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宇宙和微观粒子的探索,是解开未来的谜底

浩瀚宇宙和微观粒子的探索,是解开未来的谜底


两个谜底,无穷大和无穷小。



南极风雪暗夜,帐篷内,探险家斯科特,点燃了一根鞋带,给妻子写了封短信。


火光摇曳将熄,信纸字迹锋利:


我希望你能得到些许安慰,我的死亡不会有太多痛苦,但我的事业已经让这个世界焕然一新。


这是他人生最后一夜,但满心骄傲,他和伙伴刚刚远征南极,地球上最荒芜、最寒冷、最孤独之地。


自3400万年前,与南美大陆分离后,南极便深陷传说迷雾中。


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要保持平衡,南北两端必有陆地。而大航海时代流言称,极南之地有白雪覆盖的山峦。


1774年,英国船长库克终于闯入南极圈,极昼苍冷阳光下,他举起单筒望远镜,留下感叹“一片巨大无比的冰”。


数十年后,美洲猎人,沿冰而上,捕捉海豹,终于发现南极洲。


1895年,第六届国际地理大会在伦敦召开,南极成为世界焦点,此后22年,10个国家发起17次南极远征,史称“英雄时代”


英雄时代的序幕由比利时人拉开,他们购置巨大捕鲸船,内设实验室,起名比利时号,远征南极圈。


比利时号最终被冻在南纬73°海面,进退不得,浮冰围船。


船员生死无惧,立下遗嘱后,升起氢气球,拍摄鸟瞰图,并用简陋留声机记录下企鹅叫声。


被困一年多后,船员偶然发现煤渣吸光,借此融化冰面,再配合锯子和炸药,艰难脱困。


1910年,南极最悲壮的探索上演。


当年,英国人斯科特带队远征南极点,在船上,他们收到挪威人阿蒙森的电报战书:请允许我知会你,我将开赴南极。


登陆之后,斯科特队伍厄运连连:油桶泄露,摩托抛锚,运送物资的马匹,行至半途,便倒在风雪中,只能宰杀成为食物。


队员们人拉雪橇,跋涉前进,连遇两场暴雪,半数人患上雪盲症。


征服南极的荣耀成为最后动力。1912年1月16日,他们视野中出现一个小黑点,然后走近后发现,那是挪威人的蓝白十字旗。


那里是极点。35天前,挪威人已到达,留下两封信,一封留给挪威国王,一封留给斯科特。


斯科特队伍无奈返程,意志消沉。此后,五人队伍中,一人因精神失常死去,一人手脚冻伤,行动艰难。


冻伤者觉得拖累团队,某日主动走入暴风雪“我只是到外面去一下,也许要过一会才回来”。从此再未归来。


3月中旬,3人小队被困暴雪,弹尽粮绝。西风咆哮,所有油料只够煮两杯茶。


斯科特用罐头盒做灯,鞋带做灯芯,写下最后的信。大雪吞噬一切。


十个月后,人们发现三人遗体。在最后的日子,他们坚持带着17公斤标本,并记录气象直至死亡。


六年后,美国飞机飞越极点,此时,战争阴云正笼欧洲,遥远东方王朝已倾,人类正重定边界与秩序,探索疆域是时代的命题


斯科特最终葬在雪原,墓地上插着用滑雪板做成的十字架,上面刻着《尤利西斯》里的话:


奋斗,探索,发现,绝不屈服。



1993年夏天,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大教室内,200余名数学家齐聚,听台上一人演讲。


黑板上公式复杂,字母繁乱,台下能看懂背后含义的,不到四分之一。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内心激动。一个绵亘356年的谜题,即将在这一天宣告结束。


1637年,法国数学家费马在一本古希腊数学书上,随手记下一个定理。


这是他的习惯,那本旧书空白处,写了许多批注。然而,那天那个定理旁边,费马只写了句:


我确信已发现了一种美妙的证法,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


费马去世后,手稿出版,那些批注像魔咒般风靡数学界。百年间,几乎所有批注都被论证,唯除了那个定理。


人们将它称为费马大定理,也叫费马最后的定理。


定理边那段话让整个数学界如痴似狂,欧拉、高斯、哥德尔等数学家,都曾尝试证明,却纷纷失败。


费马大定理,就是数学家的南极,风雪蒙面,充满着挑战的魔力。


德国数学家凯尔,年轻时,恋爱失败,决定开枪自杀。


他将自杀定在午夜,时间未到,去图书室看书消磨,顺手拿起费马大定理证明论文,习惯性计算,不知不觉算到天明。


他发现论文中一处错误,自杀念头也随之散去。


1908年,已成富豪的凯尔,拿出一半遗产,设立悬赏:证明费马大定理者,奖励10万马克。


此后,探索者越来越多,悬赏方被迫印制退稿卡片,应对世界各地无穷来信。


20世纪下半叶,有学者悲观写到:文明世界或许在解决费马大定理前,就已经走到了尽头。


1986年,英国人怀尔斯决心独自证明费马大定理。


他用18个月时间,收集了数百年来前人所用的全部数学工具,钻进自家阁楼。此后7年,数学便是全部世界。


每隔6个月,他会发表一篇小论文,掩饰自己真正的目标。


1993年夏天,他终于证明费马大定理,并决定在剑桥大学公布。


他将讲座名字伪装为“椭圆曲线和模型式”。


演讲全程流畅美妙,怀尔斯在黑板上写完最后几行字后,转身对大家说:所以,我们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我想我就在这里结束。


全场屏息,随即掌声如雷。消息像水波般扩散:数学世界中的圣杯被找到了。


世界各地的大学组织游行狂欢,芝加哥甚至动用警察维持秩序。


纽约时报头版报道,《人物》杂志将他评为年度25位最具魅力者,同戴安娜王妃,迈克尔杰克逊并列。


对费马大的探索过程,催生了数学分支,发展出数学概念,最终影响了现代数论,为随后到来的计算机时代,安放基石。


三百年的探索完成,新时代键盘声轻,怀尔斯像以前一样,早起去办公室,研究新的数学问题。


他说:那段特殊漫长的探索已经结束了,我的心已归于平静。



1961年5月,肯尼迪国会演讲,希望10年内送人上月球,并探索更远的太阳系边界。


众生哗然,登月尚可能,但太阳系边界遥不可及,以当时技术,飞往海王星也需40年。


转机发生在4年后,NASA实习生弗兰德罗,计算行星航线时,发现一个特殊时间点。


十二年后的夏天,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将行至太阳同侧,此时发射探测器,便能同时探索四大行星,176年一次的机会。


NASA欣喜若狂,制定行星壮游计划,1977年夏末,旅行者1号、2号相继远行。


两颗探测器飞向黑寂的太空,旅行者1号磁盘中,带着地球人类的照片,其中有八达岭长城和中国家宴


记录声音的唱片中,有女子用厦门话说:太空朋友,你们好!你们吃过饭了吗?有空请来这儿坐坐。


群星飞掠,旅行者代替人类看了木星上的大红斑,看了天王星上的大海,看了更远的星辰。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在离地球40亿公里处,远远回望,照片中,地球只是一个0.12像素的暗淡蓝点


2014年,旅行者1号飞离太阳系,四年后,旅行者2号也进入边缘空间,两万年后,它将飞至半人马座。


旅行者离开太阳系那年,中国西昌山野间,嫦娥三号随火箭飞天,几天后,月球车着陆。


2018年,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球背面,两年后,嫦娥五号带两公斤月壤返回地球。


数日前,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放出祝融号火星车,探索那颗神秘又荒芜的星球。


探索宇宙同时,科学家也在向微观世界进发。


数以百万的粒子正在瑞士地下26公里长环形加速器中奔跑,阿尔法狗团队已经解决蛋白质折叠,而对抗新冠的mRNA疫苗,得益于人们对基因片段的掌控。


这个时代探索的两端,一端是浩瀚的宇宙,指向星际大航海,开启黄金时代;一端是微观的粒子,指向万物的起源,破解生命之源。


一端无穷大,一端无穷小,它们是解开未来的谜底。




随着对两端探索的深入,人们愈发发现世界的奥妙神奇。


以人生起点的母乳为例,一滴母乳中,含有婴儿早期成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和抗体。


检测发现,一滴母乳中,竟有上万种不同成分,它们循环交融,彼此呼应,如漫天星辰般,构成了“母乳宇宙”,蕴藏着生命之秘;但人类对其却充满未知。


2003年,伊利金领冠科研团队从零起步研究母乳,用十九年时间建成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母乳研究数据库,发表论文2000余篇,研究资料涵盖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0多个产品。


金领冠创新性配方先后荣获五项核心专利,其中包括一项审核标准极其严苛的欧洲专利局的授权,而且这是国内该领域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拿到欧洲专利局授权的专利。


在科技助力之下,这些创新性的配方已经全面应用于伊利金领冠系列产品中,其中就包括了明星产品金领冠珍护,创新打造出六维易吸收体系,包含六大营养素,实现了在蛋白质、脂肪、核苷酸和磷脂等方面对母乳营养结构的系统模拟,产品获得了多项中国专利配方认证。


今年5月20日晚上7点,金领冠举办“探索母乳宇宙 品质传承未来”AR宇宙沉浸式发布会,介绍其十九年探索母乳宇宙的成果。


发布会现场请来一位特殊的嘉宾,科幻世界的副主编,他说,我们正身处一个科幻逐渐成为现实的时代:


无论是对宇宙还是母乳,探索的主题永远是对人类未来的守护。


浩瀚宇宙和微观粒子的探索,是解开未来的谜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斯科特   剑桥大学   旅行者   南极   宇宙   微观粒子   挪威人   金领   太阳系   数学家   母乳   定理   谜底   中国   地球   数学   未来   发现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