坏事”?只要是违法了,并且在法律上明确指出这是违法的,那么就受到惩罚,这种情况下,因果报应就是成立的,因为法律条文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那些事情是不能做的。然而,如果他侵犯了某个人的利益,但只是在道德上说不过去,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这种情况“因果”从何而来?如果被得罪的那个人比较强势,狠狠地复仇,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算不算因果关系?未必!能否得到惩罚,取决于被得罪的人够不够狠,只有对方够狠才会被复仇,所以这只能是相关关系。所以,坏人坏事能否得到惩罚,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但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只能说是跟这个因素有关。


那么好人一定有好报吗?凡事也不能说得太绝。首先得取决于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情,做的这件事情一定是对方需要的吗,有没有好心做了坏事;还有就是受益者的心态也有影响,如果受益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那也未必会得到好报。还有就是跟特定的场景有关系,只有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遇上对的人,这样“好人好事”才有可能有“好报”。

接着我们再谈谈“客户见证”这些事。我们看到不少卖保健品的广告,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是有效的,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都会举出一大堆的客户见证来。这些见证看起来是多么的真实,这给到我们一个错觉:他们家的产品包治百病。还有不少教软文写作的教程,都不断强调,客户见证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客户见证,你就不再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但是,客户见证真的能说明一切吗?比如说,某个减肥产品的用户,他说用了这款产品以后,成功减下20斤。但是,完全是这个产品的功劳吗?有没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说自己在饮食方面更加自律,又或者加强运动等,也不见得完全是用这款产品的功劳吧。

万万没想到5 | 你认定什么是对的,它就是对的


在“辩证唯物主义”里边讲到,影响事物发展,是包括外因和内因,到底是外因还是内因引起的呢?主流的说法是内因占了主要作用,但别忘了没有外因的催化作用,再怎么努力也未必行啊。所以说,外因和内因,对于影响事物的发展,都仅仅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把“因果关系”看作是若干个“相关性”的组合,也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个“因果关系”可以拆分为若干个“相关性”,每一个“相关性”还可以拆分出无限个更小的“相关性”。绝对的因果关系,是很难做到的,最好的情况下,也只是把“相关性”组合起来,无限接近于“因果”,但谁也不敢说,这是100%的因果关系。

2 大数和小数,哪个起决定性作用?

在广州有一个网红美食“太爷鸡”,已经有将近百年历史了。早在我小时候,父亲每个月发了奖金,都会去买一只太爷鸡回家,给我们全家人加餐。如今,一只太爷鸡卖到上百块钱一只,怎么这么“便宜”呢?(我说的“便宜”可是反话)不可否认,太爷鸡的味道确实是好,谁也很难复制到他们家的这种独特的口味,毕竟也是将近百年经久不衰。太爷鸡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呢?选取的鸡质量特别好,这个是不可否认的,有大概率的相关性;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了一个次要的因素,就是酱油。“太爷鸡”的酱油可不是我们市面上卖的那种,而是专门为这款鸡专门调配的,如果说一只鸡100块钱,我感觉酱油至少值30块钱,一点都不夸张。

万万没想到5 | 你认定什么是对的,它就是对的


鸡和酱油,哪个才是主要的?当然不用说,肯定鸡才是主角,但这是不是意味着酱油就可以忽略了呢?要是只买鸡,不加上特定的酱油,那这个就不是太爷鸡了。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把目光放在“敲重点”这个环节,更多时候,非重点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前面已经做到了80分,也许就差这么不起眼的一丢丢,就可以达到满分了。

接着再讲一个笑话:有一个老太太带着孙子到海边游玩,忽然间孙子被海浪刮走了,老太太 非常着急无助,哭喊着向上帝求助,也许是这样感动了上帝的缘故吧,几分钟之后,海浪把孙子送回来了,完好无损。老太太抱起孙子,非常开心。但是,有意思的事情来了——刚才我孙子是戴着帽子的,现在帽子呢?你有没有感觉到很好笑,这个老太太也真的是老糊涂,孙子能够完好无损地回来,已经是感恩戴德了,丢了一顶帽子算得了什么呢?但是,我认为这并不好笑,因为这内在可能隐藏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太太会这么紧张丢掉的那顶帽子,说不定并不是一定普通的帽子,内在有什么乾坤,谁知道啊?这也足够我们发挥想象力了。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个错觉,就是分量大的东西,一定会在事情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只要你收入高,那么你就有话语权。但是,怎么才算是有话语权,怎么才算是高收入呢?你说月入1万是高收入,那么如果有一个人月入5万,谁有说服力?你还记得王健林地“挣他一个亿”的小目标吗,人家的小目标,都够我们奋斗一辈子了。照此说法,是不是那些月入3000的就得怀疑人生了?其实,数量的大小并不是绝对的,比如那些月入3000的,到了一个贫困山区里边,那可是土豪级别了!数量的大小,不在于绝对的数字大小,而是跟谁比,哪怕“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可以啦,知足常乐嘛。

人们常说:“小事糊涂,大事清醒”,但实际上却是刚好相反的。何以见得呢?比如我们看到一个报道说,吃烧烤会致癌。我们想到致癌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所以对于烧烤都会敬而远之。然而,吃烧烤致癌的概率又会有多少?比如说是十万分之一吧,这个概率已经足够小了。这还不是最终的概率,想要满足十万分之一的这个小概率事件,还得满足另一个条件,就是每天不停地吃,甚至吃到吐为止,连续吃99天,哪怕分量少一点,都达不到致癌的这个条件。既然如此,又何必去纠结致癌这个事情呢?当然,吃烧烤也是有明显的害处的,多吃了会上火、长痘,会特别的难受,所以还是不建议你多吃。

万万没想到5 | 你认定什么是对的,它就是对的


很多减肥的人,都对甜点、冰淇淋敬而远之,这我又提出一个疑问了:是不是只要你减肥,甜点就绝对不能吃?哪怕只吃一口都不可以吗?我们得算一笔账,每吃进10克,能够转化成为脂肪的又有多少克,同时我们通过运动的,又可以甩掉多少克的脂肪?同时,我们也要看,如果你吃进100克,就妥妥的涨了100克的肉,这个概率能有多少?我想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概率吧?所以,决定我们要不要远离甜品、冰淇淋等,不仅仅是我们吃多少,更多的是脂肪转化的概率。

最后我们再谈谈学区房,有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读到好的小学,都不惜倾尽全部积蓄,在市中心买一套学区房。说实在的,学区房的性价比真心不高,一个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居然可以卖到5万一平米;相反,也许开车不到20分钟的电梯房,可能也就是不到一半的单价,可以住得舒舒服服的,这样不香吗?当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选择。为什么要买学区房?因为买了学区房,可以进重点学校,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可以进了好的初中,然后考上好的高中,接着就可以上到重点大学,随之而来的就是找到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好工作,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这样的概率有多大呢?

重点小学,考上重点初中,这个也许概率还高一点;然后,考上重点高中、到大学,最后出来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不确定性,能够达到最终目的,这样的概率能有多少?何况还是10多年后的事情了,一切能够如你所愿,这样的概率也许放到显微镜,都很难看得到呢!但是,很多人就为了这个小概率事件,倾尽全力放手一搏。但是,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不按套路出牌,孩子一定找不到好的工作吗?既然如此,何不悠着点,不要去争学区房,住得舒舒服服的,还省钱,这样不香吗?

3 真的有效,还是心理作用

在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有一个片段,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有一天,喜羊羊获得一个锦囊,说的是这副锦囊里边,教会所有的羊如何跟狼死磕到底,最后把狼群一锅端掉,但是不能马上打开,要到你认为最重要的时刻才可以打开。有了这个锦囊,这群羊都勇猛无比,把灰太狼一家子打得落花流水。在闲暇的时候,他们打开锦囊,只看到锦囊里边写着两个字——勇气!为什么喜羊羊他们能够打赢?其实并不是锦囊教会他们什么,更多的是,锦囊给到他们一股力量,这就是安慰剂的作用。


万万没想到5 | 你认定什么是对的,它就是对的


有一个老人家,身体不太好,于是买了一瓶药酒,商家忽悠他说,这瓶药酒是用蛇来浸泡的。老人家每天都会喝一杯,这么过了几个月,药酒终于喝完了,他很好奇,这条蛇还活着吗?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其实瓶子里边根本没有蛇,只是一条塑料绳子而已!一直以来,他喝的只是塑料绳子泡的药酒,但身体却慢慢地好了起来。我们可以说是酒的作用吗?也不确定。其实我想要表达的是,这瓶酒的作用,不在于他的药效,而是在于这个老人家喝酒的时候,心情愉悦了,所以自然心病也治愈了。所以,我们身体很多的问题,并不是靠真正的药物解决,我们更需要的是安慰剂。


有安慰剂是可以解决问题,但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另外一种东西,就是专门制造问题的,这是“反安慰剂”。比如,容祖儿的一首歌《怯》有这样的歌词:

为何还没有初吻便害怕失恋,约会未完便挂念

傻得我过分祈求明天,以为你会在眼前

为何还没有吵架便怕与你开战,每日面临你考验

头一次顾虑我没动人条件,怀疑全是我问题,没发现

这就是妥妥的“反安慰剂”,不就是在“没事找事”吗?对此,我想要说的是,未雨绸缪是可以的,但我们也没有必要杞人忧天。明明有些事情,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却总是担心着会不会发生,这有用吗?那也许你会说了,万一真的发生怎么办?如果我们可以控制的,那就事先想好应对措施,兵来将挡;如果不可控的,那就听天由命,只能如此罢了。总之,活在当下,就是破解“反安慰剂”最大的“安慰剂”。

到了这里,《万万没想到》这本书就基本上拆解完了,也非常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这本书是拆解完了,但《万万没想到》这个专栏,我还会持续地更新,在下一篇开始,我将会继续为你拆解万维钢的另一本书《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我是@狂人先生,非常感谢你的关注,祝你收获满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安慰剂   孙子   都会   太爷   外因   学区   内因   因果关系   相关性   锦囊   酱油   概率   没想到   上帝   事情   作用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