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1949年的一天,一名小战士刚刚打完胜仗,战争的胜利让他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看到街上有报童在卖报纸,喊着:

“广州解放了,广州解放了。”

小战士听到,连忙买下一张报纸。

不料报纸上的一张邓华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

小战士紧紧盯着照片上那熟悉的脸,斩钉截铁的说道:

“这是我爸爸。”

身边的人都以为他在说胡话。

那可是顶顶大名的兵团首长,名声在外,怎么会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士兵的父亲呢?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1 邓华

这件事被他们当作玩笑传开了。

随后,逐渐传到了部队指导员的耳朵里。

指导员第一想法就是,竟然有人冒充首长的儿子。

他连忙跑来,找到这位名叫邓贤诗的小战士,心平气和的对他说:

“你不要乱说。”

听到就连指导员都不信自己。

邓贤诗更是无法忍住眼泪,信誓旦旦的说:

“我没有骗人,他就是我的爹爹。”

那么邓贤诗说的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父子两人又因何失散多年?邓华一生中都经历了什么?他们最终又相聚了吗?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军旅生涯

邓华本来是家里唯一的书生,从私塾到军旅生涯,他经历了十年的寒窗苦读。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2 青年邓华

1925年的冬天,邓华经历了父母的包办婚姻,和原配邱青娥结婚。

那时候的邓华,根本不知道反抗婚姻,捍卫自己的幸福,只觉得父母开心就好。

18岁那年,邓华就参加了湘南起义。

在自己儿子邓贤诗出生后,邓华就正式参加了革命,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革命军人。

和儿子也是聚少离多。

后来,他更是为了保护妻儿,不敢见她们。

放弃小家,成全大家。

邓华很快就因为有勇有谋,在部队里升迁。

1930年10月初,当时刚刚打下吉安城,部队人数变多,就进行了扩编。

邓华就被分到红12军第三十六师担任政治委员。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3

也正是那一年12月中旬,开始了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反围剿。

当时敌人的总指挥,正是敌人著名将领张辉瓒。

他率领了整整一个师的主力部队,深入到了龙冈地区。

张辉瓒这个人,打仗用兵如神。

但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为人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谏。

他不顾身边人反对,一意孤行的进入龙冈地区,倒对我军十分有利。

龙岗地区的地形我军了如指掌,再加上我党在当地已经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得到确切情报之后,邓华当即召开会议,制定对敌方略。

最终,邓华拍板决定兵分三路,歼灭敌人。

从左右两方夹击龙岗,其余人断掉敌人的后路。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4 第一次反“围剿”示意图

这场战斗,邓华可谓是万事俱备,只等着战斗打响。

在12月30日黎明时分,战斗正式打响!

当时摆在邓华面前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当时他身边都是新兵,没有任何作战经验。

对于新兵来说,第一场战斗的胜利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战地指挥员给他们打出榜样。

于是,邓华亲自带领部队,冲在最前头。

受指挥员的影响,新兵们就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全力向前进攻。

好巧不巧的,他们遇到了敌人师部卫队营。

这批敌人可谓是装备优良,武器上那就更别说了。

邓华知道,此时如果贸然前进,必然对我军十分不利。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5 作战中

假若新兵第一次仗就失败了,那对这些新兵的影响是极大的。

战场上瞬息万变,容不得迟疑,邓华连忙止住前进的脚步,吼道:

“停止前进!原地射击!”

原来转瞬之间,邓华就想出了破敌计划。

他知道自己这边用的武器都是步枪。

步枪虽然威力不如敌人,但是好在射程远。

再加上利用有力地形的优势,我方的子弹可以打到敌人,但敌人的子弹却无法碰到我们。

这场战斗由于参与人数众多,耗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取得了胜利。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6 张辉瓒

虽然刚加入队伍没多久,但那些新兵看到胜利,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这场战斗中,我军共缴获枪支700支。

战后,毛主席曾表扬邓华:

“龙岗一战,邓华扬名。”

但这次的胜利并没有维持多久,第二年4月份的时候,敌人就卷土从来。

这一次,他们是有备而来,纠集了整整20万重兵,对中央苏区进行了第二次反革命围剿。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我党决定避其锋芒。

采用“先弱后强,逐个击破”的方式,把主力部队都集结在东固地区。

第一战敌人就派出了王金钰的部队,这一场战斗在5月中旬终于正式拉开帷幕。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7

当时,王金钰向东固攻击前进,被早已埋伏在此地的我军,当场撞见。

首战就大获全胜,我军的斗志前所未有的高昂。

反观国民党部队,却犹如丧家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只能仓促向白沙地带撤退,邓华所带领的三十六师正好与之乘僵持状态。

邓华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待人连夜追击。

这场战斗打的那叫一个爽快,就连一个送饭的炊事班,还俘虏了敌人的一个迫击炮连。

这次战斗也成为了邓华的骄傲。

战后他也是多次和别人谈起这件事。

第二次围剿的失败,让敌人恼羞成怒。

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他们就向中央苏区发起了第三次围剿。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8

其中带队的更是蒋介石。

这次战斗我军采用了一贯的“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策略。

当时邓华所在的第36师被安排任务,佯装主力部队,吸引敌人。

为主力部队的布置拖延时间。

为了吸引敌人,邓华巧妙的在小布和小布以北的地区,进行游击战。

他一路上都写着路标,并且在房子上,故意写上部队番号。

虚虚实实之下,他们一直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就这样,他们和敌人周旋了一个月。

直到8月底,敌人才发现,自己被耍了。

连忙再次掉头,向主力方向追击。

但当时我军主力部队,已经修整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一切早已安排妥当,就等着请君入瓮。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9

最终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也以失败告终。

见到儿子

就在战火纷飞中,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

各方势力纷纷停战,把矛头对准了日本。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拉开帷幕,邓华担任团政委。

当时和他搭档,担任团长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杨成武。

在抗日战争中,邓华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平型关大捷等重要战斗中,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长期在前线打仗,居无定所。

所以,邓华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自己的家人了。

战争年代里,到处都在打仗,消息的传递就更加困难了,更别提把书信传到自己家乡。

所以,邓华一直没有自己妻儿的下落。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10 邓华(左)

繁重的战争让他没有时间想起自己的儿子。

但一旦闲下来,邓华就忍不住思念儿子。

直到1938年,邓华还在前线,破天荒的收到了一封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能在枪林弹雨接到一封书信,就显得弥足珍贵。

但对于邓华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只因多年来,家人没有给自己消息,现在突然来了封信,一定是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

想到这儿,邓华颤抖着手地拆开了信封。

信里的内容,直接这个杀敌无数的将军,流下了两行热泪。

原来这封信是邓华儿子写来的。

他在信中告诉父亲,自己的母亲因病去世了。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11

虽然对包办婚姻的妻子没有太多感情,但家人离世,邓华还是无比伤心。

信中邓华儿子还提到,希望父亲回来看自己一眼,或者把自己接到身边。

正是这最后一句话,让邓华陷入了无尽的纠结之中。

他又何尝不想把儿子接到身边。

但如今敌人封锁严重,如果命令手下的士兵去接儿子,那必定九死一生。

为了自己的儿子,就让一个无辜的人送死,邓华做不出来。

结果可想而知,11岁的孩子没有父母的照料,要在乱世中求生,该是多么艰难?

可邓华却狠下心,逼自己不去想这件事。

然而那时候送完信的邓贤诗,却没想那么多。

他一日日的守在家门口,希望能第一时间看到父亲来接自己。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12

然而他这一等,就是十几年。

当时的邓华想着没有国,何以成家,就狠下心来,没有去看自己的儿子。

等了这么长一段时间,邓贤诗因为父亲迟迟没有来接自己,就狠下心来,也去当兵了。

他寻思,要在部队上找找自己的父亲。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

就在这段时间,邓华终于无法忍受对儿子的思念。

见战局逐渐稳定,便派自己手下的警卫员,去家乡寻找儿子。

然而,当警卫员一路通过数个敌人占领区,终于抵达邓华家里时,却被乡亲们告知:

团长的儿子已经离开家了。

警卫员每天和邓华朝夕相处,自然知道他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13

回到部队时,他愧疚地对邓华说:

“您的儿子出去讨生活了,离开家有一段时间了。”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邓华虽然嘴上不说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但他也默默的替儿子收拾出了床铺,但等来的却是儿子早已外出的消息。

邓华无奈,只能向天祈求儿子可以平安。

从此,邓华就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革命工作之上。

战场情缘

工作之余,邓华唯一的活动,便是思念自己的儿子。

想到儿子可能遇见的各种意外,邓华心情沉重。

直到一个女孩的出现,才逐渐吹散了他心头的阴霾。

这个女孩就是李玉芝。

当时,我军抵达太行山。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14

为了庆祝刚刚取得的胜利,当地举行了军民联欢会。

当时,李玉芝因为接触过高等教育,自然而然担任了晚会的主角。

为了这次晚会,李玉芝也是费劲了心思,在晚会上演唱了一首歌曲。

她的歌声很有感染力,众人都沉浸在歌声里,久久不能回神。

然而,人群中有两个人,却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

他们大煞风景的在下面嘀嘀咕咕。

原来这两人正是杨成武和邓华。

当了多年兵,杨成武自然不知道含蓄为何物。

他直截了当地和旁边的邓华说:

“你看这姑娘怎么样?我打算当回月老,撮合一下你们。”

邓华哪里经过这种场面。

知识分子出身的他,行事十分内敛,被猛地这么一问,顿时满脸通红。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15 杨成武

他连忙摆了摆手说道:

“别胡闹!别胡闹!”

当天演出结束之后,杨成武还没有忘记自己想要当月老这件事。

他特意带着邓华,去了李玉芝的住所。

其实在以前,李玉芝就对邓华有所了解,知道他是难得的将才。

哪个少女不爱英雄。

想到自己终于能见到如同周瑜在世一般的人物,她十分高兴。

郎有情,妾有意。

再加上身边还有杨成武的撮合,这次聊天十分很愉快。

说起来两人这次会面,也有一点小遗憾。

主要是因为那时候,邓华还说着一口纯正的湖南话。

上海妹子李玉芝一直听的是云山雾里的。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16

经过这次见面,两人就熟悉了。

一来二往之下,暗生情愫。

在杨成武的撮合之下,两人结成连理。

就在两人的新婚之夜,邓华却大煞风景的告诉李玉芝,自己的原配妻子已经身亡。

还留下一个儿子,现在下落不明。

邓华本以为李玉芝会在意自己还有一个儿子。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通情达理的李玉芝毫不在意。

反而开始关心起自己儿子邓贤诗如今的生活,甚至还私下托人寻找他。

婚后没多久,邓华就走上了新的工作单位。

战争中的困难他都能忍受。

但是,他忍受不了对自己孩子的思念。

这样的日子直到1949年,那个自称是邓华儿子的小战士出现,才告一段落。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17

指导员看着邓贤诗稚嫩的脸庞,心想这也是一个自小缺少父爱的孩子。

看到与父亲像的人,就误以为是自己的父亲,连忙安慰他。

不料,这名邓贤诗的一段话,却让他不得不信。

“我父亲原名叫邓显华,这个邓华的名字我看到他以前用过。”

指导员眉头一皱,觉得这件事情不简单。

本着不让首长父子分隔的心思,为了确定邓贤诗的身份,指导员连忙和上级请示。

最终,得到批准,邓贤诗可以写封信,核实身份。

邓贤诗鼓起勇气再次写了一封信,送了出去。

他的心也随着信件,去到了父亲身边。

这封不起眼的信件几经辗转,被送到了邓华的办公桌前。

读过信后,邓华顿时激动不已。

十多年了,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儿子。

考虑到两人都工作繁忙,当时邓华没有立即安排和儿子的见面。

但是父子俩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感情也在一封封书信中,越来越深。

直到一次邓华出差去广州,才终于见到了儿子邓贤诗。

父子俩相见的那一刻,两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邓华的记忆里,儿子还是七八岁的模样。

而此时站在自己面前,二十多岁的男子让他感觉有些陌生。

可邓贤诗又何尝不是呢,自己记忆中年轻的父亲,现在两鬓已经爬上了白发。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18

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父亲的邓诗贤,在终于见到邓华时,却不敢走向前去。

他想要张口叫声爸爸,但是却怎么也叫不出口。

曾经他在梦里无数次的幻想,自己和父亲的相见。

他本以为自己会像孩子时候一样,奔到父亲的怀里。

然而此时他只能红着眼看着父亲。

还是邓华看到儿子一直在哭,走上前来抱住了儿子,感受到父亲的温暖的怀抱。

邓贤诗才确定这不是梦,于是他郑重的叫了一声,爸爸。

这对分隔了多年的父子俩,终于可以面对面交谈,相互倾诉多年来的思念之情了。

和平时期

后来,邓贤诗的工作也调到了父亲的城市。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19 左二为邓华

虽然和父亲的爱人李玉芝不太熟悉,但相处下来,两人还是很融洽的。

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随着国家逐渐步入正轨,邓华的工作也没有那么繁忙了。

1960年开始,他和妻子也度过了六年的平静时光。

不过即使工作少了,邓华却依然保持着革命时候的那种热情,常常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下去视察工作。

很多人劝他以自己的身体为重,他都不在乎的说:

“我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这点累不算什么。”

而邓华的爱人李玉芝,则被分配到了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担任副院长,干起了老本行。

那时候,多年的战争生涯早已让邓华的身体饱受侵害。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20

他们刚刚到四川的那几年,正好赶上三年饥荒。

邓华家里虽然能吃的上饭,但也是没有营养的粗粮。

李玉芝为了保证邓华的营养,一项不懂经营的她,也开始为了家里的饭费反复思量。

因为那个时候,邓华患有甲亢,吃的多,消化的也快,有段时间瘦的只剩下78斤。

忙于工作的邓华却不愿意去治疗。

李玉芝自己就是当医生的,她自然直到这病拖不得,就多次劝说邓华去治疗一下。

但邓华总是无动于衷。

由于当时一般的药物治疗无法达到效果。

李玉芝无奈之下,只能抓住一切机会,给邓华补身体。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21 邓华将军的全家福

常人无法忍受的就是和亲人分开。

邓华在战争年代,和儿子分开,即便在知道儿子的消息后,仍然为了打仗,狠心不去接回儿子。

要知道,那个时候,邓华的儿子才十一岁。

就没有了父母的照料,还身处在乱世之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对于父亲这个身份来看,邓华无异于是狠心的。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身不由己。

他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维护了大家。

其实,在战争年代里,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

如今我们能有这样平静的生活,来自于先烈们的牺牲。

1949年,一名小战士指着报纸上的司令员,哭着说:这是我爸爸

图22 晚年的邓华与妻子

邓华就是如此,正是因为他的奉献,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好在晚年的邓华,终于过上了自己向往的平静生活。

他和妻子、孩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警卫员   苏区   司令员   指导员   新兵   我军   主力   战士   部队   敌人   思念   父亲   儿子   身边   战争   时间   体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