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我好骗吗1 | 被骗的人,都是“脑袋进水”吗?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今天为你拆解一本来自国外的书《你当我好骗吗》。这本书在今年1月28日出版,但在国内并没有上市,作者是雨果.梅西尔,他曾经在2017年写过一本作品《理性之谜》。雨果.梅西尔比较年轻,虽然现在不算太出名,但看了他这本书以后,给我的感觉是,未来他一定能够成为像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的作者)这样重量级的思想家,所以我们也拭目以待吧。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是:“Not Born Yesterday: The Science of Who We Trust and What We Believe”,我们把它翻译过来,就是《你当我好骗吗:我们相信谁和我们相信什么的科学》。


你当我好骗吗1 | 被骗的人,都是“脑袋进水”吗?


我们以鲁迅写的作品《药》开启本书的拆解吧:在鲁迅的《药》里边,我们都知道,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肺病,倾家荡产去买治疗的灵丹妙药。什么灵丹妙药可以治肺病,就是人血馒头!当我读了这篇小说以后,都会不禁的感慨:这个华老栓犯傻了吗,怎么这么愚昧无知啊?还有就是这个康大叔,怎么能够顺利把华老栓坑了,更有的就是为什么其他乡亲们对于人血馒头治病都深信不疑,康大叔怎么能够把全部人都骗了呢?你说华老栓一个人愚昧也算了,但为什么全部人都跟着愚昧无知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陪你一起拆解这本书,希望能够从中找出答案来。


1 人们为什么会被骗?


在18世纪中叶,英国入侵南非。南非有一个科萨族的部落,一看铁定是打不过英国人的了,怎么着?有个智者就出招,这个好办,只要把部落里的牛都杀掉,把牛头砍下来,然后用火烧牛身,这些牛就会变成一个鬼军,以鬼的状态跟英国人PK。结果,他们真的听话照做,杀了几千头牛,也放火了,结果怎么样?他们的牛都杀完了,有没有变成鬼军?英国人来到一看,哈哈,笑死我了!不但把你们这个部落团灭了,还有吃红烧牛肉大餐,犒劳一下兄弟们,赚大了!


你当我好骗吗1 | 被骗的人,都是“脑袋进水”吗?


我们再看那些传销团队,比如说,投资1000元,就可以月入5万元,你相信吗?但是,真的傻傻相信的,却大有人在,而且每天都激情满满,做着“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再看电信诈骗的,那些被骗的人真的是被骗了几十万、几百万,还一脸懵逼,不知道自己被骗了;还有那些好色的男性,上网钓妹子,结果钓了一个酒托,经济损失惨重……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也不想列举了。看到这些,我们不禁怀疑,难道人们都是这么好骗的吗?作者认为,这种人群有没有,的确是有;但是,如果这些人群真的一直都会被骗,那么最终的结果,早就领了盒饭了,怎么可能一直都会有新鲜的被骗的人呢?而且,人类社会肯定会退步几百年。


根据“伯克森悖论”,我们之所以认为人们都好骗,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那些成功被骗的例子,只有极个别的案例是骗纸最终失败了。但是,这就是真相吗?其实,我们也是被媒体骗了,因为更多的骗局,都是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就连实施骗术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被骗呢?大多数的骗局,最终都是失败的,这才是真相!


我们在经济学,都会提到“供求关系”,如果把骗子看作是骗局的“供给方”,那么被骗的人应该就是“需求方”。从供给方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一个骗子的骗术有多高明,让人防不胜防。但是,如果你让一个电信诈骗的人,找个拾荒的流浪汉试试,看能不能得逞?在这本书,作者从“需求方”的角度去思考,因为骗局能不能成功,并不是取决于供给方,而是取决于需求方。


人为什么会被骗呢?最根本的就是从众的心理。在抗战的电视剧中,我们看到很扎心的场面,几十个日本兵,拉着整个村的村民们,然后一个个都杀掉。我都在想: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反抗?早晚都是死,拼一把说不定还有活的希望呢?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就是那些日本兵把人拉出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乖乖听话,让你活下来。”所以,他们不是打不过,而是有一种从众的心态,只有不反抗才有活路。当然,最后小日本不守信用,把这些村民们都骗了,这又是另一回事了。其实这些村民们并不是不愿意抵抗,只是他们想着不抵抗,就会对自己有利,抵抗反而是100%地有害,没有哪个人心甘情愿挖坑把自己埋了,这就是人性。


你当我好骗吗1 | 被骗的人,都是“脑袋进水”吗?


再把目光调到现在,为什么“无抵押贷款”这些骗局,已经宣传过很多次了,只要下款之前 要付费的,都是骗局,但总有人不听话呢?因为他们都走投无路,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上面。为什么下款前要付费,为什么还要心甘情愿给呢?说白了,就是“以小博大”这样赌一把的心态。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成功学的骗局屡试不爽呢?因为他们画了一个很大的饼,付出相对比较少,却能收获巨大,能不心动吗?


我们再看,朋友圈里边有很多不靠谱的谣言,但很多人都特别乐意转发,他们的脑袋进水了吗?当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反正信不信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无伤大雅,信也是这样,不信也是这么过,还不如拿这些话题,作为跟朋友聊天的谈资,反正对我自己又没啥损失。


2 真正的受骗,其实很难


在几年前,我认识一个妹子,她打扮得非常有气质,我问她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说是做外贸的生意。我在想,年纪轻轻,事业就这么成功,不错嘛。月收入多少?她告诉我,每个月妥妥的2万进账。那个时候是2011年,月入2万真的很不简单了,何况她还这么年轻,就这么有所作为。然后,她就跟我说,公司在香港,带我去拜访一下他们的公司。听起来这个不错嘛,于是我也跟着去了。一去到他们这个公司,我就看出问题了!因为,这所谓的公司,就是搞传销的,只要投资多少多少,就可以保底月入2万。我很庆幸,在香港的那些传销并不会限制你人身自由,只是通过讲事业计划,慢慢给你洗脑收心,所以我就成功溜了。


你当我好骗吗1 | 被骗的人,都是“脑袋进水”吗?


在那些传销的团队中,经常都是用这样的套路,那些看起来都没什么阅历的人,收入都非常地夸张,月入好几万,你觉得可信吗?也许偶尔开了一个大单,赚了好几万,够他们吃好几个月,但他们从此就说“月入好几万”。我们再认真思考,他们这几万块钱怎么赚来的,要卖出多少产品才可以拿到这么高的提成,用户愿意花钱买这么暴利的产品吗?一个其貌不扬的人,怎么能够成功劝导用户买这么贵的东西呢?想象也跟他们的气场也不配啊。也许,欺骗个别人是可以,但要欺骗大多数人,这是很难的。


有的人会说:“你不会被骗,因为你的智商高啊,这么精明,怎么骗得了你呢?”那么,智商低的人,是不是都活该被骗呢?答案同样是“不”!如果智商特别低的,他们压根都不会去刻意思考,所以遇到一些新鲜事物,根本不会感兴趣,对那些洗脑者的话语,都找不出半点的好处,怎么可能被骗呢?更有一些智商低的人,思想都比较保守,他们只相信自己看得到的事实,眼见为实,如果只给他们画饼?“我信你个鬼!”


特别轻信的人,今天相信这个被骗了,明天转而相信另一件事情又被骗一回,这样反复被骗的人,根本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压根混不下去。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可以混得下来,一种就是特别保守的,他们什么也听不进,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也可以过得很安逸,反正衣食无忧就够了,哪有什么复杂的套路;另一种就是开放式机警,他们可以开放的思考,但同时又会特别的机警,接着我再讲讲这一类人。


3 开放式机警


面对我们未知的领域,应该是听谁的意见呢?有人说,应该听专家的意见。但是,专家很多时候说的信息也不准确啊!在书上给出了一个答案:首先,能在谁那里获得信息,就听谁的。因为,一开始我们对于信息都是充满未知的,尽管给你透露信息的人并不是专业的,但至少可以帮助你从0到1理解一条信息,当然要听他的。但是,当我们信息相对比较完善的时候,也许会看到多条信息是相互矛盾的,这时怎么着?就姑且相信专业的那个意见吧


你当我好骗吗1 | 被骗的人,都是“脑袋进水”吗?


“这也没什么信息增量吧,你不是在教我盲从吗?”当我们一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也只能这样,因为这总比摸不着头脑要好多了吧。鲁迅的《拿来主义》正是这样的思维,反正有用没用,管他真假先拿来再说,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去琢磨,推导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方案来。


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听大众的选择。诶,这不就是从众吗?先别急着下结论,为什么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从众的心态呢,是他们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吗?我们常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些从众的人们,他们都心甘情愿从众,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着?我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么一种情况,有些事情明明看起来是不太靠谱的,但我还是选择从众,为什么呢?因为理性告诉我,如果我出头反对的话,就会得罪所有人,这绝对是一笔亏本的买卖,反正不较真也无伤大雅,何必做这个丑人呢?相反,虽然是从众,但对我的利益也没啥影响,那就配合着演一场戏,也挺好的嘛。这就是“开放式机警”。


曾经有一本畅销书叫做《微表情》,里边提到就是通过识别人们的表情,看出对方有没有说谎。世界上有一种测谎仪器,只要对方说谎了,这个仪器就会告警。使用这些工具真的有效吗?给你一个扎心的答案——没有效果!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难道有这些测谎的办法,说谎的人就不会破解的吗?试想一下,既然《微表情》这本书有效的话,为什么还会源源不断的有人说谎,只要老江湖们拿起这本书来琢磨一下,看着对方的表情,什么谎言还不能识别?其实,说谎的方式有很多,现在说谎的人套路早就升级了,表情也早就升级了,一个谎言,可能都是N个表情动态组合地运用,你还怎么识别?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识别谎言呢?真没办法!扎心了吧?然而,我们可以识别真话!就比如说,货真价实的卖家,他们童叟无欺,所以生意都特别好。相反,那些卖假冒伪劣的商家,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我在这里买了假货,是被骗了,怎么着?我当然是没有你任何办法,但是,我可以在大众点评那送你一个差评,这样你的排名就下滑,然后其他人看到我的这个差评,尽管你可以回怼我,但其他人搜索到这条差评,还会进你的店吗?因此,只要让说谎的人付出沉重代价,这样货真价实的就肯定会有生存空间,市场其实也是“开放式机警”的


如何能够证明自己的产品是货真价实的,如何能够获取陌生人对你的信任?我们初次接触产品,也许都是通过广告的方式。那么,广告是不是真的有效呢,它有多大程度影响着我们的购买行动?这个问题我们明天再聊。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我是@狂人先生,明天继续给你拆解《你当我好骗吗》这本书,感谢你的耐心阅读,明天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雨果   下款   南非   需求方   鲁迅   都会   机警   货真价实   套路   传销   开放式   骗局   智商   脑袋   表情   体育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