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还是巧合?1962年对印反击打响第三天,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作者:明月

一直以来,网络上流行着一个影响很广的说法,说1962年对印反击战,是借了古巴导弹危机(以下简称“导弹危机”)的“东风”,主席趁美苏争斗无暇他顾,狠狠地教训了印度。

因为导弹危机和对印反击战在时间上确实很巧合,同样是1962年发生的,这一说法似乎很有道理,因此让不少人都信以为真。

但事实上,导弹危机和中国发起对印反击其实并没有因果关系。因为早在导弹危机爆发前,面对印军的步步蚕食、屡屡挑衅,甚至是对我边防部队的挑衅攻击,中方早已忍无可忍,下定决心要狠狠地给印军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预见还是巧合?1962年对印反击打响第三天,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要知道,导弹危机发生的时间是在1962年10月22日,但其实早在1959年的时候,印度就已经在中印边境屡屡发起挑衅,野心膨胀的印度接二连三地越过西、东段实际控制线,甚至在我方境内设置据点,在边境向我边防战士开枪,前后造成我军边防战士多人伤亡。

尼赫鲁的野心还远不止于此,他们自认为有美国、苏联支持,自诩“南亚霸主”“世界第三军事强国”,野心迅速膨胀,最后竟然在1962年9月9日的时候决定对我采取军事行动,印度防长声称,要和我们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尼赫鲁更是宣称要“清除掉中国军队”,气焰嚣张至极。

预见还是巧合?1962年对印反击打响第三天,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面对咄咄逼人的印军,我军也早从1962年6月开始,便开始抽调兵力,开始做对印反击的军事准备。即使是这样,我军也仍然没有放弃和平解决争端的努力,对于咄咄逼人的印度,我方仍然保持克制,从始至终都在给印方改过的机会。

光是1959年,主席便先后和刘帅、彭真、陈毅、胡乔木等人多次议及印度问题,大家的普遍意见还是对印度好言相劝,总理甚至在反击战正式发起前,连续写了3封信给尼赫鲁,希望能够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好的解决中印边境问题,但中方越是规劝,印方却越是嚣张,野心更加膨胀。

主席曾经直言,自己当时整整想了十天十夜的时间,也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打我们。确实,按理来说,印度这次可以说是即没有任何正当理由也没有相应的实力来招惹我们,但它们偏偏就这样做了。

预见还是巧合?1962年对印反击打响第三天,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肯尼迪与尼赫鲁

1962年9月20日,印军开始连续挑起冲突,不断向我边防部队发动武装攻击,导致我方边防人员出现了47人的伤亡,并继续筹划着下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孰可忍,孰不可忍!

1962年10月17日,《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下达。10月20日,印军主动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对我东西两段的阵地首先发动了炮火袭击,继而展开全面武装冲突,我军迅速展开反击,对印反击打响!

预见还是巧合?1962年对印反击打响第三天,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而直到3天后北京时间的早上六点,导弹危机才爆发。短短6天后,面对美国一副玩命的架势,赫鲁晓夫一下子就怂了,做出了让步,下令拆除古巴的进攻性武器,这场危机结束。

从这些关键时间点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方发起对印反击战时,不可能未卜先知3天后会发生导弹危机。就算知道,也没法利用这短短6天的“窗口期”,因为要筹划和实施一场战争,特别是恶劣复杂的高寒山地反击战,不提前几个月是根本不可能的,这短短几天的时间,就算集结部队也来不及。

所以,对印反击战的决策,是主席等先驱伟人高瞻远瞩的大智慧、大手笔。坊间的说法,以一场偶然事件把国运放在赌桌上“搏一把”的行为,那是极欠缺战略眼光的日本之流的做法。有一点很明确:不论导弹危机是否发生,主席都已经下定了反击印度的决心,对印反击战都要打响,印度注定要挨一顿揍。

预见还是巧合?1962年对印反击打响第三天,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几乎和对印反击同时发生的导弹危机,是历史给了中国处理与大国关系的机会。在发起对印反击前,中方最担心的便是美国、苏联这两个大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美国自然不用多说,一直都是支持印度的,而此时的苏联在赫鲁晓夫的治下,和中方的关系也产生了裂痕,也想着拉拢印度来牵制中国。同时有着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印度气焰会如此嚣张的原因,说句实话,当时我们确实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局势。

预见还是巧合?1962年对印反击打响第三天,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张国华在前线部署作战

预见还是巧合?1962年对印反击打响第三天,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丁盛勘察战场

预见还是巧合?1962年对印反击打响第三天,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康西瓦前指何家产在勘察战场

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让这样的大国角力形势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在和美国对峙的这段时间里,苏联自然要千方百计地扩张自己的势力,以增加自己和美国谈判的筹码,再加上印度始终站在美国这边,于是这段时间里苏联态度骤变,转而开始明里暗里支持我们,顿时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得以继续全力收拾印军,取得了一场场辉煌的胜利,也从此给印军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为此后边境地区数十年的安宁打下了基础。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赫鲁晓夫   导弹   古巴   尼赫鲁   苏联   危机   反击战   印度   边防   我军   美国   中方   边境   野心   巧合   主席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