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子张第十九19.23

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武叔,鲁大夫,名州仇。估计与孔子“有旧仇”,在上朝时和鲁国大夫们议论说子贡比孔子有贤能。

  子服景伯,是“著名卧底”,在宪问篇,14.35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上次公伯寮说子路坏话,被子服景伯告到孔子处,这回叔孙武叔对孔子不敬,被子服景伯告到子贡处。从语境分析,此时孔子应该是已经去世了。

  子贡听了叔孙武叔“夸”自己,比老师孔子“贤”能。按说子贡应该无比高兴,超越名师几乎是每个弟子的梦想,如今有重要人物造此舆论,自己再顺势而为,火上浇把油,岂不奠定自己“德行”和“学术”的至尊地位。

  但子贡没有燥热,而是很平静,用了很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自己与老师的差距,“有如宫墙,我端木赐就是人肩膀那么高,大家平视就很容易看见我家室之好坏优劣;而夫子呢,墙有数人之高,别说垫脚尖,就是蹬上一般的梯子也未必看得见,只能从正门而入,绕过屏风,才能见到高墙内的宗庙建筑之壮美,以及百官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呢,真正能找寻见一睹夫子风采的高墙之门者,则少之又少。如果叔孙武叔能有这种认识和论调,不更合乎时宜、顺乎事理嘛。”

  邢昺说:此章亦明仲尼之听也。“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者,叔孙武叔,鲁大夫。有时告语诸大夫于朝中曰:“子贡贤才过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者,景伯亦鲁大夫,子服何也。以武叔之言告之子贡也。“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者,子贡闻武叔之言已贤于仲尼,此由君子之道不可小知,故致武叔有此言。乃为之举喻曰:譬如人居之宫,四围各有墙,墙卑则可窥见其在内之美,犹小人之道可以小知也;墙高则不可见在内之美,犹君子之道不可小知也。今赐之墙也才及人肩,则人窥见墙内室家之美好。夫子之墙,高乃数仞。七尺曰仞。若人不得其门而入,则不见宗庙之美备,百官之富盛也。“得其门者或寡矣”者,言夫圣阈非凡可及,故得其门而入者或少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者,夫子,谓武叔。以此论之,即武叔云子贡贤于仲尼,亦其宜也,不足怪焉。○注:叔孙武叔,鲁大夫叔孙州仇。武,谥。案《世本》:州仇,父子叔牙此六世孙叔孙不敢子也。《春秋》定十年“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左传》曰:“武叔懿子围郈。”是知叔孙武叔即州仇也。《谥法》云:“刚强直理曰武。”

  关于“墙”,孔子也曾用之阐明事理过。见阳货篇,17.10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孔子认为,不读《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篇,就像跟前有堵墙,除了砖缝和墙上刷的标语,啥也看不见。

  那些看不见孔子之高墙内秀美的人,是不是也因为没读周南、召南呢?有空我要读一读看。

  凡事怕换位比较,假如我们小有名气,别人也夸我们比老师优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会说还是我的老师更胜一筹吗?估计这样的人不多。所以子贡这样的人才显得难能可贵,做生意富可敌国,论口才纵横捭阖,完全有条件收买一批文人墨客好好宣传包装一下自己,但他没有。《丧家狗》作者说将孔子“造圣”,子贡最卖力气,想把老师推举为圣人,学生们也鸟随鸾凤飞腾远了就。这种臆测,出自一个当代大学教授之笔口,还能说什么呢?此谓独立思想,学术自由。但缺乏严密考证,与事实不符,肿么办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告语   论语   之子   孔子   鸾凤   丧家   夫子   宗庙   宫墙   百官   高墙   事理   大夫   君子   被子   学术   老师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