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语言高墙后,黄西在白宫讲脱口秀,中国学生首次登哈佛演讲台

推倒语言高墙后,黄西在白宫讲脱口秀,中国学生首次登哈佛演讲台


如是我言,如是我闻。



1995年秋天,杭州郊县政府委派代表,孤身前往美国,寻找失踪投资人,为农民工讨薪。那名代表,名叫马云。


当年马云31岁,并无身家,亦无野望,唯一傍身技能是翻译。


他当过英语老师,做过外语播音,下海创立过翻译社,一度风传为“杭州外语最好的人”。


他还在西湖边办了首个英语角,特意将活动安排在夜晚,中式口语伴着湖涛起伏,“讲英语时看不清对方,胆子都大了”。


他的美国之行并不顺利,在遭遇奚落、恐吓、欺诈之后,马云被带到拉斯维加斯,软禁在别墅二层。


最终,他脱身而出,辗转来到西雅图,在友人处遇见互联网,从而谋划将中国信息搬上黄页。


多年后,他重回西雅图,演讲称,他的梦想起始于掌握外语,早一步看到了世界。


那些年翻译是稀缺职业,外语是黄金技能,连接世界的通道已经打开,但通道前耸立着语言的高墙。


翻越高墙的过程,漫长又艰辛。八十年代,整个国家重拾外语,英语老师稀缺,只能开速成班培养。


这些未来老师,大部分连ABC都不认识,入学时也没考英语,而是改念中文报纸,或唱中文歌,口齿清晰就行。


最初火种就此埋下,而热潮终淹没时代。薄冰成为报纸名人,《许国璋英语》年度畅销,《跟我学》让全国千万观众呐喊英语,因刊登其讲义《电视周刊》也跟着增订50万。


《跟我学》法国主持花克琳,拜访中国,在呼和浩特一家宾馆,服务员小姑娘用正宗英腔问她,“你好,来杯杜松子酒吗?”


当然,没什么杜松子酒,只有茶,小姑娘只想秀一下口语。


在更远之地,俞敏洪在电线杆上刷着新东方小广告,李阳在筹划疯狂英语万人亮相,托福考试官方空运2B铅笔和橡皮飞入中国,此后报名人数每年翻倍增长。


无数人随热潮冲至高墙之下,然而开口交流,仍遇窘境。


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私人到访南京,走到哪身前都有5米真空,人群移动围观,但无人有勇气上前说话。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则回忆,他大一在天安门遇到老外,鼓足勇气开口,本想问对方家有几台车,张嘴却问成有几台“bus(巴士)”。


窦文涛第一次出国时,因英语不好,吓得与鲁豫寸步不离,从早跟到晚,最后鲁豫说:你跟着我到房间做什么?


九十年代初,《北京人在纽约》剧组赴美拍摄,有人开车违章,警察上前盘问,有限单词很快说空,他只能说“No English”。


警察懵了,不让我用英语说,难道用汉语吗?


那些年,能踏足纽约的人终归少数,更多人是从译制书籍中远望世界。


18岁的雷军,在武大老图书馆架子上,无意中看到一本翻译粗糙的《硅谷之火》,兴奋地几夜睡不着,绕着操场暴走。


29岁的莫言,在王府井书店,第一次看到盗版翻译的《百年孤独》,看了五页后兴奋地说:小说原来还能这么写。


中学女生杨澜,借到本傅雷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震撼于序言那句“人生的快乐在创造”。


几年后,她因外语优秀,入选《正大综艺》,此后每个周末,都对时代说着那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在山西阳泉,少年刘慈欣在床下,发现了尘封的凡尔纳《地心游记》。


仿若有光照入隧道,从那以后他知道,地心的旅程是假的,但外面更远的世界是真的。



新世纪的翻译故事,从字幕组开始。


长达十季的《老友记》漂洋过海传来,沉淀在论坛之上,又刻入光盘之中,成为80后一代最生动的外语教材。


2002年,《老友记》爱好者们,率先成立美剧F6字幕组,此后YYeTs、伊甸园、凤凰天使和圣城家园等王牌字幕组,相继诞生。


四年后,字幕组迎来鼎盛期,美剧《越狱》走红中国,无数人守在网上,等待字幕组解开悬念


大学生管鑫是字幕翻译者之一,流传更广的名字叫“少数派”。他大学专业是俄语,但因醉心翻译,自学英语,组建字幕组。


当年网速极慢,管鑫在宿舍通宵下载《越狱》,隔天上课回来观看,逐字听译,写出原稿,交给其他组员笔译制作,最后由家里网速好的同学上传。


草根的长梯搭在高墙之上,中国网民第一次感受同步追剧的快感,以及跨越语种和文化的魅力。


《越狱》最火时,管鑫去广东一影院看电影,开场前,前排讨论越狱,他上前告知他是翻译,众人惊讶围拢,散场后还有人要请他吃饭。


那些翻越语言高墙的人,成为最早的盗火者。早期字幕组成员,全无报酬,完全凭兴趣参与。


王思聪便曾报名参加animekeep日翻英字幕组,他在申请信中称:16岁,身在英国,可以担任除日翻以外任何工作,宽带和机器条件好。当然还不忘补一句:我是王健林的儿子。


这些因兴趣相聚的网络翻译者,被网友昵称为“大神”,而他们的目标就是连通更多的世界。


他们翻译的并不限于影视剧,在游戏圈,草根汉化组贡献了大量汉化游戏,而在豆瓣,网友以蚂蚁搬家方式,合译长篇科幻,媒体称为“飙译”。


2010年,有字幕组翻译了耶鲁大学的哲学公开课《死亡》,此后连续推出《古希腊历史简介》、《欧洲文明》等多套课程。


狂飙的时代,最终随着版权意识觉醒而终结,而那些野生翻译,终究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世界。


2014年,国内最大字幕网站射手网关停,站长沈晟在告别中说:


我希望射手网具有的价值,就是能令更多人跨越国家的藩篱,了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如果这个网站有帮到人,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字幕组退隐之际,那些听着李雷和韩梅梅长大的年轻人已走向世界。语言屏障虽然仍壁垒森严,但不再高不可攀。


2016年,哈佛大学生物系博士何江,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演讲。这是哈佛三百年来首次有中国学生获此资格,同台演讲的是导演斯皮尔伯格。


何江用流利英语,讲述童年时妈妈治疗蜘蛛咬伤方法,讲述背后的科学原理,引申到世界科技的均衡发展,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而在何江之前,中国演员黄西,曾在更大舞台展示跨越语言的力量。他在白宫边两千人会场内,用东北口音英语,讲了场脱口秀。


没有彩排,没有提词器,全场听一个中国人说英语,笑声不分国度



电影《流浪地球》中,俄罗斯宇航员递给吴京一个耳机,语言便不再是障碍。


银幕前的观众并不觉得科幻,随着时代科技发展,语言高墙已不断被翻越。


2015年,美国青年卡扎德失恋后,每天靠毒品麻醉,某天,他无意点开玄幻小说《盘龙》英文版,就此沉迷其中,不吃不喝读完一百多万字。


之后,他又在网上找了三个翻译网站,同时追更15本中国网络小说。因沉迷网络小说,他戒掉了毒瘾。


此后,大量网文小说开始出海,而这些长篇小说翻译工作由AI完成,AI甚至能识别“金丹”等特殊词句


1000字翻译,人工需要1小时,AI单芯片翻译只需1秒,且成本仅有百分之一。


而今中国网文门户上,有1700多部网络小说多国同步更新,海外读者无从察觉机器痕迹。


曾经牢不可破的语言高墙,开始坍塌消亡,人们已不满足翻越,而是希望推倒。


社交软件上,与异国网友聊天早已寻常;疫情前,背包客能自由行走城邦;中国的电商主播,已将直播间面向海外。当然,与国外网友聊天仍是难题,他们多沉默展示货品。


2016年,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公司科大讯飞,推出新品翻译机,发布会上,中国高管与不懂中文的美国姑娘对话,聊天自然,翻译精准。


两年后,讯飞翻译机迭代发布会上,产品经理用翻译机翻了星爷的经典台词: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man without a dream and a salted fish?


笑声掌声四起,高科技翻译已嵌入了生活。


今年5月,科大讯飞推出新一代翻译机,充满科技感机身上,创新地采用双屏设计,交流双方可方便地各看一屏。


翻译机的语音翻译支持16种离线语言,83种在线语言,覆盖了近200个国家地区。除此之外,还包含拍照翻译、录音翻译、会话翻译、同声字幕等多种功能。


对于商务和留学人士而言,轻巧的翻译机,如同随身的专业翻译官。


疫情下的跨国会议中,用翻译机连接电脑,可实时识别音频并翻译,实现同声字幕。


阅读外文文件时,可通过拍照识别,轻松看懂邮件、方案和产品说明。


社交相聚时,将翻译机放置其中,无需任何操作,谈话会分别显示在主客屏并播报。


在AI科技浪潮之下,交流隔阂正在消失,语言高墙正被推倒,更多文化将被感知,我们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上古传说中,人类曾相聚一起,修建前往天国的通天塔。


修塔触怒神明,神明推倒高塔,并让人们使用不同语言,交流不畅,零落四方。


而今,通天塔的故事正重新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高墙   脱口秀   西雅图   哈佛大学   翻译机   演讲台   语言   翻译者   哈佛   英语   美国   白宫   字幕组   中文   中国   中国学生   字幕   外语   更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