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子张第十九19.8

19.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卫灵公篇,15.2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关于“过”,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第一动机和反应,就是文过饰非,企图掩盖、隐瞒过错,更有甚者者,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朱熹说:文,去声。文,饰之也。小人惮于改过,而不惮于自欺,故必文以重其过。

  邢昺说:此章言小人不能改过也。言小人之有过也,必文饰其过,强为辞理,不言情实也。

  孔子说的多好,“过而不改,是为过也”,但小人却文过饰非,明知自己有了错、犯了错,死不认账,死不悔改。为什么小人有如此神通呢?因为小人常当道,小人善握权柄。君子靠边站,要么辟人辟世而隐,要么出仕入世努力去匡正改造小人。

  为啥孔子自上而下呼吁君子之善德行呢,去责备贤者呢?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社会风气恶化,是居上位的贤者的过错,不是平民百姓的错。居上位者掌握资源、拥有支配社会资源的权力,“为政以德,政者正也”,要做表率。如果居上位不君子而小人,那么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呢?大概君子心里很清楚,小人心里更明白。

  上狡则下诈,上欺则下瞒,上好文过饰非,下必谄媚逢迎。此谓臭味相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混淆是非   文过饰非   上梁不正下梁歪   去声   论语   文饰   之子   孔子   死不悔改   颠倒黑白   权柄   多好   靠边站   过错   君子   小人   社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