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1960年,火车站有两名形迹可疑的男子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这两人衣衫破旧,却拿着高档的进口烟出售,如此反常的一幕自然很显眼。

特殊时期,警察的警惕性很高,害怕这两人是骗子,就把他们请到了派出所,调查香烟的来源。

当男子说出自己的香烟是弟弟给的。

而他的弟弟就是著名的司令许光达之时,警察也是无比震惊。

堂堂司令员的弟弟为何会在街头售卖进口烟?许光达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又会怎么处理?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饥荒年间,劝走弟弟

那是1960年,当时正值全国自然灾害,粮食大面积减产,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1 许光达

当时,只有部队里面的伙食可能会好点,但也仅限于能吃饱饭。

在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很多机关干部的家属都来到部队里面,常吃常住,装甲兵部队里自然也不例外。

此时,外界的声音很大,在百姓们都在饿肚子的时候,军人吃饱饭保家卫国,这大家都能理解。

但是,看到那些家属们在部队里蹭吃蹭喝,大家就觉得十分不满。

当时正在担任装甲兵部队负责人的许光达,当即召开会议,动员全部干部,劝自己的家属没有事情不要来探亲。

许光达的这项决议,很快就取得了成效。

此时,他并不知道。

自己的四哥和六弟因为吃不上饭,也来了来到北京,投奔自己。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2 饥荒年代

四哥和六弟来了之后,许光达当然知道他们是饿坏了,紧忙拿出家里仅有的一些饭菜。

给他们填饱肚子。

但这两兄弟这次来根本没打算走。

饥荒年间,难得有能吃饱的地方。

可是,他们的到来可是把许光达放在了烈火之上。

大家都住在一个部队大院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哪有什么秘密可言。

他们刚来部队,就被大家看到了。

这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许光达一个人的身上。

因为很多人对他的政策有诸多不满。

有些心胸狭隘之人,就等着许光达自己打自己脸呢。

其实此时许光达也是陷入了内心的极度挣扎之中。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3 许光达年轻时期

他又何尝不想让自己的兄弟留下。

但是责任使然,他不得不撵走两个兄弟。

当时,就连他的妻子都感到比较为难跟他说:

“人家大老远的来投奔咱们,非但不能接受他们,反而还要撵他们走,我这心里,属实有点不是滋味。”

妻子尚且如此,更何况血脉相连的许光达呢?

但是权利越大,意味着责任越大,他不能给自己开这个特例。

当天,许光达就找来两兄弟,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

“我们部队里有政策,你们不能在这里就常待,收拾收拾东西,回老家吧。”

听了这句话,两兄弟可是坐不住了,顿时火冒三丈。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3 许光达与夫人

他们认为许光达是自己发达了,就不管自己兄弟了,怒吼道:

“你是司令,这个地方属你官最大,你说不让我们走,谁敢反驳。”

可是许光达听了这句话,却丝毫不为所动,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不留任何情面。

兄弟俩无奈,只能用起了“拖”字决,赖在了许光达家里。

当天晚上,兄弟俩不相信许光达的话,就偷偷的来了厨房,打算一探究竟。

结果,一打开门,发现果然如许光达所说。

家里根本没有什么存粮。

原来司令家里也远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富贵。

但是,转念一想,寻思可能是许光达藏了起来。

他们不信邪,就问厨师:

“他们平时就吃这些东西吗?”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5 许光达、邹靖华青年照

厨师看出了两兄弟眼中的不相信,就解释说:

“我就实话跟你们说了吧,其实司令的家里也早就吃起了小球藻。”

小球藻在当时只是代粮食,兄弟两自然不相信一个司令竟然会清贫至此。

仿佛看出来了两个兄弟不相信,厨师就把他们带到院子。

这时,两人才看到了院子里有个大水缸,水缸里面都是小球藻。

事实摆在面前,兄弟俩感到羞愧难当。

自己的兄弟如此节俭,以身作则。

而自己却来给他添麻烦,这属实是太不应该了。

第二天早上,两人收拾了行囊,准备告别许光达。

这时,两人却惊讶的发现,外面的军人在一箱一箱的运输粮食。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6 夫妻相逢在延安(左一为邹靖华)

这就让两人感觉有些奇怪,拽来身边的士兵,惊讶的问道:

“你们军队都已经如此缺粮食了,为什么还要把粮食运出去呢?”

“这是我们省吃俭用留下来的粮食,是要去赈济灾区的老百姓的。”

将士的一句话,犹如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了两兄弟的心里。

随后,两人就找来了许光达,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嘴里止不住的说:

“对不起!”

许光达可是被眼前这一幕给吓到了。

他连忙扶起他们,询问原因。

“我们也不知道你现在这么,来了之后给你添了不少麻烦。我们在这跟你说一声抱歉,今天就收拾东西回家。”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7 百姓扒树皮

“我能有今天这份成就,靠的也是兄弟姐妹。可是现在我自己也是左右为难,谢谢你能体谅我。”

听到许光达这么说,其实两兄弟的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毕竟本自同根,又怎会愿意看到他为难呢。

在兄弟遇到困难时,自己却无能为力,许光达心里又怎会好受。

他特意让厨师给两个兄弟做了几道菜,让他们吃过再走。

而他则是和妻子一起收拾家里的东西,把一些兄弟们能用到的东西送给他们。

其中就包括许光达自己珍藏的进口烟。

说起来这个进口烟,也陪伴许光达很长一段时间了。

还是当年他出国访问的时候,从国外带回来的,一直舍不得抽。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7 向灾民发放救济粮

这次,许光达全都拿出来给了兄弟,说来可笑,这就是他家里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当许光达把这些东西,交到兄弟手里时,两兄弟激动的热泪盈眶。

和许光达生活这几天,他们也能看出来,许光达家里也不是很富裕。

现在能拿出这么多东西来接济他们,实属不易。

他们拿起行李,当天就离开了。

看着兄弟离开,许光达和妻子紧忙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了。

此时的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为两兄弟准备的饭菜,他们一口没动,全都给他们留了下来。

如果两人能看到那桌饭菜,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了。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时间不能倒流。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8 香烟

再说两兄弟很快就到了火车站,家乡离他们越来越近。

这时,两人想起了口袋里的进口烟,心想,我们平时也不怎么抽烟,为什么不把这件卖了,来换取一些钱来买些粮食呢?

经过商量,他们意见达成了一致。

最后,俩人就在火车站卖起了进口烟。

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一辈子与黄土地为伴,哪里会知道进口烟在当时是很罕见的。

就连那些有钱人也常常买不到。

而他们两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却在火车站出售进口烟。

怎么看这烟也不是他们能买得起的。

这就免不了被人怀疑,引起了警察的关注,怀疑他们的进口烟,是通过来做违法勾当得来的。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9 许光达一家三口

在看到后,连忙不由分说地抓他们,带上了警车。

一路上,两兄弟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儿,只知道不停地喊着:

“冤枉。”

但是早已心生怀疑的警察,又哪会管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连忙把他们带到警察局审讯。

“你们这些进口烟哪来的?”

“我兄弟给我的呀。”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是进口烟,你兄弟怎么能得来这么好的烟。这是你偷来的,还是抢来的,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这时,两兄弟才知道原来自己这场牢狱之灾,是因为这进口烟,连忙说出真相:

“我的兄弟是许光达,他给我们的进口烟,我叫许德强。”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10 许光达与坦克手在训练场合影

看到眼前两位老实憨厚的农民,警察的心里不由的相信了几分。

可是,随后又开始了怀疑,司令的兄弟为什么会形容枯槁,骨瘦如柴呢?

不可能连司令员的家属都吃不饱饭了吧?

就在警察陷入沉思之时,许德强突然摇摇欲坠,晕倒在地。

警察看到这一幕,哪会再管他到底是不是许光达的兄弟,连忙把他送进了医院。

医生看到他后,很快就确认,这个人一定是饿的。

饥荒年间,这样的病例太多了,医生看一眼就知道了病情。

即便初步诊断出病情,也没有挽回许德强的生命。医院方面连忙通知了许光达。

许光达闻讯后,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到医院。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11 1964年,轻型坦克在桂林试车时,许光达与试车队的科研人员交谈

没想到收到的竟然是自己兄弟的死讯。

“尸检结果下来了,您弟弟许德强的死因是,因为长期肌饿,导致的胃萎缩。”

医生不忍的看着对面的男子,那名男子伤心欲绝,几近崩溃,口里喃喃的喊道:

“我的傻弟弟,你怎么这么傻。”

这个在战场上负伤流血都没有掉眼泪的汉子,这一刻崩溃的坐在地上。

当医生公布尸检结果之时,许光达不停的捶打自己,说着:

“你快醒过来,只要你能醒过来,我一定让你吃饱饭。”

但是回应他的,只是一具冰冷冷尸体。

此时,许光达虽然对自己兄弟的死充满了自责。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12 1955年,许光达(左一)接受周总理授衔

但他知道,时间如果能重来,他也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组织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千家万户,很多群众无尽感慨的说:

“当了司令,死了兄弟。”

许光达,属实是一个让人敬佩的好将军。

从这以后,部队里的干部,再也没有人把家属带到部队里,占据部队的口粮。

劝妻离队,支援建设

其实许光达的铁面无情,不光在于他对待自己兄弟上,其实对待自己的妻子,他也是如此。

那是1952年,当时国家决定派一大批干部,转业到地方去工作。

许光达所在的装甲兵系统也一样,要转业一群干部。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13 许光达与毛主席握手

许光达的妻子邹靖华,多年来为了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本来可以继续留在军队内部。

但是在知道这项政策之后,许光达就想到了自己的妻子。

一天晚上,夫妻吃过饭后,许光达就一脸郑重的对邹靖华说:

“要不你转业到地方工作吧?”

许光达的这句话让邹靖华顿时觉得不知所措,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多年来的军旅生涯,她早就已经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家。

她的事业就在军队里面,又哪舍得离开呢?

她强忍着眼泪,哽咽的说:

“军队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呀,我哪里会舍得离开这里呀,你这不是逼我吗?”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14 1941年的邹靖华和孩子

听了妻子的话,许光达的心里虽然不忍,但他知道,现在国家的各个岗位都缺少人才。

邹靖华身为自己的妻子,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他只能激动的站得起来,目光注视着妻子的眼睛,满怀期盼的对她说:

“现在国家各个岗位都需要人才,我希望你能起到带头作用。”

许光达的话并没有邹靖华的回应,房间里长久地沉默。

终于,邹靖华打破了沉默,她咬了咬牙,站了起来,坚定的说:

“那好吧,我脱掉军装,谁让我是司令员的妻子呢。”

许光达又何尝不知道妻子心中的委屈呢。

他知道妻子会怎么做,全都是为了自己。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15 慰问炊事班

于是许光达激动的坐起身,一把抱住的妻子,紧紧的搂着她。

在她的耳畔轻轻的说:

我谢谢你,我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我在其他干部面前,更有号召力。

谢谢你的委屈,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

听到许光达的话,邹靖华眼眶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她哭喊着:

“你可知道人家心里的难受。”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早已忘记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他只能紧紧的抱邹靖华,无声回应着她。

第二天早上,从军十几年的邹靖华,忍痛脱下军装,转到了设计院政治部工作。

让人没想到的是,就这样一对模范夫妻,竟然也成引起过亲戚的非议。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16 抗战时期的许光达

父亲离世,简办丧事

那是1957年,当时许光达的父亲,以90岁高龄离开了人世。

这样的年纪去世本为喜丧,按照他们当地的风俗,需要隆重举办丧事。

兄弟们就给许光达送来的消息,让他立即回去主持丧事,还给她安排了任务,让他带回丧事里所需要用的白布。

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时,许光达心中心中悲痛万分。

说起来,兄弟几人中,只有许光达因为多年来征战沙场,不能陪伴在父亲身边。

现在却是子欲养,而亲不在,许光达心中的伤心又能向谁说呢?

但是哥哥们的做法却让许光达十分不喜。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17 许光达一家

他和妻子抱怨说:

父亲去世,我作为儿子是必须要回去的。

但是哥哥们却想要大办丧事,讲究排场,而且还让我回去主持葬礼,这怎么行呢?”

邹靖华当然很理解许光达。

她知道当时国家正在讲移风易俗简办丧事,按理来说,许光达不应该回去。

邹靖华知道如果许光达回去的话,那一定会惊动当地的官员,带一大堆人去参加父亲的葬礼。

这和以前的国民党官僚主义,又有什么区别呢?

许光达和妻子相处多年,一个眼神就知道了妻子的想法。

但他现在也是左右为难。

不回就是不孝,回去呢又是陷入不义之中。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18 从左到右依次为萧克、刘亚楼、陈赓与许光达

自古忠孝总难两全,许光达转很久也没想出好的解决方案。

当天夜里,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经历过了一晚上的思考,在黎明到来之前,他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当天早上,许光达找来了部队里面,一名熟悉自己家乡那边风土人情的政治干事。

听说司令找自己,干事也是一头雾水,许光达直接给他200块钱,说道:

“我交给你个任务,你带着这笔钱,回家帮我办理一下我父亲的丧事,我不方便出面主持。”

“您放心,司令,我一定让老爷子风风光光地走。”

干事拍了拍胸脯,说道。

“不行,绝不能大操大办,一切以节俭为主。”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19 许光达写给妻子的诗

许光达不赞同的说道。

干事明白了司令的意思,就踏上了路途。

在这期间,许光达还曾多次给当地的政府打电话,不厌其烦的警告他们,不要铺张浪费。

要按照当地老百姓的标准来办这场丧事。

因为许光达害怕自己的兄弟,会借着自己的官位,在村子里威胁官员,或者有地下的任溜须拍马。

但说起来,许光达最害怕的还是怕自己的亲戚们胡搅蛮缠,让那名干事的任务无法完成。

果然不出许光达所料,干事刚刚抵达许光达家里时,他的亲戚们就对这件事情十分不满,甚至当场质问那名干事说:

“许光达为什么不回来处理,为什么派你来,你给他打电话让他来。”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20 许光达在第一野战军2兵团首届群英会开幕式讲话

那名干事一再为许光达辩解,但是早已走进死胡同里的亲戚们却不听,甚至有人扬言说:

“你给他打电话,如果他不回来,他的父亲就不出殡了。”

这下那名干事可是没有办法了,只好给许光达打了一个长途电话。

他本以为许光达接到电话后,会回来处理丧事,没想到许光达只是嘱咐他一句话:

“你就继续按照我要求的办。”

然后,他就挂掉了电话,再打过去就不接了。

亲戚们看到许光达铁了心不打算大办丧事,无奈之下只能同意减办,那场上丧事,最后只花费了150元。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21 红军时期的许光达(左三)

有了他父亲的丧事作为例子,后来许光达母亲的丧事,他的家属们,再也没有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许光达不光对亲戚严格要求,对自己的儿子则更是严格。

他的儿子叫许延滨,是家里的独子,一家人的掌上明珠。

唯独许光达对他十分严格,在许延滨上学之前,他就跟他约法三章,并警告他说:

“你在外面,不许说是我的儿子。”

许延滨虽然并不理解父亲的做法,但他十分听父亲的话,在学习校里,从来不提自己是许光达的孩子。

甚至从小到大,在学校里填各种表的时候,他都只填写母亲的名字。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22 许光达故居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他整个学习时代,就连他身边最好的朋友都不知道他父亲是谁。

当时身边人都以为他的父亲已经离世了,一直都不敢提起。

直到高中毕业那一年,大家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

那时许延滨成绩优秀,学校打算让他出国留学。

这就需要进行各种政审审批,本来很容易通过的事情,在许延滨这里却犯了难。

原来当学校负责政审的同志提取到他的档案时,惊讶的发现,从小学到高中,无论填的任何表格中,许光达从来没有写过父亲的名字。

这就让学校不禁产生怀疑,难道他的父亲政治上有污点吗?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23 许光达与毛主席

否则为什么要隐瞒父亲的身份呢?

于是学校里面负责政审方面的同志,就来到了许光达的家里,打算进一步了解他父亲的情况。

当他看到开门的竟然是许光达时,顿时一惊。

没想到想到许延滨深藏多年的父亲,竟然是著名的司令员。

他想到许延滨在学校里面,从不以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自居,也不要求特殊待遇,这不禁让他肃然起敬。

当许光达在知道学校里来人的目的时,竟然摆了摆手,毫不犹豫的说:

把这个机会让给工农兵的子女吧。

像我们这种高干的子女,在国外会受到特殊的优待,反而对他成长没有好处。”

1960年,一小伙因卖进口烟被捕,审讯后竟引出背后大人物,他是谁

图24 许光达和邹靖华之墓

就这样,许延滨没有得到去外国读书的机会。

其实,许光达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人的例子很多,他一直在用自己的一生来贯彻为人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小球藻   司令员   丧事   大人物   干事   司令   小伙   家属   亲戚   粮食   部队   家里   妻子   父亲   警察   兄弟   东西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